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癌痛是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大部分肿瘤病人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药物治疗是癌痛治疗最为重要和常用的方法,然而由于种种误区,很多癌痛患者或者家属仍然谈“药”色变,对于癌痛药物避之不及,一味主张“忍忍就好了”的原则,加之麻醉精神类药品的严格管控,很多癌痛病人的状况并不能得到及时的控制和缓解,甚至最后对患者产生极大的精神压力。
阿片类药物的成瘾机制一般是当药物浓度在人体内出现连续波峰时,患者容易出现欣快感(即情绪出现病态高涨的状况),反复几次之后就会产生依赖,最终引起成瘾。但针对癌痛,只要规范应用,成瘾的可能性极低,只有万分之四。国内癌痛诊疗规范对于阿片类止痛药的用量设置了起始剂量,关于确定用量和停止用药,均强调采用渐进式的方法。国内治疗癌痛的阿片类止痛药中,一般都是口服缓控释剂型。一方面,可以让患者体内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控制疼痛,另一方面,可避免明显的波峰波谷情况出现。
疼痛得到有效控制后,经过医生评估,止痛药可以逐渐减量直至完全停用。伴随着癌症治疗进程,疼痛可能会减轻,此时止痛药也会慢慢减量直到停药。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癌痛三阶梯镇痛治疗”原则,应根据病人的疼痛程度,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除阿片类药物外,还有很多辅助镇痛药物,如抗抑郁药物、抗惊厥药物、非甾体消炎药(NSAID)和对乙酰氨基酚,以及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对治疗癌痛有效,尤其对于阿片类药物反应差的疼痛控制至关重要。
癌痛属于混合型疼痛,兼具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特点。对于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应考虑联合使用辅助镇痛药物,以阿片类药物为基础,辅助镇痛药物以抗惊厥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为首选,必要时可增加非甾体类药物或类固醇激素。如果存在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应联合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地诺单抗、非甾体类药物、放射性核素等。实际治疗过程中应切实分析每个病人的癌痛诱因,并予以个体化治疗。
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便秘、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一般是暂时性的或者可耐受的,无需过分担心。在阿片类药物使用过程中,应增加锻炼与增加液体和纤维摄入量,同时可适当联合使用泻药(渗透性泻药或者刺激性泻药)以预防便秘的发生。针对可能发生的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以通过5‐HT受体拮抗剂、东莨菪碱等药物来治疗。
对于多数难治性癌痛患者,往往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或者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近年来,各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的开展为难治性癌痛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常用的技术包括患者自控镇痛泵技术、神经毁损术、经皮椎体成形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和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等等。
来源:复肿药学服务
换药后剂量怎么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