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NEJM:维生素D补充剂对降低儿童结核感染风险无益

2020-08-01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导语:

补充维生素D并不会降低患结核病感染、结核病或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微信图片_20200730112154.jpg

pixabay


普通人群对肺结核的认识可能局限于林黛玉、鲁迅、林徽因等名人,他们都因结核病离世。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可侵及机体多种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

作为一种古老的传染病,结核病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国。多年来,科学家们在诊断技术、药物开发、治疗手段方面都取得了众多成果,但结核病依然是全世界十大致死疾病之一,仅次于艾滋病。

世界卫生组织“终结结核病战略”的目标是:经有效防治,至2030年结核病发病率下降80%。当前,防控结核病的主要任务是积极治疗活动性结核病,以减少结核病传播。

然而,有数学模型表明,仅靠这一策略并不能实现发病率减少的目标,因为活动性结核只占结核病的少数,大多数结核病病例是由无症状人群体内潜伏的结核分枝杆菌重新激活而引起的。

据估计,当前全世界约有17亿人有潜在的结核病感染,其中约10%的人可能会发展为结核病。虽然结核病通常在成年时重新发病,但初次感染最常发生于儿童时期。

因此,如果要想要降低结核病发病率,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防止儿童感染结核病。

有研究报道,维生素D缺乏与学龄儿童潜在的结核病易感性有关;也有研究发现,补充维生素D可增强易感人群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力,并降低学龄儿童皮试结核菌试验后转为阳性的风险。

近日,发表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一项研究提出假设,对易患结核病同时缺乏维生素D的人群补充维生素D可降低其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和患结核病的风险。 

这项三期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在在蒙古乌兰巴托的18所公立学校开展,该地区为维生素D缺乏和结核病的高发区,纳入的8851名儿童中95.6%的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基线水平低于20 ng/ml。

该研究主要纳入标准为年龄在6~13岁的无潜在的结核感染合并有佝偻病临床体征的儿童。主要观察指标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结果阳性,次要观察指标包括试验结束时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以及肺结核病、急性呼吸道感染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研究员将8851名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结果呈阴性的儿童随机分组: 4418名被分配到维生素D组,4433名被分配到安慰剂组。连续3年每周口服14000 IU的维生素D3或安慰剂。

试验结束时,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结果阳性的疑似结核感染的儿童中,维生素D组的阳性结果百分比为3.6%,安慰剂组的阳性结果百分比为3.3%;

维生素D组的平均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为31.0 ng /ml,安慰剂组为10.7 ng /ml;

维生素D组有21名儿童被诊断患有结核病,安慰剂组有25名儿童;维生素D组的29名儿童和安慰剂组的34名儿童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治疗;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微信图片_20200730112159.jpg

呼吸道感染


最后,研究得出结论,在蒙古缺乏维生素D的学龄儿童中,补充维生素D并不会降低患结核病感染、结核病或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参考文献:Ganmaa D, Uyanga B, Zhou X, et al. Vitamin D Supplements for Prevention of Tuberculosis Infection and Disease. N Engl J Med. 2020;383(4):359-368. doi:10.1056/NEJMoa1915176


来源:MedSci梅斯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