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在实验室检查中,显微镜检查,尤其是血细胞计数,是实验室检查的“金标准”。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对于区别于正常淋巴细胞形态的异型淋巴细胞(以下简称异淋)计数,检验仪器有哪些提示,以及我们在血涂片复检时,对于异淋的形态识别。
异型淋巴细胞为什么会出现?
异型淋巴细胞习惯性称为病毒细胞、传染性单核细胞、刺激性淋巴细胞等,正常人群的血液中偶有少见的异型淋巴细胞(正常值为0-2.0%),只有当大量病毒感染、原虫感染、或结缔组织疾病时 ,这类细胞的比例才会升高 , 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 >5%即有临床意义,当升高幅度 > 10 %~20 % 时,对诊断更有价值。
异淋的产生机制是由于病毒与 B 淋巴细胞受体结合 ,在不断增殖与复制过程中 ,被 T 淋巴细胞识别 ,激发抑制性 T 细胞 (Ts/ c)增殖并自身发生转化 ,形成细胞毒性效应 ,出现在循环血液中大多为受刺激后异常增殖的 T 细胞和少许颇似 B 细胞 ,而形成异型淋巴细胞。
异淋在血涂片上的形态鉴别
发现仪器上散点图对于异淋存在的提醒,那么血涂片复检证实是否有异淋的存在非常必要。因异淋形态多样,在血涂片的鉴别上,大家要谨慎细心。下面会提供异淋与常见细胞的形态鉴别图谱。
异淋按形态特征可分为 3 型:
类型 | 特点 |
I型 (空泡型) | 1) 胞体较正常淋巴细胞稍大,多为圆形 2) 胞核呈圆形、椭圆形、肾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呈粗网状或不规则聚集呈粗糙块状 3) 胞质较丰富,深蓝色,无颗粒,含有大小不等的空泡或呈泡沫状 |
Ⅱ型 (单核细胞型) | 1) 胞体较丨型细胞明显增大,外形不规则,似单核细胞 2) 胞核圆形或不规则,染色质较丨型细胞细致 3) 胞质丰富,淡蓝或蓝色,有透明感,着色不均匀,边缘处蓝色较深,呈裙边样,可有少许嗜天青颗粒,一般无空泡 |
Ⅲ型 (幼稚型) | 1) 胞体较大 2) 胞核大,呈圆形或椭圆染色质呈细致网状,可有 1 ~ 2 个核仁 3) 胞质较少,呈深蓝色,多无颗粒,偶有小空泡 |
接下来我们通过图片来将异淋与常混淆的血细胞进行区别。
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正常人外周血液偶见异型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增多主要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湿疹等病毒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另外,巨细胞病毒、HIV、β-链球菌、梅毒螺旋体、弓形虫等感染和接种疫苗,也可引起外周血液异型淋巴细胞增多。
感染甲型流感病毒患儿,异淋升幅一般在 5%~10%;感染 EB病毒和人巨细胞病毒的患儿异淋的增高幅度比其他病毒要高,当异淋大于 10%以上对于诊断由 EB病毒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提供重要依据,异淋比值越高诊断 IM越有价值。因此临床工作中,对于异淋的正确识别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
文章转转发自检验星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