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都市快报 俞茜茜
你知道吗?
我们每个人的脑子里
其实也有个“扁桃体”
60岁的林女士
就是因为脑子里的“扁桃体”出了问题
险些酿成大祸
反复肺部感染接连三次住院
辗转多个科室病因成谜
两年前,林女士出现喉咙痛、咳嗽咳痰等症状,本以为是普通感冒的,没想到症状越来越严重,持续了大半个月。她到医院做了胸部CT检查,结果发现两肺多发渗出,还有少量胸腔积液。当时诊断为肺部感染,住进了呼吸内科病房。
经过一周的对症治疗,林女士症状好转后出院了。可好景不长,出院后半个月,她的咳嗽咳痰症状又加重了,还伴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于是只能“二进宫”再次住院。
和上次经历差不多,对症治疗几天后,林女士的症状有所好转出了院,但出院后没过多久又卷土重来,而且症状一次比一次严重。两个月后,她已经无法吞咽食物,家人只能再次带着她住进医院。
第三次住进呼吸内科病房,此时林女士的身体状况已经很虚弱,无法进食,只能通过留置胃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接诊的医生也觉得很困惑
林女士每次都以肺部感染为首诊表现
并在治疗过程中反复发生
随着病情进展
逐渐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
最后无法经口进食
需留置胃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究竟是何原因?
医生火眼金睛找到症结所在
出院入院折腾了好几次,后来丈夫又陪着林女士辗转多家医院,始终没有找到病因。直到他们误打误撞来到浙大二院神经外科,接诊的应广宇副主任医师从林女士曲折的就医经历中,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
“我记得那天门诊时,林女士坐在轮椅上,由丈夫推着进来。林女士插着鼻饲管,整个人无精打采。她好像对治疗已经失去了信心,全程一言不发。都是她丈夫拿着之前的检查资料,详细地介绍病史。”应广宇说,考虑到林女士有呛咳、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问题,怀疑会不会和颈部的神经相关,于是建议她做一个颈椎部位的影像检查。
检查结果证实了应广宇的猜测,颈椎磁共振检查提示:小脑扁桃体下疝。颈椎CT平扫提示:B型颅底凹陷。
应广宇介绍,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小脑扁桃体。小脑扁桃体是人脑的组织之一,位于颅底位置(小脑半球下方、枕骨大孔上方),是一对明显的隆起组织。随着生长发育,小脑扁桃体会随之退化变小,但有一部分人小脑扁桃体的体积比较大,就可能将其挤压入枕骨大孔外,形成“小脑扁桃体疝”。
此外,林女士还有先天性的颅底凹陷,导致后颅窝狭小,两者因素叠加,使得该处的延髓和后组颅神经受压,导致后组颅神经及其核团受损,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咽部感觉及咽反射减退或消失等,进而诱发吸入性肺炎。
神经外科手术解除压迫
她再次尝到了老公做的饭菜
至此,林女士的病因终于明确诊断。通过评估,林女士的情况可以通过手术来缓解后组颅神经和延髓压迫。
应广宇介绍,医院为李女士进行后路环枕减压术及小脑双侧扁桃体部分切除术后,她的吞咽功能很快有了好转。
“术后9个月,她在先生的陪同下回来复诊,原本咳嗽咳痰、饮水呛咳等症状都消失了,整个人精神气色都恢复得很好,也可以正常吃东西了。”
之前因为吞咽困难,林女士一日三餐都是靠鼻饲管维持,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尝过饭菜的味道了。她说, “以前我们家饭菜都是我老公做的,我也没觉得有多好吃。现在我再吃他做的饭菜,怎么觉得味道那么好!”
陈高教授点评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又称Arnold–Chiari畸形,其病理机制是因为小脑扁桃体移位并且穿过枕骨大孔,从而压迫了脑干的延髓部分,引起一系列症状。
影像学上观察到小脑扁桃体下疝超过枕骨大孔水平5mm以上可以诊断Chiari畸形。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以从无症状到严重的枕颈部疼痛、感觉异常、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和步态变化。
在我们临床上碰到chiari畸形合并颅底凹陷等颅颈交界区畸形的患者,他们的症状往往更为严重。
目前,症状性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可以通过手术缓解症状,手术目的主要是通过对后颅窝减压和/或改变颅颈交界区的相应畸形,减轻对脑干的压力,恢复正常的脑脊液循环,从而改善临床症状。这就要求医生能够判断相应症状的确是由chiari畸形引起,明确手术指征。
本例患者起初症状十分隐匿,没有典型的四肢感觉异常与枕颈部疼痛,而是以肺部感染为首诊表现,并在内科保守治疗过程中反复发生,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这一点不寻常的症状进入了我们神经外科医生的“视野”。
在临床上,单纯以吞咽功能障碍为临床症状,且不合并其他常见症状的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极少见,但是这例患者因为chiari畸形和颅底凹陷的叠加效应,影像学上延髓有明显受压,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呛咳、吞咽困难以及反复肺部感染的发生。
最终,这个病例通过后颅窝减压和扁桃体切除治疗,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恢复良好。因此,对于神经外科医生来说,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结合影像学上的蛛丝马迹,并且正确评估症状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才能实现精准治疗,为患者解除病痛。
来源:浙大二院
颅内病变 MR、CT 的阅片技巧,太赞了 !| 最全影像总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