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上期回顾↓
指导专家
李慧博主管药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质子泵抑制剂(PPI)广泛应用于急、慢性消化系统酸相关疾病,包括上消化道出血、胃食管反流病(GERD)、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Hp感染、卓-艾综合征、ESD围术期等。
PPI作用靶点是质子泵(H+K+ATP酶),位于胃黏膜壁细胞分泌膜内,是泌酸最终环节。PPI多为脂溶性弱碱性,吸收入血后进入壁细胞分泌小管、小管泡腔中酸性环境后与H+结合失去膜通透性,造成局部浓集。PPI是前体药物,需要在酸作用下进一步形成活性产物发挥抑制质子泵作用,称为“酸活化”。其活化产物一般为活性次磺酸和次磺酰胺,与H+K+ATP酶巯基偶联形成一个不可逆共价二硫键,从而抑制该酶的H+/K+转运机制抑制胃酸分泌。
自1988年奥美拉唑上市以来,质子泵抑制剂的研发经历了一代到二代的更迭,在抑酸强度、起效时间、抑酸持续时间等方面各有特点。
第一代PPI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第一代PPI的给药时间对24h抑酸效果有明显影响。
奥美拉唑
晨起服用奥美拉唑,胃内pH>3的时间约为14h;夜间服用奥美拉唑,胃内pH>3的时间约为9h。
兰索拉唑
兰索拉唑生物利用率较奥美拉唑提高30%,晨起服用的抑酸效果较夜间服药更强,与克拉霉素合用时需要监测口腔黏膜的变化。
泮托拉唑
该药生物利用率较奥美拉唑提高7倍,在酸性条件下,比奥美拉唑、泮托拉唑更稳定。泮托拉唑的止痛效果优于奥美拉唑。
夜间酸反跳
夜间酸反跳是指应用PPI在22:00~06:00,胃内pH<4且持续超过60min的现象。奥美拉唑或兰索拉唑一天两次给药仍会出现夜间酸反跳。
起效较慢
第一代PPI需要多次给药后才能发挥其最大抑酸作用,由于起效慢,导致GERD症状缓解较慢。
依赖细胞色素P450
第一代PPI依赖肝脏细胞色素P450(CYP2C19和CYP3A4)进行代谢和清除,与其他药物有显著相互作用。
雷贝拉唑
雷贝拉唑可通过内源性谷胱甘肽分离,有4个作用部位,起效快,作用持久,作用部位药物浓度高;体外其抗分泌活性较奥美拉唑强2~10倍;较少依赖细胞色素CYP2C19酶代谢,个体差异性小。
艾司奥美拉唑
艾司奥美拉唑是奥美拉唑的S异构体,代谢由CYP3A4介导,首关代谢率更低;抑酸作用强而持久,个体差异小。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应根据治疗目标选择药物的治疗剂量、给药途径及用药频次,个体化制订给药方案。对于轻、中度的患者,应予口服治疗。对于口服疗法不适用和(或)中、重度的患者,可以静脉给药。
(点击查看大图)
为进一步规范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为处方适宜性审核提供参考,由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牵头,联合国内多家医疗机构的临床专家、药学专家和循证专家等,针对质子泵抑制剂的适应证、用法用量、特殊人群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重点审核内容进行了研讨,最终形成了《质子泵抑制剂审方规则专家共识》。共识的主要内容包括奥美拉唑、艾司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和艾普拉唑(均包括注射剂和口服制剂,按通用名计)的基础审方规则,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基础审方规则未涵盖的部分临床应用情形形成了12条审方推荐意见,以期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参考。
奥美拉唑是消化内科常用药。其被认为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较少,一般是轻微和短暂的,大多不影响治疗。但是近年也发现了其因不合理应用导致的药害事件,应引起注意。
配伍
禁忌
超剂量
用药
酸相关性疾病是指一类与酸攻击作用密切相关的上消化道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以及消化性溃疡等,上述疾病均需抗酸、抑酸治疗。抑酸药和抗酸药到底该如何选择,本文将从药物的种类和作用机制、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用药
原则
目前根除Hp治疗推荐铋剂+PPI+2种抗菌药物的4联方案,疗程建议为14d(除非证明当地10d方案根除率达90%以上)。因胃内酸环境是影响Hp根除的关键因素,因此Hp根除率与胃内酸抑制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故目前推荐的一线根除方案均以抑酸剂为基础。
除了PPI外,钾竞争性酸阻断剂(P-CAB)也用于Hp根除的治疗。PPI、P-CAB等抑酸剂可有效提高胃内pH值,并维持稳定,能促进Hp增殖,并增强Hp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提高抗菌药物稳定性及其在胃黏液层内的浓度,也可提高胃内抗Hp免疫球蛋A(IgA)浓度。那么,PPI、P-CAB在Hp根除治疗中如何使用呢?
下期预告
处理肝硬化门脉高压,2大药物治疗要点必须掌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