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柳叶刀》(Lancet)杂志2019年发布的《1990-2017年中国及其各省份死亡率、发病率和危险因素: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系统分析》显示,中国疾病负担正在发生转变,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慢性病大幅增加,已成为国人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
▲图 1990-2017 年间中国主要死因变化(来源:柳叶刀)
而另一组数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在众多心脑血管疾病中,高血压患病人数居首!报告推算我国高血压现患病人数达2.45亿!
目前对于高血压的治疗,“血压低一些,好一些”已经成为共识。
《高血压》(Hypertension)杂志2021年新近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与心血管结局之间呈线性关系,研究数据显示,收缩压每增加10 mmHg,心血管病风险就会增加49%,冠心病风险会增加50%、卒中风险会增加44%。
血压不能高于多少,目前临床基本意见统一。在我国,通常收缩压<140 mmHg是常见的治疗目标,然而在高血压人群中,收缩压有“下限”吗?收缩压<120 mmHg的强化血压控制目标是否有益,多年来针对强化降压的风险、获益研究不断。
近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里程碑式研究——SPRINT研究的最终结果,证实在心血管风险增加的患者中,积极的血压管理,将收缩压控制在120 mmHg以下,可以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
【注:文末可下载研究原文】
研究作者表示,这项研究进一步支持并强化了此前的发现,表明血压控制确实是“越低越好”!
该项研究在2010年11月~2013年3月间纳入9361例≥50岁,收缩压在130~180 mmHg之间,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但没有糖尿病或卒中病史的成年人。
研究入选的患者为接受或未接受降压药治疗的情况下收缩压130~180 mmHg,并且有至少一项其他心血管风险指标:临床或亚临床的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弗雷明汉(Framingham)心血管风险10年评分≥15%或者年龄≥75岁。
入组患者被随机分为强化降压组(收缩压<120 mmHg)和标准降压组(收缩压<140 mmHg)。
中位随访3.3年。主要研究终点为心梗、其他急性冠脉综合征、中风、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或心源性死亡。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全因死亡率显著降低
在最终分析中,强化降压组的主要结局事件风险显著降低27%(强化降压组和标准降压组的主要研究终点发生率分别为1.77%和2.40%);强化降压使全因死亡风险显著降低25%(强化降压组全因死亡率为1.06%,标准治疗组为1.41%),结果类似早期SPRINT研究的结果。
但此前针对SPRINT研究的早期结果,也有学者质疑,强化降压治疗对心血管疾病结局的改善,主要表现在心衰和心血管死亡中。
另外,基于所有数据的独立分析显示,强化降压组的首次和复发主要终点事件仍明显少于标准治疗组(435次事件 vs.552次事件;HR=0.78,P<0.001)。
安全性方面,在干预期间,两组间总体上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不过,强化降压组的低血压、电解质异常、急性肾损伤或衰竭以及晕厥的发生率明显更高。
将试验和试验后的随访数据结合起来(总共3.88年),发现降压获益和不良事件的模式相似;然而两组间心衰的发生率没有差异。
研究者指出 “急性肾损伤的程度通常较轻,一年内肾功能几乎完全恢复。结合其他分析,这可能是血流动力学效应。”
研究者认为,强化降压的潜在不利影响可控,“我认为这些不良事件风险并不足以让我们舍弃强化降压治疗”,患者可以很好地耐受这些不良事件,因此选择适当患者、合理监测下,强化降压通常是安全的。
本文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