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学术圈重磅炸弹:清华医学院院长董晨院士回应“24篇论文质疑”;南开校长曹雪涛12篇论文被正式调查“可信性”

2020-06-29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学术造假学术质疑

近日,学术圈一下来了两个大炸弹:

清华医学院院长董晨院士包括两篇Nature在内的24篇论文被质疑一图多用、图片重复;

生物化学界老牌期刊JBC编辑部罕见的一口气对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院士12篇论文发了编辑关注,其中有6篇是之前未曾在pubpeer的被质疑文章。至此曹雪涛院士已有72篇论文被质疑。

微信图片_20200629141155.jpg


01

清华医学院院长董晨24篇文章被质疑

本人回应:“基本上排除恶意造假,不影响结论”

一个月前,pubpeer网站上陆续有人匿名发帖,质疑清华医学院院长董晨院士共24篇论文可能存在一图多用和重复使用等问题,其中包括2篇Nature及Immunity等顶级期刊。

这些被质疑的论文发表时间在2003年至2019年期间,大部分在董晨供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肿瘤中心期间发表,还有部分论文是董晨在华盛顿大学、清华大学医学院期间发表的。文章多见于《Immunity》(IF=21.522《免疫学杂志》《生物化学杂志》《实验医学杂志》(IF=10.892等期刊,还有论文发表在自然出版集团主办的《自然-免疫学》(IF=23.53。另有两篇论文分别于2007年、2019年被《自然》杂志收录。

对2019年一篇Nature文章的质疑

对于上述质疑,董晨于6月27日回复《中国新闻周刊》称,“PubPeer上有人对于我们部分文章的少数展图有些疑问,我们非常认真而慎重地对待,正在深入调查和核实原始数据。据初步了解,可以排除有意的学术造假,没有任何论文的科学结论有所改变。有些疑问是因为提问者对于研究内容的不熟悉。但也有极少数情况存在无意的错误,我们正在和杂志合作进行修改。由于跨度时间长,涉及的学生、博士后较多,调查还在继续中。”

董晨强调,“基本上排除恶意造假,展图没有经过人为加工,造假是不成立的。”

微信图片_20200629141252.jpg


董晨教授是杰出的免疫学家,1989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曾任美国得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 癌症中心免疫学系终身讲席教授、炎症与肿瘤中心主任。现任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是有关Th17细胞分化、调节和功能研究领域的奠基者之一至今已发表论文240余篇,总被引用次数达26000余次,2014-2019年连续被汤森路透评选为“高被引科学家”,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2019年刚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微信图片_20200629141311.jpg


值得注意的是,截止目前,董晨院士本人在27日晚,已陆续针对至少8篇文章的相关质疑进行了回复。

微信图片_20200629141329.jpgimage.png

部分已收到了质疑者的正面回复:

image.png

也有对回复不满意的:

image.png

不止清华,去年12月底,北京大学药学院院长周德敏教授被Elisabeth Bik博士在pubpeer上实名质疑,称其6篇文章涉嫌学术造假。

其中,包括一篇2016年发表在science上题为Generation of influenza A viruses as live but replication-incompetent virus vaccines的研究论文(周德敏为通讯作者),周德敏教授也第一时间在pubpeer上回复bik的质疑:因结果太相似,弄错了数据,将尽快联系science杂志勘误。截止目前,周德敏教授已经对其中3篇进行了回应。

微信图片_20200629141530.jpg

周德敏教授

周德敏:北京大学药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科技部973首席科学家、全国生物候选药物牵头科学家、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微信图片_20200629141535.png

被质疑一图多用的science文章


02

老牌期刊JBC罕见连发12篇关注

曹雪涛团队被质疑文章已达72篇

6月26日,生物化学界老牌期刊JBC在首页醒目位置刊登公告,称对曹雪涛团队在JBC上发表的12篇文章表示关注,并在相应文章开头用红字标注。同时也强调,目前还没有进一步的评论。

声明言简意赅却又严肃有力。

12 Expressions of Concern

The June 26, 2020, issue of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contains Expressions of Concern on twelve articles by corresponding author Xuetao Cao. The Journal has no further comment at this time.

微信图片_20200629141611.jpg

image.png其中,有6篇是之前未曾在pubpeer上被质疑的。目前,针对曹雪涛团队的编辑关注已经被提交至 Pubpeer 网站上。

这也是曹雪涛院士自去年以来被质疑论文造假事件的延续。

微信图片_20200629141659.jpg


曹雪涛,1964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7岁就读于第二军医大学,26岁博士毕业两年后,曹雪涛破格晋升为当时我国最年轻的医学教授,32岁晋升为博士生导师,33岁担任全军免疫与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41岁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时,还是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德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等6院院士目前,任南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同时,他还是《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主编,《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编委。目前主要从事天然免疫与炎症的基础研究、肿瘤免疫治疗应用研究。以通讯作者在Cell、Nature、Science、NatureImmunology、Cancer Cell等发表SCI论文230余篇,引用1万余次

2019年11月14日深夜,曾就职于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Elisabeth Bik博士发推称,中国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院士18篇文章涉嫌造假(目前已发现72篇),涉嫌造假文章已全部发在PubPeer(pubpeer.com)网站上。

微信图片_20200629141707.jpg

Elisabeth Bik

四天后的11月18日,曹雪涛在Pubpeer上回应了BIK博士的质疑: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注,以及对保护科学记录准确性和科研诚信的贡献——它们对我一直都是最重要的。”

但他也表示,对这些论文中得出的科学结论的有效性、牢靠性以及研究的可重复性,充满信心。

微信图片_20200629141736.jpg

曹雪涛在Pubpeer对质疑论文回应

截至6月28日,Pubpeer上对曹雪涛团队质疑的论文达72篇。

image.png


其中,作者已经对其中的16篇内容做出回应(Author Response),19篇论文做出勘误(Erratum),1篇被撤稿(Retracted)。

在这些被质疑的论文中,不乏发表在Science、Nature Immunity等顶级学术期刊上的论文,涉及曹雪涛所工作过的第二军医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

去年,JBC曾对此进行回应:“有关同行评审过程的所有事项都是机密的。” 至于是否针对此事启动了调查,该期刊没有明确回复。

这次,6月26日,JBC发表声明后,也立即在Pubpeer上提交了对这12篇论文的关注,主要问题在于“实验图像”。相关论文的时间跨度从2004年到2014年,其中有6篇,此前都有学术界人士提出过质疑。

在其中一篇中,知名的专业打假人士Elizabeth Bik和其他业内人士,总共指出了8处疑问。

image.png


Elizabeth Bik指出,曹雪涛的论文出现了两次实验结果图像完全一致,还有局部图多次出现复制粘贴。

比如下面两张电泳图像,疑似为实验图像左右互换后的粘贴。

image.png

image.png

但也有人认为,在电泳凝胶中出现相似图像可能只是一种巧合,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image.png

目前,JBC官方已经正式启动了对这12篇论文的调查。自去年在Pubpeer回应质疑后,曹雪涛未再对事件有过解释回应。

中国工程院去年也宣布,将针对围绕曹雪涛院士的论文质疑和投诉进行调查。

值得一提的是,学术研究被质疑再正常不过,最终结论如何,我们等待最终的官方调查结果。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研大匠综合自中国新闻周刊、Pubpeer、科研大匠、量子位等,仅用于学术分享。

来源:科研大匠 学术头条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