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NEJM重磅:收缩压应<120 mmHg!可显著减少不良事件,降低全因死亡率

2021-05-24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高血压原创

《柳叶刀》(Lancet)杂志2019年发布的《1990-2017年中国及其各省份死亡率、发病率和危险因素: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系统分析》显示,中国疾病负担正在发生转变,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慢性病大幅增加,已成为国人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


微信图片_20210524134615.gif

▲图  1990-2017 年间中国主要死因变化(来源:柳叶刀)


而另一组数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在众多心脑血管疾病中,高血压患病人数居首!报告推算我国高血压现患病人数达2.45亿!


目前对于高血压的治疗,“血压低一些,好一些”已经成为共识。


血压低一些,好一些

《高血压》(Hypertension)杂志2021年新近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与心血管结局之间呈线性关系,研究数据显示,收缩压每增加10 mmHg,心血管病风险就会增加49%,冠心病风险会增加50%、卒中风险会增加44%。


血压不能高于多少,目前临床基本意见统一。在我国,通常收缩压<140 mmHg是常见的治疗目标,然而在高血压人群中,收缩压有“下限”吗?收缩压<120 mmHg的强化血压控制目标是否有益,多年来针对强化降压的风险、获益研究不断。


近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里程碑式研究——SPRINT研究的最终结果,证实在心血管风险增加的患者中,积极的血压管理,将收缩压控制在120 mmHg以下,可以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


微信图片_20210524151548.png

【注:文末可下载研究原文】


研究作者表示,这项研究进一步支持并强化了此前的发现,表明血压控制确实是“越低越好”!


该项研究在2010年11月~2013年3月间纳入9361例≥50岁,收缩压在130~180 mmHg之间,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但没有糖尿病或卒中病史的成年人。


研究入选的患者为接受或未接受降压药治疗的情况下收缩压130~180 mmHg,并且有至少一项其他心血管风险指标:临床或亚临床的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弗雷明汉(Framingham)心血管风险10年评分≥15%或者年龄≥75岁。


入组患者被随机分为强化降压组(收缩压<120 mmHg)和标准降压组(收缩压<140 mmHg)。


中位随访3.3年。主要研究终点为心梗、其他急性冠脉综合征、中风、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或心源性死亡。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全因死亡率显著降低




在最终分析中,强化降压组的主要结局事件风险显著降低27%(强化降压组和标准降压组的主要研究终点发生率分别为1.77%和2.40%);强化降压使全因死亡风险显著降低25%(强化降压组全因死亡率为1.06%,标准治疗组为1.41%),结果类似早期SPRINT研究的结果。


微信图片_20210524151523.png


但此前针对SPRINT研究的早期结果,也有学者质疑,强化降压治疗对心血管疾病结局的改善,主要表现在心衰和心血管死亡中。







本次公布的研究结果则显示,即便在排除非致死性心衰后,强化降压治疗对其他主要结局的改善仍相似,风险显著降低25%。强化降压治疗组的心梗(降低28%)、心衰(降低37%)和心血管原因死亡率(降低42%)都显著降低;亚组分析同样支持了强化降压治疗的获益。


另外,基于所有数据的独立分析显示,强化降压组的首次和复发主要终点事件仍明显少于标准治疗组(435次事件 vs.552次事件;HR=0.78,P<0.001)。


安全性方面,在干预期间,两组间总体上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不过,强化降压组的低血压、电解质异常、急性肾损伤或衰竭以及晕厥的发生率明显更高。


将试验和试验后的随访数据结合起来(总共3.88年),发现降压获益和不良事件的模式相似;然而两组间心衰的发生率没有差异。


研究者指出 “急性肾损伤的程度通常较轻,一年内肾功能几乎完全恢复。结合其他分析,这可能是血流动力学效应。” 


研究者认为,强化降压的潜在不利影响可控,“我认为这些不良事件风险并不足以让我们舍弃强化降压治疗”,患者可以很好地耐受这些不良事件,因此选择适当患者、合理监测下,强化降压通常是安全的。


本文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


↓↓↓
点击下载研究原文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