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90后的我,长了90岁的胃!最伤胃的“4大作法”,你中了几个?

2020-07-08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作为一个老胃病患者,小编已经跟慢性胃炎较量了十几年,奈何自我感觉再好再自信,也常因为胃部君一点不适而怀疑人生。而这段时间看着别人老嚷着要报复性吃美食,小编摸了一下自己略微寒酸的钱包和隐隐作痛的胃,内心的苦楚更多了一分……

微信图片_20200708111701.gif


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小编决定好好研究一下自己与慢性胃炎之间的渊源。在我家,上至爷爷外婆、爸妈叔伯,下至各位哥姐弟妹,无一不是饱尝“胃病”之苦,这让深医君不禁怀疑,难道这胃炎是由爷爷辈传到爸妈这一辈,爸妈再遗传了给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小编找到了胃肠外科的钟克力医生。

慢性胃炎真的会遗传吗?


钟医生告诉小编,慢性胃炎不会遗传,但是体质会遗传!


遗传因素影响体质,不同体质胃酸分泌的水平是不一致的,有些体质相对比较敏感,容易胃酸过多,而胃酸过多则容易造成胃炎,胃肠溃疡。


但是像这种家族聚集型的慢性胃炎,倒是跟一种细菌——幽门螺旋杆菌脱不了关系!


啥是幽门螺旋杆菌?


这可是胃病患者的“老对手”了!


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呈螺旋形、末端钝圆、带有 2~7 条鞭毛,是唯一一种不怕胃酸、能在人体胃内长期存活的细菌。


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80%以上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有Hp感染,约1%的感染者最后发展到胃癌,是没有感染人群的数十倍!hp一般会通过粪-口或者口-口途径进行传播。



微信图片_20200708111706.jpg

幽门螺旋杆菌长这样...

(图源:不咋会画画的深医君


中国家庭大多是共餐、围餐,只要家里有一个人携带病菌,其他人就有可能被传染,而对于抵抗力弱的孩子和老人,致病可能性更高,因此在这种饮食习惯下,出现家庭聚集性的慢性胃炎也不奇怪了。(所以,分餐制、用公筷是多么重要啊......)


听到这样的解释

深医君陷入了沉思

所以这胃病有可能是老爸老妈传染给我的?


微信图片_20200708111709.png


不过,钟医生的一句话马上把我pia回了现实,除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之外,其实大部分的胃病还是跟自身的饮食、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换言之,大部分的胃病,都是自己“作”出来的!


微信图片_20200708111712.gif

(图源:soogif)


那么哪些“作”法最伤胃呢?

经过好一通了解

深医君终于有了个清醒的认知

以下“四大作法”,我就中了七八十

有胃病的小伙伴快看过来

请自觉对号入座


“作”法1

饮食不当



01

三餐不规律



通过每日定时摄取食物,胃部君的黏膜会不断进行更新修复,从而增强屏障能力。而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作为胃部君得力助手——胃酸,可以增加胃蛋白酶的活性,帮助消化。


微信图片_20200708111716.jpg


但三餐不规律,长期处于空腹状态,会让胃黏膜得不到应有的滋养和更新,还会破坏胃酸分泌规律,引起胃酸蓄积,腐蚀屏障减弱的胃黏膜;而暴饮暴食,则会加重胃的负担,久而久之,很容易发展成胃病。



02

饮食太单一



很多小伙伴会认为喝粥、吃素有益健康还养胃,但长期这样吃,不仅嘴巴寂寞单调,营养也会跟不上,而且有些营养,必须从外界多种食物中摄取,比如肉制品中的蛋白质、氨基酸以及其他微量元素,就对胃黏膜的更新、修复有帮助。


微信图片_20200708111718.jpg


03

爱吃重口味食物



重口味指的是高盐、腌制、油炸食物等,这些食物是香,但也真伤!吃得太咸,胃内容物渗透压增高,会对胃黏膜造成直接的损害,而这些腌制油炸食品还可能存在亚硝酸盐超标的风险,它在胃里可转化成亚硝胺这一世界公认的强致癌物质,不仅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还有可能诱发胃癌。


微信图片_20200708111721.png



04

特爱趁“热”吃



“趁热吃”,这是很多人奉行的美食原则,一杯热茶、一碗热汤,仿佛只有滚烫才能尽情释放魅力,但要知道过热的食物会损伤口腔、食管和胃黏膜,在反复烫伤和修复的过程中,容易造成细胞的异型增生和分裂失控,这是促进胃癌发生的一个因素。


微信图片_20200708111724.gif

(图源:soogif)


护胃小贴士


三餐规律最重要

均衡饮食不能少

少吃重口身体好

不“趁热吃”味也妙



“作”法2

不良生活习惯



01

喝酒


感情深,一口闷?可别!喝酒不仅伤肝,对胃也会直接造成损伤,因为酒精是在胃里吸收的,会造成胃黏膜充血、红肿等损伤,从而伤害胃黏膜,甚至可导致胰腺炎、胆汁反流性胃炎。


微信图片_20200708111727.jpg



02

抽烟



吸烟伤肺,知道,吸烟伤胃,信吗?可别不信,烟里面的尼古丁会使幽门括约肌松弛,破坏正常的胃肠活动,导致胃部功能紊乱,还会收缩胃部血管,导致胃黏膜缺血、缺氧、变薄、屏障功能下降。更过分的是,尼古丁还会促使胃酸分泌增加,进一步加重胃黏膜的损伤。


微信图片_20200708111731.gif

别爱我,没结果

(图源:soogif)



03

熬夜



爱熬夜几乎是年轻人的通病,加班,追剧…...月亮不睡我不睡。但夜间可是胃肠道的休息时间,胃黏膜上皮细胞会进行更新再生,如果经常熬夜,胃肠道得不到休息,修复能力自然会受到影响。此外,熬夜的人都喜欢吃宵夜,这些食物会停滞在胃中,促使胃液大量分泌,易导致胃黏膜糜烂、溃疡等。




护胃小贴士


不抽烟、少喝酒

身体健康才能有

不熬夜、睡眠好

身心才能都变好



“作”法3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



这一点讲起来就会略显无奈了,人在江湖飘,哪能不焦虑,但是胃部君却遭殃了!


长期处于精神紧张、抑郁、焦虑、恐惧状态,会引起全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衡,从而导致胃黏膜血管舒缩功能紊乱,血流量减少,破坏胃黏膜屏障功能。


不良的情绪还容易造成胃酸分泌异常、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胆汁反流入胃。久而久之形成胃黏膜慢性炎症,出现一系列的症状,例如胃痛、胃胀、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等。


护胃小贴士


世间鸭梨这么多

身体却只有一个

健康面前无小事

保持愉快最重要哦!


微信图片_20200708111742.gif


“作”法4

不合理用药



01

长期服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



很多药品,如解热镇痛抗炎类(阿司匹林、布洛芬止痛片)等,会直接或间接损伤胃黏膜,增加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引起炎症与溃疡,危重的会发生胃出血与穿孔,所以这类药物一般都建议饭后吃哦~


02

反复服用抑制胃酸的药物



奥美拉唑、泮托拉唑这一类药物怕是胃病患者的老朋友了,胃痛就会来一粒,但是药三分毒,这些胃药会抑制胃酸的分泌,长期服用,会导致胃黏膜萎缩,萎缩过度是造成肿瘤的诱因!那可能会有小伙伴问了,胃痛咋整?看这↓


护胃小贴士


胃痛先别慌,别一上来就吃药,喝口热水缓解下,实在不适找医生!千万不要随意自行用药或听信偏方乱调养。




 钟医生提醒:


如果出现胃痛、反酸、嗳气等症状,一定要做胃镜检查!有些胃癌会表现为普通胃炎的症状,通过胃镜检查才能进行确诊!



关于胃镜检查:

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病史的,应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

上一代有肿瘤病史的,在40岁之前,至少要做一次胃镜检查;40岁之后,应2-3年做一次。

没有相关病史的小伙伴也别老抱着侥幸心理,5年左右做一次才能保证身体无恙哦!



微信图片_20200708111745.gif


所以,小伙伴们

看完以后,知道自己到底哪“作”了吗?

以后就乖乖别再折腾我们的胃了吧~



来源:深圳市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