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我从医30多年,第一次见到这种病例。”北京地坛医院普外科专家黄容海主任医师提到的典型病例是32岁的娜娜(化名)。娜娜肝脏上有一个不到5cm的肝血管瘤,在随访过程中半年的时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肝脏上的血管瘤体积明显增大,核磁也表现得和上次不太相同,肿瘤看上去不仅巨大,而且边界不明确,好像一团云雾弥漫在中肝部位。看到这样的核磁结果,黄容海主任也锁起了眉头,跟团队里的王杨、李宝亮副主任医师叹息道,“这个需要手术切除,这很可能是罕见的血管瘤恶变!。
虽说已经决定了手术,但手术的难度却是前所未有的大,这个肿瘤位于肝的IV、V段,紧紧“趴在肝门上”,临近肝左右血管和胆管,“这是一颗炸弹,周围密布肝脏各种重要结构:牵涉及肝脏左右两侧的门静脉、肝动脉、胆道。术前,黄容海主任和团队医师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谈论,并将患者的核磁进行三维重建,对临近和进出肿瘤的每一个血管、每一根胆管,都了如指掌,在心里构建起一个立体的模型,完全做到“成竹在胸”。
经过研究初步确定手术方式:行扩大的左半肝切除。黄容海主任认为:这个肿瘤在短期内迅速增大,很可能是恶性的,所以不能向对待良性的血管瘤那样紧紧沿着肿瘤边缘切除,但肿瘤贴在肝门上,也要决定保证肝门的安全,否则患者术后必然肝功能衰竭,手术失败。
用“疾病罕见、位置特殊、手术难度大”来描述这个肿瘤真是丝毫不为过啊!为此,黄容海主任团队决定尝试一种更新、更安全的切除方式:Laennec囊内切除,相比于基于传统的门静脉Glissonean内切除, Laennec囊内切除既能够安全的切除肿瘤不残留,又可以完整的保护肝门结构。
知识点:Laennec囊内切除
Laennec囊是肝脏一层连续的致密的纤维囊状结构,不仅存在于浆膜下,还覆盖肝脏裸区和肝静脉表面,并从肝门部向外周延伸包裹整个Glissonena肝蒂。Laennec囊与Glissonean鞘存在明显的解剖间隙,以此为重要解剖标志,即可在肝外安全地游离Glissonean肝蒂的分级分支,施行循Laennec囊的肝外Glissonean肝蒂途径解剖性肝切除。
手术风险和难度虽然大,但面对一个年轻的生命,充满期望的眼神,地坛医院普外科的医生们决定和病人一起放手一搏,通过术前跟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充分理解和信任支持……
前不久,经验丰富的黄容海主任带领他的手术团队开始实施手术,常规进入腹腔、游离肝脏周围韧带后,肝脏上的肿瘤终于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它和我们常见的血管瘤完全不一样,肿瘤极不光滑,形态不规则,犹如“癞蛤蟆”皮肤似的表面布满了质地坚硬大小瘤体,形象十分丑陋!“这肯定不是良性的”黄容海主任自言自语道。按照之前的计划,准备行左半肝脏切除,可是实际探查发现娜娜肝脏体积比较小,按原计划切除左半肝很可能造成术后肝衰,黄容海主任当机立断,术中决定保留她没有被肿瘤侵犯的II段,这无疑又增加了手术难度。黄容海主任仔细解剖,成功进入Laennec囊,小心翼翼地将受到肿瘤侵袭的肝脏切除干净,同时将肝脏Ⅱ段保留,成功避免了术后可能出现肝衰的情况。
手术非常成功,出血量很少,肿瘤完整切除,肝门结构得到保护,新的手术方式完成了这样一台高难度的手术,是地坛肝胆外科史上的里程碑。
术后一周,病理结果证实了我们的术前推断:肝血管肉瘤。肝脏的恶性肿瘤常见来源是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像这种来自间质细胞的恶性肿瘤十分罕见,能手术切除的更为少见。
此外,肝血管肉瘤与肝血管瘤截然不同,肝血管肉瘤是一种恶性度很高、病程进展极为迅速的肿瘤,文献报道中位生存期一般仅有6个月。肝血管肉瘤还极易发生血行转移,本例患者就是肝血管瘤恶变形成血管肉瘤,所以定期体检、健康生活方式仍旧是肿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关键。
作者:北京地坛医院 李宝亮 巩阳
专家审核:普外科黄容海主任医师
文章首发自北京地坛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