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是指心律的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何一项发生异常,而引起的心律失常或心律不齐。主要由于心脏冲动的发生与传导不正常,而致整个或部分心脏活动的顺序发生紊乱,使心脏活动产生过快、过慢、不规则等改变。在多数情况下,心律失常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众多心内外疾病或生理情况下引起的心肌细胞电生理异常。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分类是最为实用的专业性分类方法,这种分类方法能用于诊断心律失常、指导治疗和评价疗效。本文将为大家总结窦性心律失常和房性心律失常的常见心电图规律。
1. 窦性心动过缓(如图)↓↓
①具有正常窦性心律的特点;
②P波频率<60次/分,但很少<40次/分;
③可能伴有窦性心律不齐,结性逸搏等。
2. 窦性心动过速(如图)↓↓
①具有正常窦性心律的特点;
②P波频率100~160次/分(但甲亢成人患者,P波频率可大于180次/分);
③心动过速时P波的形态可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可与T波重叠,PR段及ST段可下降,T波平坦甚至倒置。
3. 窦性心律不齐(如图)↓↓
①具有正常窦性心律的特点;
②PP间期互差>0.12秒;
③心率一般在45~100次/分的范围内。P-P间距和R-R间距都会发生变化,造成节律不整齐。心率快慢交替性进行关系(吸气时加快,呼气时减慢)。P波、P-P间期、QRS波均正常。
4. 窦性停搏(如图)↓↓
①窦性心律中出现较长的间歇,其间无P波;
②长间歇不是基本心律PP间期的整数倍;
③间歇过长时可能出现交界性逸搏、室性逸搏,但很少出现房性逸搏。
5. 窦房传导阻滞
(1)一度窦房传导阻滞:心电图上无法诊断;
(2)二度窦房传导阻滞-Ⅰ型/文氏型(如图);↓↓
①在长的PP间期之前,出现PP间期逐渐缩短;
②长的PP间期<两个短PP间期之和。
(3)二度窦房传导阻滞-Ⅱ型/莫氏型(如图)↓↓
①在长的PP间期之前,无PP间期逐渐缩短的趋向;
②长的PP间期为短PP间期的整数倍。
1. 房性期前收缩(如图)↓↓
差传△
未下传△
①提早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偶可呈逆行;
②P’-R间期一般正常;
③QRS波形态与窦性相同、变异(差传)或无QRS(未下传);
④代偿间期不完全:配对间期+代偿间期<2(P-P间期;距房性早搏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间距小于正常P-P间距的2倍)。
2.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如图)↓↓
①连续三个以上的房性期前收缩,频率160~250次/分;
③P波形态与窦性P不同,与QRS关系固定;P-R间期>0.12秒;
④心率快时,P波常无法辨认,可能与T融合可诊断“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⑤QRS为室上性波形,时间不超0.10秒;
⑥心动过速发作时,可继发S-T改变。
3.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如图)↓↓
①P波形态不一,与窦性P波明显不同;
②P-P间期不整,P-R间期不一致;
③P波频率一般>100次/分;
④每一个P波之后都有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
4. 心房扑动(如图)↓↓
①P波消失,代以大小相等、形态相似的“F”波,频率250~400次/分;
②QRS形态与众相似;
③传导比例:
2:1(迅速均齐)
3:1;4:1;5:1(缓慢均齐)
也可传导不均(不均齐)
5. 心房颤动(如图)↓↓
①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F”波,频率400~600次/分;
②QRS形态与众相似(合并差传QRS可形态改变);
③R-R间期绝对不等(若均等为完全房室传导阻滞)。
来源:临床心电图医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