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
能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来看看这组数字——
6年时,显著减少糖尿病发生30%~50%;
20年时,减少新发糖尿病风险43%;
30年时,减少新发糖尿病风险45%,
并且
还减少了心血管病事件27%!
换句话说,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不仅在未来20年、30年里,能够长期降低糖尿病的发病,而且在30年时,还减少了威胁生命的心血管病硬终点!
而这,就是著名的大庆研究告诉我们的振奋人心的消息!
近日,李光伟教授代表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课题组,在中国医学论坛报壹生平台,为大家分享了大庆研究的整体情况和最新进展。
总体来说,大庆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生活方式干预阶段,从1986年生活方式干预开始,到1992年生活方式干预结束,共6年时间。
1986年,在110660名居民中,通过75克OGTT鉴定了IGT患者。576名患者被诊所随机分组接受为期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试验。
▶饮食组:鼓励遵循中国标准化饮食
▷BMI <25 30 kcal / kg·day,同时减少酒精和糖摄入
▷BMI> 25减少卡路里摄入以减轻体重,0.5~1.0千克/月
▶运动组:增加休闲体育锻炼
▶饮食和运动组:与饮食和运动组相同
▶不干预对照组:没有特别建议。
在为期6年的试验期间,OGTT每2年进行一次。在为期6年的积极干预期结束时,将试验结果告知参与者,并要求他们继续进行常规医疗护理。
第二阶段也就是随访阶段,自研究开始至2016年,随访研究30年。30年时间,共获得三大成果:
第一,6年生活方式干预结果在世界上首次证明,无论是饮食干预或运动干预,只要坚持,通过简单的生活干预方式就能够显著减少糖尿病的发生率,降低幅度达30%~50%。
第二,2006是第二个十年。在未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糖耐量异常患者中,93%发生糖尿病,17%已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另有12%死于其他疾病,44%的人至少经历过一次心肌梗死或脑卒中;而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糖耐量异常患者中,在积极干预期间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减少了一半,在随访20年间减少了43%。与未干预人群相比,干预组人群平均晚发生糖尿病3.6年,心血管病死亡降低34% (10.9% 比16.4%),全因死亡降低19%(21.5% 比26.6%)。
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糖尿病前期人群中,以饮食和运动为内容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长期持久地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第三,2016年是第三个十年。与未干预人群相比,6年生活方式干预能使威胁视力的严重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和失明)风险下降47%;降低20年累积心血管死亡风险33%,降低23年累积心血管死亡风险41%;降低23年累积全因死亡风险29%,降低30年累积死亡风险27%;未发现能降低20年心血管事件风险,但降低30年心血管事件风险27%;新发糖尿病风险降低了45%,差别均达到显著统计学意义。
这一结果表明,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不仅长期降低了糖尿病的发病,且减少了威胁生命的心血管病硬终点。
具体来说,生活方式干预,每天都怎么做呢?
前不久,李光伟教授在一次演讲中就提出了“500111”的糖尿病防治法则。
“5”:每天运动半小时,一周要运动5天
“0”:不喝甜饮料
“0”:晚饭后不再吃东西
“1”:胖人每顿饭要少吃1两主食
“1”:蔬菜每天至少要吃1斤
“1”:每周外出就餐最多1次
按照上面这个“500111”的法则来做,即使没有毅力干预一辈子,那可以把这前6年“看住”。坚持6年认认真真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在之后的二、三十年里生活更加轻松、更加健康。不仅可以延缓糖尿病的发生,更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等致命事件的发生!
正如李光伟教授所说,糖尿病前期时,心血管事件就像关在马圈里的马,跑不远;但是,一旦发生糖尿病且没有控制好,那么心血管事件就会像脱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拾!因此,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并把它变成习惯,就能把糖尿病关入牢笼,更能将心血管并发症拴住!
ADA2020云上大咖谈正式启航
持续关注专辑,获取ADA2020最新资讯、中国原创研究分享、会议热点讨论等。
第一步:长按扫码二维码下载壹生APP
第二步:打开壹生APP
在首页上部点击ADA图标即可进入专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