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点击图片了解消化学科最新进展
内容回顾→
形态学分类及内镜下形态具体如下:
1.1 有蒂型(I p型)、亚蒂型( I sp型)
大部分为腺瘤和腺瘤内癌变,隆起病变处表面呈清晰脑回状结构常为管状腺瘤,表面呈绒毛状结构常为绒毛状腺瘤,表面结构消失、污秽、糜烂,易出血,质地硬,或出现平滑浅凹面,或有溃疡形成,常为腺瘤癌变处。蒂部粗短、隆起病变表面结构破坏明显、凹陷溃疡明显多表明癌变腺瘤向黏膜下浸润较深(图7-13、图7-14)。
图7-13 早期大肠癌( l p 型)
图7-14 早期大肠癌( l sp 型)
1.2 无蒂型( I s型)
广基且隆起高度大于3mm的病变,多为新生癌(de novo癌)或广基息肉癌变,癌变表现与Ip型早期癌相似。表面平坦型(Ib型)浸润至黏膜下层时形成广基病变,类似于Is型,其表面光滑饱满,如出现表面糜烂,或边缘ZZP征(zig zagpattern,指癌变黏膜与正常黏膜边界曲折不平,呈锯齿状改变),常表示癌变已浸润超过sm层(图7-15)。
图7-15早期大肠癌(l s 型)
2.1 表面隆起型( Ⅱa型)
低于3mm的单纯隆起型癌变病灶,表面改变类似于Ⅰ型早期癌(图7-16)。
图7-16 早期大肠癌及其NBI图像( lla型)
2.2 表面隆起型伴凹陷(Ⅱa+dep型)
表面隆起伴有凹陷,但凹陷处为正常黏膜,染色放大观察周边隆起黏膜结构消失,界限不清,凹陷处腺管开口正常(图7-17)。
图7-17 早期大肠癌( Ⅱa+dep 型)
2.3 表面平坦型(Ⅱb型)
病变与正常黏膜处于相同高度,为黏膜内癌。
分为凹陷伴周边隆起型(Ⅱa+Ⅱc型,凹陷和隆起均为病变)、(Ⅱc+Ⅱa,凹陷为病变,隆起为反应性正常黏膜),凹陷不伴周边隆起型(Ⅱc型),三型都多为黏膜下早期癌。
根据内镜超声判断浸润黏膜下层深度,决定能否内镜下切除。此型凹陷面形态有星芒状和面状不规则状不同,星芒状凹陷面多为黏膜内癌或浸润浅的黏膜下癌,常可内镜下切除;面状不规则状凹陷多提示癌浸润超过sm层(图7-18、图7-19)。
图7-18 早期大肠癌( ll a+ ll c型)
图7-19 早期大肠癌(Ⅱc)
又称大肠爬行性肿瘤,为大片状横向生长的肿瘤,又分为颗粒型与非颗粒型,颗粒型LST(图7-20)表面呈结节或颗粒状,成簇生长,无明显色泽改变,颗粒较细小处多为腺瘤,大颗粒和结节处表面无结构,多为黏膜癌或黏膜下癌。
图7-20 LST(非颗粒型)及其NBI图像
颗粒型可细分为颗粒均一型和结节混合型;非颗粒型LST(图7-21)表面散在颗粒或结节,不成簇,病变中常见不规则凹陷,多为黏膜下癌,可细分为扁平隆起型和假性凹陷型。
图7-21 LST(颗粒型)及其染色、NBI图像
作者:姚礼庆、周平红等
内容节选自《消化内镜手术及常见并发症防治策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