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主食“正好”,寿命最长

2018-08-23作者:壹声资讯
饮食

面条,大米,馒头,烙饼,面包……这些餐桌上的“常客”是最常吃的主食。主食吃多少合适,一直都有争论。为了保持好身材或减肥,很多人不愿吃主食,这种做法对吗?


还记得桐山秀树吗?他56岁那年被诊断为糖尿病,后来突发奇想不吃主食,自称三周减重20公斤,并为此出书成为红透一时的减肥达人。然而,就在他连续断主食的第6年,在东京一家餐厅内猝死。

近日发表在Lancet子刊上的ARIC研究入选1.5万人追踪25年,用科学的数据证实不吃主食是错的!

研究显示,不吃主食,或吃太多都是不恰当的,都会让人减寿,而不多不少“正好”死亡风险最低。

正好是指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比在50%~55%之间;“吃太多”是指占比>70%;“太少”指占比<40%。

微信图片_20180823163854.jpg

图1 ARIC队列研究饮食中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比(%)与全因死亡呈“U”曲线关系

研究还与前不久PURE研究做了对比,结果发现二者的结果是吻合的。 

具体而言,一个50岁的人如果很会吃,即保持适度摄入主食的习惯,预期平均再活33年,但如果习惯不怎么吃主食,那么寿命就会短4年;如果主食吃得太多,也会减寿1年。 

与蛋白质和脂肪不同,碳水化合物虽然并非必需营养素,但饮食也需要一定的量,以满足体力活动的需求,并能使蛋白质和脂肪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之内。 

主食吃少了,自然要用蛋白质和脂肪来填饱肚子。研究也发现,若不吃或少吃主食,而多吃肉类、乳类等动物源类脂肪蛋白质,会增加18%的死亡风险;若多吃植物来源的脂肪和蛋白质,则降低18%的死亡风险。 

主食真这么重要? 

为了进一步验证,研究者还对包含欧美亚等20多个国家432179人的8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仍旧如此。 

研究者指出,在西餐中,如果限制碳水化合物,通常蔬菜水果谷物就吃得少,各种肉就吃得多。而这种饮食方式会激活炎症通路、加速老化以及氧化应激,从而增加死亡风险。 

而亚洲国家以及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碳水化合物摄入较多,比如中国精米精面就吃得多,而长期以往就会增加高血糖负荷,导致代谢性疾病。

来源:

[1] Seidelmann SB, et al. Dietary carbohydrate intake and mortalit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d meta-analysis.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2018; DOI: 10.1016/S2468-2667(18)30135-X.

[2] Moderate carbohydrate intake may be best for health, study suggests. Sciencedaily. August 17, 2018.

转自阜外说心脏微信公众号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