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隐藏在身边的5种致癌物,看看你有没有常吃!(一定要看)

2020-06-04作者:论坛报芊蔚资讯
支持护理和治疗的相关问题癌症筛查

一听到某某东西致癌,大家就会产生一阵子恐慌,无论是去年的咖啡致癌新闻还是后来的手机辐射的讨论,虽然大部分都被辟谣,但大家对于癌症还是十分惧怕的。

但可能你们不知道,其实一些致癌物,可能就隐藏在你我每天的饮食之中,今天我们就来讲讲食物中常见的致癌物


身边常见的致癌物HOT 5


1


65以上的热水


常见指数:★★★★☆


致癌等级:2A类(很可能致癌)


危险区域:食道


解读:

没错,你没有看错,超过65度的热水,包括茶水,饮料、汤粥等,都属于2A类致癌物,在动物实验中致癌证据充分,虽然对人类致癌证据还不够充分,但也足以引起我们重视。

事实上这里的重点不是水,而是温度!

超过65摄氏度的饮品有可能会对食道黏膜造成灼伤,习惯喝烫水的人不会有明显不适,但长期如此这种慢性刺激下,会形成慢性损伤或炎症,增加食管癌的风险。


应对策略:


当然,没必要每次喝水非要用温度计测量。
对一般人来说,其实65度的饮品真的还是蛮热的,凉一阵时间,基本上没有问题。
但确实有一部分人习惯了长期喝如此热的水,甚至刚开不久的水,都能一小口一小口地喝掉,这种情况要尽量避免,以热而不烫为宜


2


烧烤(苯并α芘)


常见指数:★★★☆


致癌等级:1类(明确致癌)


最危险区域:胃、肠道、肺

解读:

苯并(α)芘属于1类致癌物,对人类致癌证据充分。

当肉类等食材直接和明火或炭火接触进行高温烤制或熏烤,就很可能产生出苯并(α)芘,并覆盖于食物上或通过油烟被吸入体内。尤其是焦、糊的部分,苯并(α)芘含量会更高。

长期高频食用含苯并(α)芘的食物,胃癌、直肠癌、肺癌等的风险会有大大增加。曾有报道有男子每周吃多顿烧烤结果发现肠癌晚期的案例。

 

应对策略:


烧烤、熏制或高温油炸食品致癌,是一个长时间积累的过程。一般低频次地、非大量地食用,风险并没有那么高,但从健康角度讲还是不建议这类烹饪方法成为我们的习惯。
另外比如用锡纸包裹食材,或把食材放于明火的侧面增加与明火的距离,都有一定降低苯并(α)芘含量的作用。

 

3


中式咸鱼等一些腌制食品


常见指数:★★★☆☆


致癌等级:1类(明确致癌)或  2类(可能致癌)

 

最危险区域:胃、肠道

解读:

咸鱼致癌的身份标签,早就无法翻身了。因为用盐腌制并加以曝晒而制成咸鱼的过程中,会生成大量的亚硝酸盐类物质,它们在人体中会进一步形成亚硝胺,研究表明,常食用此种方法腌制食物的人群胃癌等癌症的风险增加。

应对策略:

1类致癌物原则上我们还是不吃为好。建议无论是自家腌制还是购买成品,都在保质期内放置足够多的时间再食用。

通过放置一段时间如3周以上,食物中亚硝酸盐类物质的含量会逐渐下降。另外尽量低频次地食用,一次性不要食用过多,使用同时口服补充适量维生素C,可以某种程度减低其致癌的风险。


4


发霉的食物(黄曲霉毒素)



常见指数:★★★☆☆


致癌等级:1类(明确致癌)


最危险区域:


解读: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非常强的致癌物,一次性大量摄入,即可能造成急性中毒引起严重的肝损害。而慢性小剂量接触,则会大幅度提高肝癌的发生风险。这种接触常发生在厨房、冰箱和饭桌上。

发霉的大米、玉米、花生、土榨的食用油等是产生黄曲霉素的重灾区。

而且只要轻微的剂量就可增加肝癌的致癌风险。另外,一些使用过久产生细小裂纹的竹、木橱具如筷子、铲子等,也可能因为有细小的食物残渣残留在裂纹中发霉变质从而也变得有风险。

 

应对策略:


发霉的东西一定不要吃,只发霉一部分的食物整个都要丢掉,还有些已经发霉的食物肉眼观察不出来,所以剩饭即便冰箱冷藏也不要保留过久的时间。
避免食物在温度高且湿润的环境中保存,并经常清洁冰箱避免黄曲霉毒素污染其他食物。厨具每次使用后尽快清洗沥干,定期消毒,隔一段时间更换竹质或木质筷子,或者换用不锈钢、陶瓷材质。


5


酒/含酒精的饮料



常见指数:★★★★☆


致癌等级:1类(明确致癌)


危险区域:肝、肠道、食道、乳腺


解读:

酒和癌症在内的许多常见的疾病都息息相关。

去年的一项大人群的研究显示,饮酒最安全的剂量是0只要饮酒全因死亡率就会增加,无论红酒、白酒、啤酒还是药酒,致癌也是其重要的危害之一。消化系统肿瘤、尤其肝癌、乳腺癌等都可能与饮酒相关。

 

应对策略:


因为饮酒涉及的健康危害不止有癌症,因此尽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成年女性酒精量不超过15g,但原则上还是不喝为佳
这世上本不存在『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事实,因此饮酒就一定要付出饮酒的代价,退而求其次的底线就是上述膳食指南中的建议标准,疾病状态下的酒为药引另当别论,但需遵嘱执行。

避开了致癌物就不会得癌了?

 

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致癌物呢?

就像刚才提到的致癌等级,等级越靠前说明致癌的证据越充分,致癌的强度越大。

但任何一种所谓的致癌物,剂量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比如一般人们食用的量和频次很低,摄入的致癌物质的剂量很小,所以致癌风险也就很小。

所以对于致癌物,致癌物的级别很重要,致癌物的接触频次更重要!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平时生活中尽量避开致癌物的坑,尽量减少与致癌物接触的机会,患癌的风险一定会大大减小。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做的就是规律生活作息,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平衡膳食,尊重自然之道。同时注意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定期科学地体检,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转载自:京医通微信公众号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