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质控思维】帕金森病一例(中):诊断治疗精解

2023-11-24作者:论坛报沐雨资讯
原创

dcff6ca4cf47c8fad5aba3cef114880.jpg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运动障碍性疾病科 马凌燕 冯涛 


编者按

帕金森病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和运动并发症怎样评估?怎样进行鉴别诊断和分型?本文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冯涛教授团队分享一例应用质控思维对一例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诊疗过程,看帕金森病质控指标如何融入临床帕金森病规范化诊疗。


文章分为上(点击阅读病史及检查精解篇)、中、下三篇,今日推出中篇,学习帕金森病的规范化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初步诊断



01
定位诊断


锥体外系(黑质-纹状体系统)


患者临床表现为运动迟缓、震颤,姿势步态异常、肢体僵硬,查体可见四肢肌张力增高,四肢可见静止性震颤,行走时躯干前倾,右上肢联带动作减少,右下肢行走拖曳,符合锥体外系受累表现,定位于黑质-纹状体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


患者尿频、尿急、尿失禁、便秘,定位于自主神经系统。



大脑皮层


患者临床有计算力下降表现,查体显示高级皮层功能粗测下降,故考虑患者存在大脑皮层受累。



左侧三叉丘系、皮质脑干束


患者既往脑梗死病史10年,查体显示右侧面部针刺觉减退,双侧角膜反射正常引出,双侧咀嚼对称有力,定位左侧三叉丘系。双侧额纹对称,右侧鼻唇沟变浅,双侧掌颏反射阳性,考虑中枢性面瘫,定位左侧皮质脑干束。


02
定性诊断


患者为老年男性,隐匿起病,慢性进展性病程,临床表现为运动迟缓、震颤,姿势步态异常、肢体发僵,查体可见四肢肌张力增高,四肢可见静止性震颤,行走时躯干稍前倾,右上肢联带动作减少,右下肢行走稍拖曳,符合帕金森综合征诊断。根据MDS 2015年帕金森病诊断标准,要求临床确诊帕金森病须同时符合:无绝对排除标准,至少2条支持标准,无警示征象;临床可能的帕金森病须满足:无绝对排除标准,1条警示征象需对应1条支持标准抵消,不超过2条警示征象。


结合上述诊断标准,该患者没有绝对排除标准,符合支持标准的第 1条(对多巴胺能药物治疗具有明确且显著的有效应答),第2条(出现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第3条(存在单个肢体静止性震颤),无警示征象,故诊断为临床确诊的帕金森病。入院后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进行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如肛门括约肌肌电图、多巴胺能药物测评等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多系统萎缩(MSA)


多系统萎缩是一组原因不明的、累及锥体外系、锥体系、小脑和自主神经系统等多部位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患者自主神经系统通常早期受累,头颅MRI可见壳核、小脑、脑干萎缩,部分患者可见脑干典型“十字征”。



该患者表现为运动迟缓、震颤,姿势步态异常、肢体发僵,查体可见四肢体肌张力增高,四肢可见静止性震颤,行走时躯干稍前倾,右上肢联带动作减少,右下肢行走稍拖曳,有锥体外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受累证据,根据2022年MSA诊断标准中国专家共识,患者满足散发、进展性、 成年起病(>30岁)的基本特征,存在MSA的核心临床表现,即典型的帕金森综合征,并具有怀疑自主神经障碍的至少一项特征表现(无法单纯用前列腺增大解释的尿失禁),具有姿势畸形,考虑MSA诊断的可能性;但是患者对左旋多巴反应良好,病程中口服多巴丝肼片及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有效,且病程10年,目前多巴胺能药物仍有效,出现剂末及异动,故不符合MSA的诊断。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


PSP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其特征性临床表现为垂直性核上性眼肌麻痹伴姿势不稳易跌倒,头颅MRI可出现“蜂鸟征”等以中脑萎缩为主的特征性表现。但PSP的临床表现变异较大,有部分患者以帕金森综合征、纯少动伴冻结步态起病,故有时难以与PD相鉴别。患者病程中出现姿势步态异常,反复跌倒,需考虑PSP的可能,但患者病程长,且对多巴胺能药物持续有效,出现剂末及异动,不支持PSP。



皮质基底节变性(CBD)


CBD是一种罕见的Tau蛋白病,临床可表现为进行性非对称性起病的帕金森综合征和肌张力障碍,并可出现认知障碍和精神症状,有时较难与PD进行鉴别。但是CBD震颤为姿势性或动作性,可伴有肌阵挛,且对左旋多巴反应差,可伴有皮质感觉的缺失以及异己肢等。该患者表现为典型的静止性震颤,左旋多巴反应性良好,不支持CBD的诊断。



路易体痴呆(DLB)


路易体痴呆的临床特征是波动性认知障碍、PD样症状、反复出现的生动视幻觉和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该患者具有帕金森综合征的核心症状,包括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和肌强直;且存在轻度认知障碍和反复出现的视幻觉,需考虑路易体痴呆的可能。但该患者尚未出现痴呆,且认知障碍发生在帕金森综合征出现之后,进展缓慢,故不支持DLB的诊断。



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


患者具有帕金森综合征的表现,且存在农药(除草剂)接触史,且脑梗死病史10年,需要考虑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尤其是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可能。但是脑梗死发生于运动症状出现之后,且患者单侧、上肢起病,对多巴胺能药物反应性良好,故考虑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的可能性小。



解析/讨论

评价:

依据最新诊断标准,诊断依据充足,鉴别诊断合理。

思考:

目前对于帕金森病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查体、影像、药物反应等进行综合诊断,鉴别需要根据合并症状、体征进行。最新的诊断标准是2015年国际MDS帕金森病诊断标准及中国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2016版)。

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素:

帕金森病需要与其他不典型帕金森综合征相鉴别,包括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等。病史、查体、辅助检查有助于诊断。


质控指标:

进行头部影像学评估及进行运动与非运动症状量化评估。


治疗过程


患者主因运动迟缓、震颤11年,姿势步态异常、肢体发僵5年入院,入院完善相关化验检查,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病史、辅助检查诊断帕金森病,目前用药方案主要以多巴丝肼金刚烷胺为主,且后者50 mg一天四次,用药不规范。考虑患者病程长,病程中出现认知功能减退以及幻觉,且金刚烷胺可加重幻觉,予以金刚烷胺适当减量,加用卡左双多巴控释片。


针对帕金森病运动症状,药物调整后方案为:

  • 多巴丝肼片250 mg一天四次(6、11、15、18时)、125 mg(21:30时),金刚烷胺片50 mg一天两次(6、14时),卡左双多巴控释片半片一天三次(8:30、13:30、21:30) 改善肌强直、运动迟缓、抖动等症状;

  • 口服莫沙必利片5 mg 3次/日(三餐前1.5小时)改善胃肠动力;

  • 患者存在幻觉,自杀倾向,给予患者草酸艾斯西酞普兰自2.5 mg每日一次逐渐加量至10 mg每日一次,富马酸喹硫平0.025 g睡前,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加强看护。


在患者运动症状稳定时进行康复训练。患者剂末的出现时间较前明显缩短,住院期间未再出现幻觉。与功能神经外科沟通,考虑患者有DBS手术指征,可择期手术。


最终诊断


帕金森病

    H-Y分期 开期2期 关期3期

    剂末现象

    异动症

脑梗死后遗症


出院时情况及随访


患者经住院治疗后病情平稳,经调整药物剂量及服药时间,患者乏力、肢体僵硬感较前减轻,剂末的出现时间较前明显缩短,仍有异动,但不影响生活;在非运动症状方面,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状态,较前减轻,睡眠较前改善。


神经系统查体:四肢肌力Ⅴ级,四肢肌张力呈铅管样增高。双侧指鼻、跟膝胫试验稳准,闭目难立征阴性。四肢可见静止性震颤。行走时躯干前倾,右上肢联带动作减少,右下肢行走拖曳,后拉试验阴性。出院3月后随访,患者每日进行康复训练,症状基本同出院。



解析/讨论

评价:

患者帕金森病诊断明确,病程长,出现异动、剂末等,对于药物调整提出了较大挑战。治疗方面,药物调整合理,调整后症状得到改善。

思考:

患者病程长,出现运动并发症,且患者出现幻觉,多种抗帕金森药物可能加重幻觉,例如金刚烷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苯海索等,在进行药物方案调整时应注意。患者符合DBS手术适应证,可考虑择期手术。

随访要素:

定期随访管理,间隔3~6月,包括运动症状与非运动症状评估的评估,康复训练。


质控指标:

康复训练、患者教育、随访。


明日预告


【质控思维】帕金森病一例(下):病例讨论及小结



马凌燕博士

马凌燕(1).jpg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就职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运动障碍性疾病科。擅长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肌张力障碍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30余篇,主持及参与多个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目前任北京神经变性病学会运动障碍和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委员。


冯涛教授

微信截图_20231124131401.png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副主任兼运动障碍疾病科主任。目前任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兼帕金森病医疗质量专病工作组组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调控协作组副组长,《中华神经科杂志》编委。长期从事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疾病的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承担多个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及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原创文章,转载须授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