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急性或慢性冠脉综合征的出血风险有差异吗?ARC-HBR评价出血风险具有普适性吗? | 健心知著

2022-05-27作者:论坛报沐雨资讯
冠心病原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健教授团队为您推荐冠心病介入技术进展方面的最新研究,点评研究结果,诠释临床意义。让我们快速了解冠心病介入领域学术进展。

急性或慢性冠脉综合征的出血风险有差异吗? ARC-HBR评价出血风险具有普适性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刘健、李兴丽、聂文畅


微信图片_20220511145742.png



健心荐语

出血事件是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期间的常见并发症,其风险可因发病临床表现而异,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否出血风险更高仍存在争议。另外,目前仍缺乏探索高出血风险学术研究联盟(ARC-HBR)专家共识在ACS及慢性冠脉综合征(CCS)患者中应用的研究。


文章介绍

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旨在评估临床表现本身(ACS或CCS)是否会影响PCI术后患者的出血风险,并探讨ARC-HBR专家共识在ACS和CCS患者中表现的一致性。本文于2021年12月发表于EUROINTERVENTION杂志。


研究方法


本研究前瞻性连续纳入2009年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伯尔尼大学医院接受PCI的所有患者,收集PCI术后一年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结局信息。其间患者遵循国际指南的建议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APT)。


研究者收集患者年龄、血红蛋白量、肌酐、血小板计数和预期长期使用的口服抗凝药等信息,依据表1中定义对于每位患者是否满足ARC-HBR专家共识进行评估,其中主要标准赋1分,次要标准赋0.5分,以此计算ARC-HBR分数。


微信图片_20220511145745.png

表1:ARC-HBR专家共识评价标准


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是出血学术研究会(BARC)3型或5型出血事件,并按出血位置、出血发生时间、ACS或CCS存在与否以及ACS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STEMI及NSTEMI)等分组进行亚组分析。次要终点包括BARC 2、3或5型出血事件、心肌梗死溶栓研究(TIMI)及开通闭塞冠状动脉策略的全球性研究(GUSTO)定义的出血事件。


研究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16821名患者,多为ACS(56.5%),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发生率等方面与CCS组存在较大基线差异。


术后一年ACS患者的BARC 3、5型及BARC2、3、5型出血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高于CCS(4.97% vs. 3.60%, 95%CI=1.20-1.64,p<0.001;7.65% vs. 5.28%, 95%CI=1.31-1.69,p<0.001),主要与30天内非入路出血事件相关(如图1),ACS是出血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如图2)。TIMI和GUSTO出血分层中ACS患者的出血风险亦高于CCS患者,但颅内或致命性出血的发生率没有差异。


微信图片_20220511145748.png

图1:30天/1年出血事件界标分析


微信图片_20220511145750.png

图2:ACS是出血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ACS不同类型的亚组中,STEMI、NSTEMI患者的出血风险较CCS显著更高,而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未见到出血风险的显著差异(图3)。


微信图片_20220511145752.png

图3:ACS亚型的一年BARC出血事件亚组分析


31%(n=3020)的ACS患者和39%(n=2869)的CCS患者符合HBR标准(至少存在一项主要或两项次要ARC-HBR标准),这部分BARC出血风险显著更高(图4)。ACS患者的平均ARC-HBR评分低于CCS 患者(0.61±0.81 vs 0.73±0.84,p<0.001),一年BARC 3型或5型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随ARC-HBR评分增加而逐渐升高。但当ARC-HBR评分≤1时,ACS患者的BARC 3型或5型出血事件的发生率较CCS患者更高(图5)。


微信图片_20220511145754.png

图4:符合HBR标准者出血风险更高


微信图片_20220511145755.png

图5:ARC-HBR评分对BARC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


结论

与CCS相比,ACS本身决定了其存在更高的出血风险,主要与PCI术后30天内非通路相关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升高相关,该表现在STEMI患者中更为突出。ARC-HBR专家共识在ACS患者中的适用性较差,是由于该标准低估了存在0-2项次要标准或单一主要标准患者的出血风险,研究结果可能会为ARC-HBR专家共识的更新迭代提供指导。


点评

该研究主要探究了临床表现对PCI术后患者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并针对ARC-HBR专家共识在ACS及CCS患者中的适用性进行评估。


研究发现ACS表现本身与更高的出血风险相关,但根据ARC-HBR专家共识,ACS患者不易被认定为高出血风险,并且ARC-HBR评分较低。主要是由于ACS患者不符合高龄及口服抗凝等ARC-HBR风险标准,因此值得进一步探究的是,若将ACS表现作为次要风险标准纳入ARC-HBR专家共识,会否提高该标准对于出血风险的预测意义。


图片1.png


刘健,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美国心血管研究基金会血管内超声博士后,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


美国心脏病学院(FACC),欧洲心脏病学协会(FESC),美国心血管造影及介入协会(SCAI)等国际学会专家会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血管循证及精准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冠脉腔内影像及生理学组副组长等五十余项社会兼职。


专业特长为冠心病的诊断和综合性治疗,包括,冠脉介入性治疗,特别是针对高龄,合并复杂疾病的高危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等方面。致力于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像学和血管生理学研究,包括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成像,血流储备分数。胸痛中心的建设,急性胸痛的诊断和治疗。


发表SCI收录文章及国内核心期刊文章100余篇。参与国内多部临床指南的撰写。作为课题负责人获得国自然重点,国自然面上项目,北自然面上,首都卫生发展科研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基金支持。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多本国内核心期刊的编委。主译《轻松掌握血管内超声》、《介入心脏病学》、《心脏病学实践》等著作。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