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单纯性肝囊肿的处理要点 | 医学笔记

2021-05-07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非原创 肝囊肿

"

特别说明,本文说的肝囊肿是单纯性肝囊肿,并非多囊肝及肝多发性囊肿、创伤性囊肿、炎症感染及寄生虫性囊肿,也不是合并肾囊肿和肝脏囊性病变。

"


肝囊肿是肝血管瘤之外,另外一种肝脏常见的良性占位性病变。多数情况下没有症状,可因囊肿压迫引起黄疸、上腹胀痛等症状,也有部分病人会出现囊内出血、感染、囊肿破裂、囊肿蒂扭转等。肝囊肿的诊断通常较简单,但也需要和肝包虫病、肝脏黏液性囊腺瘤等疾病相鉴别。肝囊肿的治疗,目前以穿刺抽吸加硬化剂治疗为主。


肝囊肿是肝血管瘤之外的另外一种肝脏常见良性占位性病变。肝囊肿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大约1%。当然,也有报道在非肝脏疾病接受CT检查的病人中,肝囊肿的发现率高达18%。通常情况下,女性更多见,男女比例约2:3。随着年龄的增加,肝囊肿有增大的趋势。肝囊肿发生的原因,可能与肝脏内胆管上皮发育异常有关。因此,有极少部分肝囊肿可以与胆管相通。
超过90%的肝囊肿没有任何症状,剩余不到10%的患者,偶有巨大肝囊肿压迫引起的症状,包括压迫胆管引起黄疸、压迫周围器官引起上腹饱胀不适或上腹疼痛。若出现囊肿破裂、出血、感染,或者在极少见情况下出现带蒂肝囊肿形成蒂扭转,则可出现腹痛、发热、休克等症状。有时候,也会出现巨大肝囊肿位于肝脏的一叶,会因为压迫作用导致所在的肝叶萎缩,而另外一叶肝脏代偿性增大。有症状的病人多为50岁以上的女性,囊肿直径通常大于5厘米。
诊断肝囊肿相对容易,普通的超声即可确诊。典型的超声表现是,肝脏上显示的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部分在囊内可出现分隔;若有囊内出血、感染等,囊液可有高回声的光点,甚至在囊内可发现气泡,这时需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综合判断。鉴别诊断是排除多囊肝、肝包虫病、肝脏黏液性囊腺瘤等。
部分患者的肝囊肿可发生囊内感染,一旦肝脏囊肿感染,单纯抗生素治疗的失败比例高达70%,这部分患者需要穿刺引流或外科手术引流。即使单纯抗生素治疗可以控制感染,术后也很容易在短期内再次发生囊肿感染,最终大部分患者死于囊肿感染。
肝囊肿的治疗手段包括经皮穿刺抽吸、硬化剂注射治疗、囊肿开窗及囊肿切除术等治疗手段。一般情况下,单纯抽吸治疗效果不佳,目前多采用抽吸联合硬化剂治疗。注入的硬化剂可以是无水酒精,也可以是聚多卡醇。在硬化治疗前需要排除肝囊肿是否和胆管相通,若存在相通,则硬化治疗的一个可能后果是导致肝内胆管的硬化。如果经过2-3次经皮的抽吸囊液加硬化剂治疗仍不能消除肝囊肿,则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目前认为,抽吸+硬化剂治疗的效果和腹腔镜下囊肿切除术相当。但从手术创伤角度来说,抽吸+硬化剂治疗创伤更小,手术相关并发症和副作用的发生率更低。不论是何种治疗方式,都有部分病人需要多次治疗。一般而言,囊肿直径越大,术后复发的概率也越大,但具体复发概率并不清楚。

作者:南京鼓楼医院消化科  张明

文章转载自消化科医生张明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