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流感,全称是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至今尚不能有效控制的世界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哎呀,错啦,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是一种细菌,它叫流感嗜血杆菌,不是病毒!
那流感嗜血杆菌是什么呢?
它是一种短小的革兰阴性球杆菌,一般只有1.5 μm,有时呈双球形或短丝状或多形性,无芽孢无鞭毛,多数有荚膜,而这个荚膜就是它主要产生毒力因子的重要结构,其中含b型(Hib)多糖荚膜的菌株毒性最强,最容易引起严重疾病,包括脑膜炎,会厌炎和菌血症性肺炎。当然一般情况下主要是引起人类一些急性化脓感染(急性咽炎、喉炎、气管炎、肺炎、中耳炎、鼻窦炎等)。它是由Pfeiffer博士在1892年的流感瘟疫中发现的。它在生物界有个名次比较靠前,是第一种完成全基因组测序且能自由生存的生物。
这是因为医学史上的一次乌龙事件,据史料记载,曾误认为它是1889年流感大流行的原因,后来直到1933年才被纠正为实际是流行性感冒病毒,也说明医学真理被人类认识的程度是永远在不断发展中的。
我们一起看下它在显微镜下什么样,这可是把它染色后放大1000倍才能看到的。确实很微小,小编显微拍照水平有限,染色后显微镜下显得比较瘦小,有时也不容易在生理盐水中涂得很分散。
我们肉眼可以直接看得到它吗?当然可以!我们可以直接从培养基上看到他的菌落身影,只是这家伙口味比较刁,对食物营养要求比较高,从最适宜它生长的培养基名称是“巧克力培养基”,我们就知道,这种培养基是由含X、V因子的新鲜血液精心调配熬制而成。经在“巧克力”上培养后,通常形成圆形、湿润、光滑、透明或半透明、无色至灰白色的菌落,产生荚膜的菌株可呈黏液性菌落。通常是在需氧环境里生长,某些菌株初次培养需要5%~10%二氧化碳,但也可生长为兼性厌氧。
关于它还有一个有趣的试验叫做“卫星试验”,即当它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一起培养时,可见靠近葡萄球菌菌落周围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大,远离位置的菌落较小。这是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合成它生长所需要的V因子。还有一个经典的试验叫“荚膜肿胀试验”,可用于脑脊液革兰染色发现可疑菌时进行快速鉴定。
巧克力培养基生长形态
卫星现象
一般情况下不可怕,大部分流感嗜血杆菌都是机会性感染,它们会在寄主体内生存而不引起任何疾病,但当某一些因素(如病毒感染或免疫力下降)出现后则会引发病症。它通常有六种菌株类型,分别是a型、b型(又称乙型)、c型、d型、e型及f型。前面说过,其中b型(又称乙型)毒力最强,f型次之。比较神奇的是,由流感嗜血杆菌自然产生的疾病只会在人类出现。
但在受感染的婴儿及孩童中,乙型流感嗜血杆菌有一定比例会引起比较严重的病症,包括菌血症或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偶尔会引起蜂窝织炎、骨髓炎、关节感染等。Hib现在仍然是引起发展中国家婴幼儿及儿童下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常发生于1岁左右儿童,大多发病前有感冒,50%左右早期出现胸腔积液。而大部分受无荚膜菌株感染的成年人会产生类似其他细菌性肺炎的支气管炎。
这是个好问题!有报道,1990年开始,美国开始推广使用Hib结合型疫苗后,Hib病症的儿童患病率减少至1.3/10万,也就是说对于易感人群实时接种疫苗确实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不过,这个疫苗在我国的推广力度比较一般。
一般非耐药株治疗并不复杂,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可选择静脉注射氨苄青霉素或口服阿莫西林。但30%的流感嗜血杆菌产生β-内酰胺酶,进而具有一定的耐药性。此时医生会选择使用磺胺类、二代头孢、多西环素、氟喹诺酮、阿奇霉素等药物。
总之吧,流感嗜血杆菌是一种细菌,而非流感病毒,更不会引起流感,可防可治,但对于易感人群儿童,可是要小心点。
安徽省庐江县人民医院 夏修三
本文转发自血流感染细菌监测BRICS
往期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