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OCC2022丨 葛均波院士:风雨同心 共赴东方

2022-05-12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非原创 会讯

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办的第十六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22)将于2022年5月25日-5月29日以全线上的形式举办。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邀您云端相见,共赴东方。


video


第十六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22)还有2周就要召开了。十五年前,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决定将上海以往各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合并,在每年的五月末举办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十五年来,在海内外同道的支持和帮助下,OCC已经成长为心脏病学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术盛会。在这里,向多年以来支持OCC的各位领导、专家同道、工作人员以及媒体朋友表示感谢!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的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以线上形式召开,感谢各位同道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参与OCC。2020年,东方会创新性地提出“心在云端,无远弗届”,成为首个云端举办的大型综合性心血管领域学术会议。去年,通过网络参会的专业注册人数超过34000人。借助互联网技术,我们实现了让OCC的学术影响力扩展到更多医师。


今年,OCC将设立18个频道,总共25个学术单元。针对不同受众的需求,设置多元化的会议形式。5月25日到29日的5天时间内,不仅包括各个亚专科的学术讲座和手术直播,而且特别设计了大众科普、论文交流、病例讨论等内容。考虑到广大医师的时间安排,大会还设置了录播回放,希望广大参会者提前查阅OCC 2022线上日程,安排好个人的参会计划。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们还将创新性在5月29日大会闭幕后,继续定期推出东方直播室、东方PCI影院等学术单元,让OCC的精彩内容持续一整年。


近年来,心血管病领域新的药物、新的治疗方法层出不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等亚专科领域越来越受到医师的关注,这些亚专科也将会是心血管病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此外我们还看到一个趋势,就是跨专业、跨学科的合作越来越多。我们要正确理解并把握这一趋势,要在本专业的基础上,去了解学习并与其他学科合作。比如瓣膜病介入治疗就需要构建多学科心脏团队、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损害需要泛血管疾病相关科室共同管理、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对医学诊疗效率和可及性的提升等等。希望大家可以和OCC一起,从更高的视野和角度,共同探索心血管病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开放、创新、合作”是OCC一直以来秉承的理念,也是OCC能够始终保持活力的原因。我们希望OCC不仅仅是各位同仁交流的学术平台,也是联系大家的纽带。刚刚过去的这个春天,上海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在这个特殊时刻,OCC与所有同仁并肩面对。希望我们用开放,继续唤醒梦想;用创新,不断萌发力量;用合作,打破各种围墙。所有的困难终将过去,让我们风雨同心,共赴东方!

东方心脏病学会议非常感谢媒体朋友一贯的倾力支持,正是因为有了新浪健康、海上名医、丁香园、健康界、门诊杂志、严道医声网、医学界、中华医学信息导报、梅斯医学、好医术等众多媒体对大会的原创学术报道及直播转播,以及健康报、中国医学论坛报、医师报、心血管健康联盟信息平台、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中国医学前沿杂志、国际循环、心关注、医脉通、心在线等媒体的学术报道支持,才让东方会的学术知识,传递到了更多医学生、医生群体中。我们相信今年会更好!


来源: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微信公众号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