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答患者问 | 医生为什么不给我用升白针!?明明化疗后白细胞已经降低了!

2025-03-17作者:CMT琳资讯
非原创

“升白针”是白血病患者在接受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可能会用到的药物,它的学名是“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那么究竟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升白针?为什么有的用了升白针有的没有用?长效"升白针"效果是否比短效"升白针"好?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QUESTION

化疗的患者为什么需要打“升白针”?打“升白针”的作用?


常用的化疗药物,如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等,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等全线降低,其中中性粒细胞是对抗感染的主力部队。当患儿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我们叫作中性粒细胞缺乏症。这个时候患儿容易出现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由于化疗后患儿的抵抗力明显低下,容易合并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严重者可能会危及生命,所以通过“升白针”预防和治疗化疗患者中性粒细胞的减少十分重要,是治疗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升白针”,顾名思义就是打了之后可以提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针剂。其真正的名字是“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能刺激骨髓粒系造血祖细胞加速增殖、分化、成熟和释放,同时快速将骨髓中已成熟的粒细胞向外周血释放,在短期内让患儿的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恢复,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QUESTION

什么时候需要打“升白针”,每个人都一定要打吗?化疗期间为什么白细胞低但是医生不给我用?


“升白针”什么时候打?要根据不同的需要,有时候我们要在化疗前提高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让患者顺利开展下一个疗程的化疗;有时候是在化疗后预防中性粒细胞缺乏相关的感染;有时候和化疗方案联用动员出我们需要杀灭的细胞;有时候是为了动员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的干细胞到外周血中,以便采集供者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每个人都一定要打吗?其实在不同疾病、危险分组的患儿,化疗剂量强度不同,个人化疗耐受性均不同,应由医生根据化疗方案的强弱、患儿对化疗的耐受以及不同的疗程,结合血常规的结果来综合判断是否要预防性打“升白针”。若患儿粒细胞缺乏时出现发热,医生会给患儿打“升白针”,帮助控制感染。


那么化疗和打“升白针”可以同时吗?一般来说,避免在化疗同时或化疗后立即给予“升白针”,建议间隔24~48小时。打“升白针”后,要间隔24~48小时再进行化疗,而化疗后要间隔24~48小时才能给予“升白针”。


特别地,对于长效“升白针”,需要和下一周期化疗间隔2周。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经“升白针”作用后进入增殖周期的造血细胞被细胞毒性药物杀伤,导致骨髓干细胞损伤、患者的化疗耐受性进一步下降。同样的道理,在进行化疗期间不能使用“升白针”,否则可能会对骨髓储备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但有些化疗方案中含有升白针,就可以和化疗同时进行。


QUESTION

长效"升白针"效果是否比短效"升白针"好?该如何选择?


按照作用时间的长短,临床上常用的“升白针”可以分为两类,长效“升白针”和短效“升白针”,即短效G-CSF和长效G-CSF。长效升白针,即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是对rhG-CSF进行修饰得到的长效制剂。两种升白针有效成分、作用原理、治疗范围、疗效大致相同,但PEG-rhG-CSF药效持续时间更长,打1针可以持续起效2周,较为方便,但价格更贵。


目前在国内上市的G-CSF有以下几种:


图片


在治疗目的上,升白治疗分为预防性和治疗性。用于预防性治疗时:短效“升白针”一般于化疗24小时候开始使用,5μg/kg,皮下或静脉滴注,1次/天,持续用药,直至中性粒细胞回升至2.0×10^9/L以上;长效"升白针"于化疗结束24小时使用1次,距离下次化疗约2周,皮下注射,儿童患者剂量为100ug/kg。


另外,也可以根据患儿依从性、住院安排及治疗方便程度,灵活选择不同剂型的"升白针"进行预防或治疗。


QUESTION

用了"升白针"之后会有副作用吗,什么时候该停?


 "升白针"的不良反应:


1. 骨痛:10%~30%的患者发生轻度至中度骨痛,非甾体抗炎药通常可以有效控制症状。


2. 过敏反应:包括皮肤、呼吸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的过敏反应,较为少见,无需常规抗过敏治疗。


3. 脾脏破裂:罕见,但需注意是否有左上腹痛、恶心呕吐及是否逐渐恶化的贫血情况等等。


4. 肺毒性:考虑到肺部并发症的风险,使用最常见化疗方案(ABVD和Stanford V)的经典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不推荐常规联合使用G-CSF。


5. 其他潜在毒性反应: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泡出血、镰状细胞病患者发生镰状细胞危象等。 


G-CSF(升白针)可引起中性粒细胞一过性增高,少数患者出现幼稚粒细胞的现象,个别患者出现幼稚粒细胞的聚集。因非白血病引起的白细胞计数>50x10^9,被称为中性粒细胞类白血病反应。G-CSF引起的类白血病反应往往会在停药后消失,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来源:逸仙儿童血液肿瘤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