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5年7月23日,医学期刊知识挖掘与服务重点实验室第二届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大会汇聚了临床医学、人工智能、出版管理等多领域的顶尖专家,共同为实验室的未来发展擘画蓝图。
本次大会受到各级领导与行业协会的高度重视,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副会长周明坚致欢迎辞,强调实验室在连接出版与临床医学领域的关键作用,肯定了其在推动知识挖掘技术落地应用方面的成果。
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副会长周明坚致欢迎辞
中国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军在致辞中指出,实验室的发展为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范本,期待其在行业标准建设中持续发力。
中国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军致辞
共建单位代表依次发言,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价中心副主任杨代庆提及在知识服务体系构建上的协同成果,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副总裁刘长明分享了数字出版技术与期刊融合的实践经验,中电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程龙龙强调了医疗大数据治理对实验室资源建设的支撑作用,讯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陶晓东则聚焦 AI 技术在临床辅助诊疗中的应用突破,展现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坚实基础。
四家共建单位领导致辞
在聘任仪式环节,大会宣读了实验室第二届专家委员会及出版专业委员会组成名单,中宣部出版局安乐处长为主任颁发了聘书。新成立的专家委员会涵盖院士、高级职称专家和互联网企业专家等,将为实验室的技术研发与战略决策提供权威指导。
中宣部出版局安乐处长为魏均民编审
颁发实验室主任聘书
会上举行了“数智中心”发布仪式,标志着实验室在智能化知识服务领域迈出新步伐,其核心产品将进一步提升医学期刊的决策力与出版效率。
“数智中心”发布仪式
实验室主任魏均民社长兼总编辑作第一届工作报告及第二届工作规划,全面梳理了过去四年取得的成果。与方正电子协作建成了科技期刊“数字中台”与MedPress一体化平台,开展志愿式投稿,大数据决策服务,引入AI写作检测技术防范新形势下的学术不端行为等,打造了涵盖 280种期刊的集约化出版生态。与讯飞医疗协作打造“知识中台”,开展基于大模型的智能问答服务。未来,实验室将重点构建全国产化数字出版传播平台,推进医疗场景大模型评测中心建设,开展医学期刊领域的科研基金和高质量语料数据集建设,深化与联盟期刊、高校及医疗机构的合作。
魏均民社长兼总编辑代表重点实验室
做工作总结及未来规划
在院士圆桌论坛环节,由安徽医科大学校长翁建平教授主持,围绕“新质生产力推动医学期刊服务转型与医疗场景赋能”主题,来自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董家鸿院士、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的葛均波院士,以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王振常院士展开了深度研讨。与会院士一致认为,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医学期刊需突破 “内容载体” 的传统定位,向 “知识枢纽” 转型: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激活存量文献的临床价值,另一方面构建 “人机协同” 的知识生产体系,让学术资源直接赋能诊疗决策。实验室作为关键纽带,应加快制定行业标准,推动技术成果向基层医疗下沉,最终实现医疗服务质量的均质化提升。
院士圆桌论坛
主题演讲环节,大会邀请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盛斌教授围绕“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应用效果测评的重要性”,和讯飞医疗研究院院长贺志阳博士就“大模型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分享了AI在临床场景的效果评测和应用的现状。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盛斌教授作主题报告
讯飞医疗研究院院长贺志阳博士作主题报告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新媒体部主任,实验室副主任沈锡宾编审在出版专委会重点工作规划中介绍出版专委会及实验室基金课题管理办法,并发布2025年度基金课题计划。规划旨在通过研究型与应用型课题资助,培育复合型人才、支撑智库建设,为知识服务升级注入新动能。
实验室副主任沈锡宾编审介绍出版专委会及实验室基金课题管理办法,并发布2025年度基金课题计划
专家讨论环节由刘冰副社长主持,专家围绕知识服务标准化、大模型应用及评测等展开热议。建议加快医学数据共享标准制定,加快医疗领域大模型评测中心建设,平衡技术创新与隐私保护,推动知识服务向基层医疗机构延伸,助力提升基层诊疗水平。
实验室副主任刘冰副社长作总结致辞
最后总结中,实验室副主任刘冰副社长表示,重点实验室将认真吸纳专家建议,聚焦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强化跨领域协作,推动实验室成为医学知识服务创新高地。本次大会的召开,为实验室未来三年的发展明确了方向,依托新质生产力的技术引擎,实验室将持续深化前沿技术与临床医学的融合,推动医学知识服务从资源聚合向智能决策跃迁,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提供坚实的知识支撑与技术保障。
(《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 邢英 报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