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细菌性痢疾,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感问感想

2022-10-10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非原创

10天感染指标.png


点击上方图片,报名10月感染活动



我国关于痢疾的记载最早可见《黄帝内经》,称为“肠”或“赤沃”。随着人们对此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它的名称也在不断变化,《伤寒论》中称之为“下”,《千金要方》中称为“下”,到了南宋,严用和正式提出“痢疾”这一病名。然而我国对它的认识仍停留在浅层,直到1898年日本细菌学家志贺洁在痢疾病人的粪便中发现了病原体,由此揭开了痢疾的神秘面纱。


当代对于细菌性痢疾的定义是由志贺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菌痢患者和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具有一定季节性,好发于5~9月。细菌性痢疾在世界上曾造成严重的大流行:1959年印度菌痢大流行造成超 9.6万人死亡;1960年墨西哥菌痢大流行造成1.6万人死亡;1968~1970年中美洲6国大流行中仅危地马拉发病人数就达12万多,其中1.25万人死亡。近年来,菌痢仍是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腹泻性疾病之一。在感染性腹泻病原中,志贺菌是仅次于轮状病毒的第二大致死病原,每年造成约16.43万例死亡,其中5.49万例为5岁以下儿童。在我国,志贺菌属感染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发病人数还是排在各种传染病的前列,菌痢仍是危害最大的肠道传染病之一。因此认识细菌性痢疾并做好必要的预防是降低感染的前提。


01
志贺菌是什么样的细菌?

志贺菌属于肠杆菌科志贺菌属,可分为四群,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它们通常存在于患者及带菌者的粪便中,在体外可存活10~20天,酸和一般消毒剂可以杀灭它们。


我国以福氏和宋内志贺菌感染多见,福氏志贺菌感染易转变为慢性,即菌痢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宋内志贺菌感染症状轻,通常无发热或仅低热,腹痛腹泻及里急后重的症状也较轻。志贺菌感染发生时,它首先侵入肠道上皮细胞并在细胞内繁殖,然后播散到邻近细胞,同时通过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引起相应的症状。此时若想杀灭志贺菌,抗菌药物不可或缺。然而近些年福氏和宋内志贺菌对传统的抗生素,如氨苄西林、替卡西林、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和氯霉素等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即使是目前治疗的首选药物环丙沙星,志贺菌对其耐药性也正在显现,且多耐药志贺氏菌菌株的普遍流行,对于有效控制志贺菌的感染带来更严峻的挑战。因此,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宣布抗生素耐药性志贺氏菌是一种严重威胁,需要新的干预措施。


02
细菌性痢疾有哪些症状?

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也有一些儿童会发生中毒性菌痢,局部肠道症状较轻而病情严重,可出现严重毒血症状、休克、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还有一些急性感染患者因治疗不及时、不彻底,逐渐转变为慢性菌痢。


03
细菌性痢疾容易和哪些疾病混淆?

1. 病毒性感染性腹泻

最常见的是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和星状病毒感染。多见于婴幼儿,表现为食欲不佳、乏力、发热、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不适症状。一般多为先呕吐后腹泻,呈稀水样便,多至十余次。频繁呕吐腹泻后易出现酸中毒和脱水症状,如烦躁不安、心跳变快、皮肤弹性变差、眼窝凹陷、精神状态较差、尿量减少,严重者可出现昏迷。通过在粪便中查找特异性病毒或者病毒抗原,或双份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呈四倍以上升高,有助于诊断。

2. 其他细菌性急性胃肠炎

侵袭性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引起肠道感染或食物中毒。上述病原感染均可表现为类似菌痢症状,起病急、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者也可出现黏液脓血便,与菌痢的鉴别主要依靠细菌培养。

3. 非感染性急性胃肠炎

进食生冷、过热,大量酸性等刺激性强的食物,摄入有毒植物蘑菇、海产品、化学毒素或者海鲜过敏,重金属中毒等,可引起非感染性急性胃肠炎。在我国,毒蘑菇中毒屡见不鲜,中毒者通常在服用毒蘑菇后十分钟到两个小时发病,主要症状为头晕、呕吐、全身乏力、水样腹泻甚至昏迷,肝肾功能衰竭;也可表现为神经兴奋,产生幻觉;若损伤肝脏可出现黄疸,肝大肝痛;光过敏反应也较为常见,即光照部位出现红肿及针刺样疼痛。


04
如何诊断细菌性痢疾?

通常根据流行病学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确诊依赖于病原学的检查。


疑似菌痢患者可通过以下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诊断:血常规提示一般炎症征象,即白细胞总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大便外观多为黏液脓血便,镜检如见巨噬细胞有助于诊断。一般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留取新鲜粪便标本进行培养,检出志贺菌即可确诊。基于志贺菌特异性核酸杂交或聚合酶链法检测方法具有方便快捷且特异性灵敏度高的特点;基于志贺菌特异性抗原的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技术可实现显微镜下病原菌的直接观察。上述方法中,仍以培养方法为主导,炎症指标为初判;分子及免疫学方法的推广仍有待加强。


05
细菌性痢疾如何治疗?
  • 一般治疗  

急性患者需消化道隔离,直至症状消失且大便培养连续两次阴性。患者应食用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避免进食生冷,油腻刺激食物。

  • 病原治疗  

针对病原菌的治疗。轻症患者可不用抗菌药物,重症患者需要根据当地流行菌株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抗菌药物。目前常用环丙沙星、头孢曲松、阿奇霉素等药物。但近年来多种抗生素耐药性菌株分离越来越多,故需依据药敏检测结果选取药物,必要时可采用联合用药。

  • 调整肠道菌群

慢性菌痢患者因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常有菌群失调,可采用微生态制剂,如乳酸杆菌或双歧杆菌制剂治疗。

  • 对症治疗   

发热患者可予物理降温或退热药;休克患者快速补液,改善微循环,保护心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出现脑水肿、脑疝患者,可予甘露醇降低颅压,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脑微循环等等;如发生呼吸衰竭予吸氧,洛贝林及人工呼吸机等治疗。


06

细菌性痢疾如何预防?

预防细菌性痢疾可以通过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所有菌痢患者及带菌者均需进行隔离治疗,避免传染;同时各级医疗部门应及时进行疫情上报,予以重视;另外,还需对患者居住的地方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降低再次感染的风险。

其次,因菌痢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不论是小孩还是成年人,都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勤洗手,不饮用未煮沸的自来水,蔬菜水果反复清洗后再食用等等,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细菌性痢疾的重要措施。

此外,通过加强自身锻炼,增强免疫力,也能够减少患病的风险。


细菌性痢疾作为一种全球流行的常见肠道传染病,在世界上已造成严重危害。因生活水平及卫生条件改善,我国志贺菌感染已有所下降,但抗生素耐药志贺菌的出现正在对人们的健康产生新的威胁。把握细菌性痢疾的疾病特征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志贺菌感染,保护我们的肠道健康。



本文转发自鼓医感染


猜你想看...




15716ef8f24317fe9ff25d1efa50745.jpg

截图至微信扫码报名,先到先得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