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紫金论坛丨肠革肠新,胃来已来,消化道肿瘤专场处处新秀

2021-09-18作者:论坛报肿瘤小编资讯
支持护理和治疗的相关问题非原创

本会议由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鼓楼医院刘宝瑞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鲍军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陆建伟教授担任分会场大会主席,参会专家就目前消化道肿瘤治疗的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讲解和讨论。

第一篇章:胃来已来

微信图片_20210916155658.png


大会主席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鼓楼医院 刘宝瑞教授

本环节由刘宝瑞教授担任主席,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刘秀峰教授的主持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邱红教授介绍了胃癌免疫治疗最新进展。邱教授依次回顾了:在后线免疫治疗,Attraction-02研究、KEYNOTE-059研究队列1的数据;在二线免疫治疗,KEYNOTE-061研究、CP-MGAH22-05的研究数据,提示袁响林教授的NCT04294784研究、另一项ALTN-AK05-Ⅲ-01研究值得关注;在一线免疫治疗中,KEYNOTE-059队列2/队列3、KEYNOTE-659研究、Attraction-04研究 part-1/part-2、KEYNOTE-062研究、CheckMate 649研究、ORIENT-16研究的数据;在维持治疗,JAVELIN gastric 100研究、PLATFORM研究数据;围术期辅助治疗BTCRC-ES014-012研究、CheckMate 577研究的数据及对OS的期待;以及其他2021年ASCO公布的新辅助、辅助、转化研究进展。邱教授指出2019 ASCO poster 4041研究、2021年ASCO abs 4005 研究、2020 ESMO abs 578P研究、SHARED研究等均初步显示了免疫治疗联合放疗的可能,KEYNOTE-059研究、EA2174研究、NCT0499783研究等仍在进行,需要关注。对于不同时期胃癌免疫联合放疗应明确治疗目的,当前仍需要进一步探索联合放疗的剂量分割、药物搭配、用药时序、靶区勾画、病灶选择细节问题。

微信图片_20210916155703.png


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刘秀峰教授

微信图片_20210916155706.png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邱红教授

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吴骏教授的主持下,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魏嘉教授带来了新抗原疫苗在实体瘤的应用进展。魏教授介绍了其所在团队建立的胃癌新抗原肽库,以实现突变谱覆盖,帮助鉴定新抗原,开发新抗原疫苗。目前在黑色素瘤、脑胶质瘤、NSCLC、膀胱癌等实体瘤均有新抗原疫苗产生,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结果。目前魏教授所在团队正在开展“个体化新抗原/癌睾抗原肽纳米疫苗辅助治疗高复发风险胃癌/肝癌的临床研究”以及“新抗原/癌睾抗原肽纳米疫苗个体化治疗晚期实体瘤的临床研究”,非常值得关注。

微信图片_20210916155708.png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吴骏教授

微信图片_20210916155710.png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魏嘉教授

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刘凌翔教授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杨阳教授的主持下,来自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王纯斌教授、阜宁县人民医院唐青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于丹丹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海荣教授、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肿瘤医院宋红蕾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孙岩教授就本环节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微信图片_20210916155713.png


微信图片_20210916155715.png


江苏省人民医院刘凌翔教授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杨阳教授主持讨论

第二篇章:新秀登场


微信图片_20210916155719.png


大会主席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韩正祥教授

本环节由韩正祥教授担任主席,在江苏省肿瘤医院李刚教授的主持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朱晓东教授就胃癌的全程管理做出了精彩的报告。他指出免疫治疗在胃癌后线治疗、一线治疗已然奠定了绝对地位,将可能颠覆胃癌治疗格局;对于晚期胃癌的治疗,转化治疗理念应贯彻全程,一旦成功,获益巨大;在姑息治疗阶段应秉持“药尽其用”、“用尽其药”的原则;关注患者营养状态应贯穿胃癌治疗的全过程,及时进行营养支持。

微信图片_20210916155721.png


江苏省肿瘤医院李刚教授

微信图片_20210916155723.png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朱晓东教授

在南通市肿瘤医院杨磊教授的主持下,南京市第一医院肿瘤内科魏晓为教授对肿瘤肝转移免疫治疗发出了思考。现阶段,肿瘤肝转移对免疫治疗药物的反应低于非肝转移患者,仅有部分患者的疗效非劣于传统治疗方案;同时,肝转移肿瘤免疫微环境存在特殊的豁免机制,其特殊的虹吸现象可导致全身免疫治疗抵抗,从而造成了免疫治疗困境。因此,克服肝脏免疫反应低下的主要解决办法是采取免疫联合化疗、联合抗血管药物等优化措施;另外立体定向放疗形成的免疫增敏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介入消融、溶酶病毒以及新型免疫药物的开发亦将为肿瘤肝转移带来更好的未来。

微信图片_20210916155727.png


南通市肿瘤医院杨磊教授

微信图片_20210916155730.png


南京市第一医院肿瘤内科魏晓为教授

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茆勇教授和江苏省人民医院王建教授的主持下,来自青岛市市立医院周宓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赵燕教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李燕教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陆筱灵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郑怡教授、建湖县人民医院仇建玲教授对本环节涉及的胃癌全程管理、特殊转移部位肿瘤的治疗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茆勇教授和江苏省人民医院王建教授主持讨论

第三篇章:肠革肠新

微信图片_20210916155737.png


大会主席 江苏省肿瘤医院 陆建伟教授

本环节由陆建伟教授担任主席,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方勇教授的主持下,中南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功教授介绍了mCRC最新的治疗决策与进展。他指出mCRC应根据患者疾病分类、分子/基因特征开展以目标为导向的规范化治疗策略,并对治疗决策中常见的治疗目标、治疗方法、治疗时机等问题进行探讨。随后陈教授介绍了当前最新的治疗观念进展:随着指南更迭,对于mCRC初始强烈治疗理念正在日趋流行,DEEPER研究对此再次印证;KEYNOTE-177研究虽然确立了MSI-H mCRC一线免疫治疗地位,但依然存在MSI状态检测等问题;PANAMA-AIO KRK 0212研究证实一线EGFR单抗治疗后继续维持的有效性,但诱导治疗时长、最佳维持治疗人群选择仍待解决;对于HER2过表达或BRAF突变的mCRC患者末线治疗,DESTINY CRC01 研究、BEACON、FIRE4.5研究带来了新的诊疗思路。陈教授总结认为,只有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及指南对mCRC各环节进行规范化处理,才能最大程度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保障生活质量。

微信图片_20210916155739.png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方勇教授

微信图片_20210916155742.png


中南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功教授

在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义富教授的主持下,江苏省肿瘤医院朱梁军教授介绍了晚期大肠癌三药治疗的发展。随着三药联合的出现,晚期大肠癌mOS已接近30个月。2002年mCRC首次出现三药方案;HORG研究首次将三药(FOLFOXIRI)与两药(FOLFIRI)对比;GONO研究确立了FOLFOXIRI一线地位;TRIBE研究、TRIBE-2研究在FOLFOXIRI基础上开始引入靶向药贝伐珠单抗;STEAM研究则探讨了联合贝伐珠单抗是同步还是序贯的问题;MACBETH研究、VOLF研究在三药上改用新的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上述研究奠定了FOLFOXIRI联合贝伐单在指南张红抗作为mCRC转化或一线治疗方案的地位。随后,FOCULM研究证实了mFOLFOXIRI联合西妥昔单抗可作为RAS/BRAF wt CRLM转化治疗方案;FIRE-4.5研究为BRAF突变mCRC提供了诊疗思路。近期江苏省消化道肿瘤临床协作组的Active研究正在探索贝伐珠单抗联合双周XELOX/XELIRI交替方案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效果,初步mPFS 8.4个月,DCR 100%,值得关注。

微信图片_20210916155745.png


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义富教授

微信图片_20210916155747.png


江苏省肿瘤医院朱梁军教授

在江苏省肿瘤医院张琰教授的主持下,泰州市人民医院韩高华教授探讨了MSS型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韩教授指出目前免疫治疗用于MSS结直肠癌的疗效仍有待提高,免疫单药或免疫双药联合化疗、靶向药物的方案在MSS结肠癌中的应用已初步显效,REGONIVO研究、MEDITREME研究、AVETUX研究、CAVE研究、VOLTAGE研究、NICOLE研究已获得突破,但依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相应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

微信图片_20210916155750.png


在江苏省肿瘤医院张琰教授

微信图片_20210916155752.png


泰州市人民医院韩高华教授

最后,在苏北人民医院张先稳教授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孙清教授的主持下,来自南京市第二医院王清波教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王琦教授、镇江市第一人民院肖明教授、山东省立医院申蓉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方瑛教授与石林教授共同对本环节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苏北人民医院张先稳教授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孙清教授主持讨论

番外篇:晚期胃癌治疗一线新标准

篇章番外,在刘宝瑞教授的主持下,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韩正祥教授在讲座中指出HER2阴性晚期胃癌一线治疗,既往均推荐以化疗为主,效果并不理想。CheckMate 649研究作为首个且规模最大的晚期胃癌一线免疫治疗研究以显著的OS获益奠定了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的一线标准地位,2021年公布的亚洲人群数据优于全球人群,进一步巩固了其疗效数据。由于我国胃癌患者肿瘤负荷高,后线治疗比例低,故晚期一线尽早接受免疫治疗可获得最大生存获益。

微信图片_20210916155758.png

会议最后,消化道肿瘤专场执行主席韩正祥教授对参会专家、观众和工作人员的与会和支持再次表示感谢,尤其衷心感谢德高望重的肿瘤学前辈们对本次会议的殷切指导,以及对年轻一代医师的扶持与帮助,真正让医者仁心的美德传承到了下一代!江苏省中青年肿瘤菁英论坛不断传承发展,消化道肿瘤分会场让一代代年轻医生站到讲台交流探讨,从而带来消化道肿瘤诊疗的最新进展,为临床治疗和临床研究带来了更多启发,最终将知识转换为患者的生存获益。沈教授殷对年轻医生提出了要学以致用、继续提高自身水平的要求,殷切期待下次大会的再次相聚,并郑重宣告大会结束。

转自肿瘤瞭望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