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北京大学医学部詹启敏院士在致辞中指出,肿瘤患者的病史、合并症、遗传背景、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各不相同,肿瘤在不同患者身上体现出的异质性一直以来是临床面临的重大挑战。詹启敏院士希望本次肿瘤精准治疗大会从肿瘤精准治疗实践与趋势,肿瘤微环境与肿瘤治疗,肿瘤精准免疫治疗三个方面展开深入讨论,促进交流合作,寻求破解挑战之法。詹启敏院士呼吁,要以团结各地区各学科的专家,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目标,降低恶性肿瘤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危害,共同推进我国主流精准防治工作取得新的进步和发展。
领导致辞后,会议在热切期待中拉开帷幕。
发展肿瘤精准治疗新策略,破解肿瘤异质性难题
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李凯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鲁智豪教授的主持下,上海市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作了题为肺癌的精准免疫治疗策略及体会的报告,韩宝惠教授表示,肺癌的靶向治疗是肿瘤精准治疗的典型范例。在生物标记物领域,如何做到精准选择免疫治疗,韩宝惠教授认为,要依照高等级循证证据、参考最新权威指南、注重转化研究、注重联合治疗与治疗关口前移。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钦伦秀教授作了题为肝癌的精准治疗和思考的报告,钦伦秀教授指出未来肝癌的精准治疗最终目标是筛选出最可能获益于某类药物或其他治疗方式的患者亚群,必须从分子层面理解肿瘤特性和进行临床决策,要重点发展信息支撑系统、精准预警与诊断体系、精准分型与预测手段,发展精准治疗新策略,发展精准物理与外科治疗。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作了题为胃癌精准治疗与转化研究的报告,沈琳教授指出,胃癌是我国高发瘤种, 尽管过去的几十年, 胃癌的临床治疗策略不断发展、优化, 但治疗产生的耐药及肿瘤复发、转移仍成为导致胃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胃癌是异质性极强、转移途径极复杂的恶性肿瘤, 药物精准的靶向性可能直接决定了其对胃癌的疗效。
沈琳教授表示,我们目前在靶向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正在进行的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牵头的一项评价RC48-ADC联合免疫单抗治疗转移性或局部晚期不可切除HER2表达实体瘤研究(NCT04280341),其初步结果令人鼓舞。该研究胃癌队列(n=28)疗效数据显示,整体ORR为43%,中位PFS为6.2个月,中位OS为16.8个月。沈琳教授认为,胃癌的精准治疗进入快车道,前景充满光明,希望未来更多中国专家在这一领域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引领胃癌精准治疗新潮流。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关明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魏嘉教授、上海华盈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张庆华教授参与了讨论。
深入研究肿瘤微环境,精准治疗有抓手
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殷保兵教授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张晓春教授的主持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朱孝峰教授作了题为乳腺癌免疫治疗耐药机制及靶向策略的报告,朱孝峰教授系统介绍了包括坏死、焦亡、自噬及铁死亡等不同类型的细胞死亡方式在乳腺癌治疗及免疫微环境中的作用。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向东教授作了题为空间组学在肺癌研究的意义的报告,王向东教授系统介绍了包括时空分子影像在内的空间组学进展在肺肿瘤微环境、肺癌的诊断和治疗的作用和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韩泽广教授作了题为基因组学信息与肝癌研究的报告,韩泽广教授介绍说基因组学方法已经被运用来揭示HCC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事件,这些新一代的技术手段促进了人们对肝癌发病分子机制的理解。
天津市肿瘤医院高松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何忠虎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翠华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宋永喜教授参与了讨论。
基础与临床并重,促进肿瘤精准免疫技术革新
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锦飞教授和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高静教授的主持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肖志强教授作了题为一种靶向降解PD-L1和EphA2的广谱抗癌多肽的报告,肖志强教授重点介绍了一种多肽能够降解两个重要的肿瘤关键蛋白质——EphA2和PD-L1(双靶),具有广谱抗癌作用,有望开发为一种广谱抗肿瘤多肽药物。
上海交通大学魏勋斌教授作了题为光学活体流式细胞仪无创免抽血动态监测循环(肿瘤)细胞的报告,魏勋斌教授在实时高速荧光影像方法和体外流式细胞仪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设计了柱面镜光学系统,实现了在体、实时、无损、定量检测循环系统内细胞群体,在避免抽血或杀死动物的基础上可长时间、连续地对同一活体的循环系统内细胞进行动态监测,填补了该检测领域的空白,并适用于肿瘤等疾病的早期诊断。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晰程教授对消化系统肿瘤NGS检测指南进行了权威解读。王晰程教授指出,MSI是包括消化系统肿瘤在内的泛瘤种常规标志物,NGS可以同时检测MMR基因变异、MSI状态和相关耐药机制,因而是更具优势的检测方法。
上海市胸科医院储天晴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邓艳红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郭伟剑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彭智教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莉教授参与了讨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