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患儿突发凝血异常,究竟是什么原因?

2022-05-27作者:壹声资讯
儿科疾病非原创

作者: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 陈旭



前  言



日常工作中,如遇见突发凝血异常,且PT、APTT明显升高,在排除抗凝药物的使用、肝脏生成障碍后,我们应该考虑鼠药中毒的可能。



案例经过



患者,男,7岁,于入院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鼻出血,偶尔量大,自行卫生纸填塞,鼻出血可止住,反复间断发作,因入院当日早晨再发鼻出血,头晕、乏力,伴呕吐血性分泌物,就诊于我院,门诊以“鼻出血”收入院。


入院后立刻展开相关检查,血常规结果显示患儿贫血,其HGB 92g/L,PLT 306×109/L;肝肾功能指标正常;凝血检测结果显示PT>200s、APTT 98.4s。检测结果如下图:


微信图片_20220523134124.jpg

微信图片_20220523134127.jpg

微信图片_20220523134129.jpg


检验结果提示患儿轻度贫血,由于患者鼻出血有时量较大,这也是其贫血的原因。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患儿PT、APTT如此延长呢?


我们电话联系了临床,临床告知我们该患儿平时无出血史,其家属告知临床患儿未服用相关药物以及近期未使用抗生素。我们根据该结果,考虑患儿可能是误服了鼠药,才出现PT、APTT爆表,其家属也许并不知情。建议临床开展凝血因子检测,其检测结果显示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缺乏,这也进一步证实了我们的猜想。结果如下:


微信图片_20220523134141.jpg

微信图片_20220523134143.jpg


诊疗经过:用维生素K肌注促进凝血因子生成,予以止血等对症治疗。


经首次治疗后,次日检查患儿凝血功能,PT变为35.1s、APTT40s。说明输注维生素K疗效较好。临床继续维生素K肌注促进凝血因子生成,营养脏器等治疗,继续头孢泊肟分散片口服。患儿PT、APTT变化情况如下表:


微信图片_20220523134147.jpg

微信图片_20220523134149.jpg



案例分析



该患儿平时无出血表现,发病突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误服鼠药,抗凝血类灭鼠药中毒机制为: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在其各自的分子结构中都含有数量不等的γ- 羟基谷氨酸残基,在肝脏合成的过程中需依赖维生素K参与羟化反应,而抗凝血类灭鼠药能够干扰维生素K 参与谷氨酸γ-羟基形成γ- 羟基谷氨酸,从而使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活性降低,PT、APTT延长,进而引起出血[1]


而对于鼠药中毒,首选治疗方案是输注维生素K,且根据患者中毒程度不同,治疗剂量也有不同。由于抗凝血类老鼠药在体内药效时间相对较长,所以其治疗疗程也较长,若疗程短,病情容易复发,治疗一般为2到3个月,对于重度中毒患者,应随诊至少6个月,定期复查凝血功能,避免病情复发[2]



总  结



对于不明原因的PT、APTT延长,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常见原因,如抗凝药物的过量使用、肝脏功能的异常导致的凝血因子生产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导致的维生素K的缺乏,同时,也不能忽略鼠药中毒的可能。


来源:检验医学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