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上期答案
1.导致OSA与高血压之间双向相关联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为()
A.交感神经系统异常兴奋
B.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持续激活
C.水钠潴留过多
D. 以上均是
答案:D
2.下列关于OSA与高血压之间的关联叙述错误的是()
A.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OSA的发病率显著升高
B.OSA为导致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C.OSA会影响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但对血压节律无明显改变
D.对于OSA合并高血压患者,CPAP依从性良好者降压效果更为显著
答案:C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扩张型心肌病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李宁 李庆云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在睡眠呼吸障碍疾病中发病率最高,是心血管疾病(CVD)的独立危险因素和源头疾病,其机制涉及慢性间歇性低氧、反复觉醒和胸腔压力波动所介导的交感神经兴奋、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代谢紊乱等。随着对OSA的深入认识,与各类心肌疾病的相关性也逐渐得到重视,仔细询问病史、全面评估病情非常重要。
患者男性,35岁,因“反复咳嗽、咳痰、气喘3月余,加重伴腹胀两周”入院。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闷,以活动后为主,此后进行性加重,伴咳嗽,咳少许白痰,无发热、咯血、胸痛、恶心呕吐等不适,未就诊。两周前,出现腹胀,腹围增大,双下肢浮肿,夜间不能平卧,于当地医院就诊,给予“米力农、单硝酸异山梨酯、呋塞米”等治疗一周,患者自觉症状改善不佳,并发现肝大伴腹水,遂转诊至我院。
既往史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其他外伤手术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个人史
办公室职员,否认近期旅游史、疫水疫区接触史,否认粉尘毒物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烟酒嗜好史。
入院查体
T:36.7℃,P:105次/分,R:22次/分,BP:122/74 mmHg,BMI 30.67 kg/m2,颈围41 cm,腰围 119 cm。体型肥胖,右下肺第7肋间起叩诊浊音,右下肺呼吸音较左侧减低,双下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心律齐,心尖搏动未见弥散,未触及震颤,叩诊心脏浊音界向两侧扩大。腹部隆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浮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WBC 6.33×109/L,N 74%,Hgb 120 g/L,PLT 202×109/L。血气分析示pH 7.42,PaO2 77 mmHg,PaCO2 48 mmHg↑,氧饱和度 95.7%(吸空气状态)。pro-BNP:339.4 pg/ml↑。肺功能示VC 2.86L(占预计值50.6%),FEV1 2.86 L(占预计值58.4%),FEV1/FVC (%) 95.2%。胸部CT示双肺散在少许斑片影,双侧胸腔积液,右侧为著;心影增大,心包积液。腹部B超显示肝大伴腹水。
青年男性,肥胖体貌(BMI 30.67 kg/m2),入院前检查发现多浆膜积液(胸腔、腹腔、心包),入院后立即给予胸腔穿刺抽液,明确胸水性质为漏出液。患者血气提示二氧化碳潴留(PaCO2 48 mmHg↑),但否认烟酒嗜好,且肺功能提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因此,进一步行心脏超声检查,提示全心增大伴心功能不全(射血分数 26%),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收缩压58 mmHg)伴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少量心包积液。结合症状和心超结果,初步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NYHA Ⅳ级)”,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18年发布的《中国扩张性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家族性,遗传获得性和特发性)和继发性,其中继发性扩张型心肌病,需要考虑全身系统性疾病累及心肌。
追问病史,患者5年前出现夜间打鼾,常有憋醒,日间有嗜睡,一直未行治疗。行全夜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经皮二氧化碳监测,提示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伴重度低氧血症(AHI:27.9次/小时,以低通气事件为主,夜间最低氧饱和度:47%),夜间TcPCO2max 58 mmHg(1 mmHg=0.133 kPa)。
结合患者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最终诊断考虑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NYHA Ⅳ级)、肺动脉高压(中度)。
治疗上,首先给予无创机械通气(CPAP)治疗,并联合心脏相关治疗,包括利尿(呋塞米20 mg bid+螺内酯 20 mg bid)、强心(地高辛 0.125 mg qd)、抑制心肌重构(培哚普利 4 mg qd),同时每日检查体重及尿量。治疗一周后,患者胸闷气急症状明显改善,复查胸部CT提示胸腔积液基本吸收,其他浆膜腔积液消失,各项异常化验指标改善,故予出院。出院后患者减重治疗,同时继续无创通气治疗,随访至今,患者心功能逐渐恢复,肺动脉压力正常。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相关慢性间歇性低氧、交感神经兴奋及睡眠片段化,加之呼吸暂停时胸腔压力的变化,导致心血管系统损伤,成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患者通常还可能合并肥胖低通气综合征(OHS),后者则通过加重的低氧血症,机体的慢性炎症,瘦素抵抗等因素造成损害的叠加。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证实OSA与扩张型心肌病相关,表现为右心室扩张肥厚,右肺动脉内径增大,右室E/A比例下降;而对左心的影响则表现为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增加,左心室扩张伴射血分数下降。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是由于OSA导致的胸腔内负压增加了心腔透壁压力梯度,影响心室功能,心脏自律性和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导致心室壁厚度和心脏前后负荷增大,心脏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受损。同时,亦有文献报道OSA患者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血管阻力及右心房压力较无OSA者更高,这与OSA相关低氧导致肺动脉异常收缩和血管重塑相关,且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亦可合并存在肺动脉高压。本例患者即为OSA合并扩张型心肌病,并伴有肺动脉高压。
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是中重度OSA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既往研究发现OSA合并扩张型心肌病时,采用一般抗心衰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而联合CPAP治疗后相应症状得到明显好转,心脏体积缩小,射血分数改善, 部分可逆转扩张的心脏结构。
其主要机制为:(1)解除OSA患者睡眠时上气道阻塞,使呼吸阻力降低,改善睡眠呼吸暂停形成的胸腔负压,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前负荷,避免室间隔移位;(2)纠正低氧血症,改善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交感神经活动,改善心肌组织缺血缺氧,降低心肌细胞受损和心脏重构,从而有效纠正心力衰竭及各种心律失常,改善临床症状。本例患者CPAP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复查心超结果改善,且肺动脉压力下降,证实了无创呼吸机治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和心肌重构。
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无创通气治疗原则是什么?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糖尿病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