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血糖调节受损,也就是糖尿病前期,似乎处于一种很“暧昧”的中间地带!因为按照大部分人的认知逻辑,自己只有“患病服药”和“无病放纵”两种状态,糖尿病前期这种“过渡”阶段的存在非常尴尬:如果直接不管不顾,很快就会发展成2型糖尿病(T2DM);如果采取措施,目前较好的选择依然是生活方式干预,但长期坚持太难了,而且预防效果也不理想……(所以部分患者义无反顾选择“躺平”)
首先说明,“躺平”不可取,糖尿病前期患者必须采取相应预防措施!糖尿病与糖尿病前期的诊断反映在报告单上可能只是血糖数值的高低,但实际上高血糖引起的病变或损伤早就悄悄开始,可能远早于诊断的时间。
担心仅靠行为改变效果不佳,那就换种思路!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光伟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及孙宁玲教授联合在《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发文表示,相较于单独的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结合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获益更大、更持久,可作为中国血糖调节受损人群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有效措施。
【文末可下载查看原文】
这项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是首个也是最大规模、针对中国糖尿病前期人群采取二甲双胍结合生活方式干预预防糖尿病的研究,在全国43家综合医院内分泌科进行,主要终点是2年随访结束时新诊断糖尿病的发病率。
研究对象为18~70岁、BMI为21~32 kg/m2的血糖调节受损人群,包括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受损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患者。
在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期间,对3881例受试者进行了资格评估,经筛选共纳入1678例患者,平均年龄53岁,平均BMI为26.28 kg/m²。其中男性793人(47.3%);女性885人(52.7%);831例接受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858例接受单独生活方式干预。
研究流程示意图
二甲双胍剂量方案:
前两周口服850 mg,每天1次,然后滴定到每天口服1700 mg(850 mg,每天2次)。
生活方式干预建议由所有参与地点的调查人员提供,包括:
每天锻炼至少30 min,每周5 d;
不喝含糖饮料;
晚餐后不进食,如果BMI≥25 kg/m²,每餐减少50 g碳水化合物摄入;
每天至少摄入500 g蔬菜;
每周外出就餐不超过1次。
在中位随访2.03年期间,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组有248人(29.8%)进展为糖尿病,发病率为每100人年17.27例;单独生活方式干预组有307人(36.2%)进展为糖尿病,发病率为每100人年19.83例。
在调整基线时葡萄糖状态(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受损)和高血压后,结果显示,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组患糖尿病的风险比单独生活方式干预组低17%。
不同干预组糖尿病累计发病率
同时,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在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早期胰岛素分泌方面也显示出更优效的作用。
不同干预组患者体重和BMI的变化
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组报告不良事件的患者比例高于单独生活方式干预组,但多是胃肠道不良事件,报告严重不良事件的患者比例在两组中相似。整体来看,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未发现新的安全性问题。
该研究表明,与单独的生活方式干预相比,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能更有效地预防血糖调节受损人群进展为糖尿病,更能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早期胰岛素分泌。而且,联合干预可能对年龄较小、肥胖和高血压的患者更有益。
这些研究证据为未来预防糖尿病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必要在空腹血糖受损人群中进行额外的大规模长期干预试验,以进一步支持这些发现。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内分泌编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