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高血压是老年人群常见健康问题,患病率在60%~80%。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身体通常较为虚弱,即对于压力的反应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重大心血管事件、住院、骨折、死亡等负面事件。研究显示,社区人群虚弱患病率在4%~59%,65岁以上患者患病率更是达到了12%~20%。此外,虚弱患者往往出现更多并发症,需要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也更容易出现不良事件,临床治疗决策更具有挑战性。
过往研究显示,虚弱患者应保持较高的血压以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观察性研究显示,调整舒张压和降压治疗后,收缩压较高的虚弱老年人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此外,也有研究显示,虚弱人群死亡风险较低与收缩压较高有关,非虚弱个体的死亡风险则较高。在SPRINT(收缩压干预)试验中,强化血压管理(SBP<120 mmHg),可使高血压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29%。但尚不清楚对虚弱患者采取同样的强化血压管理策略,能否使他们同样受益?以及强化血压管理带来的益处,是否会被虚弱患者增加的治疗风险所抵消?
近日,《循环》(Circulation)发表SPRINT试验的事后分析,表明虚弱状态是高心血管风险的标志,虚弱患者可从强化降压策略中获益,且不会增加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文章通讯作者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杜昕教授和蒋超教授。
研究根据SPRINT试验构建SPRINT虚弱指数(FI),用来评估9306例老年受试者(年龄≥75岁)属于虚弱或非虚弱。FI包含整体认知功能、健康自评、抑郁状态自评、血压测量等,若患者FI>0.21,属于虚弱;若≤0.21,属于不虚弱。根据治疗方式(强化治疗和标准治疗)及患者虚弱状态(虚弱和非虚弱)分为4组,分别为强化治疗虚弱组、强化治疗不虚弱组、标准治疗虚弱组和标准治疗不虚弱组。安全性结局包含严重不良事件、低血糖、晕厥等。
虚弱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更高
结果显示,强化治疗组和标准治疗组之间收缩压相差11.3 mmHg,虚弱组和非虚弱组之间收缩压相差12.2 mmHg。
主要结局为心肌梗死(MI)、未导致M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卒中、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和心血管死亡复合事件。次要结局为主要结局相关事件构成比和全因死亡率。中位随访3.22年期间,主要结局事件共发生561例。相比于非虚弱患者,虚弱患者发生主要结局事件风险更高(强化治疗组:HR=1.59,95%CI=1.59~2.77;标准治疗组:HR=1.85,95%CI=1.46~2.35)。
强化降压不影响虚弱患者的治疗效果,未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强化治疗与标准治疗在主要结局和次要结局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心血管死亡率除外(虚弱患者:HR=0.91,95%CI=0.52~1.60;非虚弱患者:HR=0.30,95%CI=0.16~0.59,P相互作用=0.01)。此外,虚弱和非虚弱患者在采取了强化降压治疗后,主要结局和次要结局的绝对风险均降低。
安全性方面,无论是虚弱还是非虚弱患者,强化降压均未增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风险(虚弱患者:HR=1.04,95%CI=0.93~1.15;非虚弱患者:HR=1.03,95%CI=0.94~1.12,P相互作用=0.98)。
小结
总之,SPRINT事后分析结果显示,虚弱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较高,如MI、卒中、全因死亡等。强化降压治疗后虽然虚弱患者的相对风险在数值上降低较少,但考虑到虚弱患者本身心血管风险事件发生风险就比较高,仍然可预期虚弱患者能获得类似非虚弱患者的绝对获益。
来源:医学新视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