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老年人强化降压要慎重

2021-08-23作者:论坛报沐雨观点
高血压非原创

根据我国最新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9064万人,人口老龄化问题异常突出,且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高但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的问题更为突出,这与国家提出的“健康老龄化”目标有着一定的距离。


2015年美国的SPRINT研究将强化降压推上了历史的风口浪尖,提出收缩压降至120 mmHg更能使患者获益。但是,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强化降压治疗是否安全可行仍待我们思考。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老年人具有以下生理特点:

(1)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动脉内膜增厚、钙质沉着于血管内膜,造成管腔狭窄和动脉硬化加重,最终导致血管弹性降低;


(2)老年人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和β肾上腺素能反应性降低导致血压调节能力下降;


(3)随年龄增加,肾小球数量减少,肾脏有效滤过减少,维持离子平衡能力下降,内分泌功能减退。


老年高血压临床特点:

(1)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脉压与总死亡率和心脑血管事件呈正相关,脉压增大也预示患痴呆风险增加;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占高龄高血压的一半以上,收缩压与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


(2)血压波动大:血压易随季节、温度、情绪、体位的变化和进餐等而出现明显变化,因而体位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比较常见;


(3)昼夜节律异常:表现为夜间血压下降小于10%或>20%,有的甚至夜间血压不降反较白天升高,靶器官损害的风险增加;


(4)假性高血压和白大衣高血压增多:紧张等应激反应易引起收缩压反应性增高,从而更易出现“白大衣现象”;假性高血压指的是老年高血压患者伴有严重动脉硬化时,可出现袖带加压时难以压缩肱动脉,所测血压值高于动脉内测压值的现象。假性高血压可导致过度降压治疗;


(5)治疗难度大: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多种合并症和靶器官损害,如高脂血症、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和脑血管病等疾病,这就使得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变得更为复杂。


老年人强化降压要慎重

ASCOT研究的降压治疗亚组分析( ASCOT-BPLA)FEVER研究的老年亚组分析和SPRINT研究的老年亚组分析均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能通过强化降压获益。


然而VALISH研究(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进行缬沙坦治疗)、柏林倡议研究( Berlin Initiative Study,BIS)等研究提示强化降压可能会导致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增加、死亡率增高。


基于上述研究的不同,目前各国指南中对于老年高血压降压目标的制定也并不一致。2017年的美国指南提出对于一般状况良好、生活自理的老人(年龄≥65岁),收缩压目标值<130 mmHg,而中国高血压指南欧洲高血压指南和国际高血压协会发布的《ISH2020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则推荐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建议降压目标值为140/90 mmHg。


对高血压患者而言,降压治疗可带来明显的心血管获益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对于老年患者降压目标要更多个性化,统一降压目标、“一刀切”是不可取的。


老年综合评估

衰弱是影响高龄老年人降压治疗获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6年欧洲高血压协会高龄衰弱老年高血压管理的专家建议:高龄虚弱高血压患者,其血压管理策略既不同于一般中青年患者,也不同于体质健康的高龄人群;制定降压治疗方案时,在考虑到血压水平的同时,还需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与衰弱程度评估。


中国高血压指南也强调老年患者降压的同时注意衰弱情况的评估。不同于一般成年人的高血压诊断评估流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评估管理更多的应从老年共病和老年综合评估的角度入手。


《中国老年人血压管理指南》中指出对于高龄高血压患者,推荐制定降压治疗方案前进行衰弱的评估,特别是近1年内非刻意节食情况下体重下降5%或有跌倒风险的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高龄多病共存、多重用药的老年人发生衰弱风险增高。年岁相同的高龄患者,健康状况(包括精神状态、生命活力、运动能力、认知功能、营养状况、并存疾病等)可能完全不同,高血压对于预后的影响、降压治疗的获益程度和耐受性可能也有所不同。


另一方面,高血压是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高血压病程的延长,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也逐渐升高。在老年患者中,血压过高或过低均会引起认知功能障碍。因此,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要及早进行认知功能的筛查和评价(如MMSE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韦氏成人智力测验),结合患者衰弱情况和危险因素分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其实作为临床医生,我们思考一下一个60岁脑梗死后长期卧床的高血压患者和一个75岁生活完全自理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能一样吗?应该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注重衰弱情况和认知状态的评估;健康老人可以和成人同样提倡强化降压治疗。


特殊类型的老年患者,比如衰弱、高龄、颈动脉狭窄、长期糖尿病、主动脉狭窄、餐后低血压等,需要对患者进行综合的评估后,结合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功能情况,制定合理的降压方案。


来源:心希望快讯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