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何俐
急性缺血性卒中(AIS)主要由大脑各级血管闭塞或供血不足引起,指南推荐早期血管再通治疗是AIS急性期的主要治疗方式。早期血管再通治疗包括静脉溶栓及机械取栓,再通治疗通过增加缺血脑组织的灌注改善AIS患者的预后,但并非所有接受再通治疗的AIS患者均能获得良好预后,即使获得完全再通,仍有1/3~1/2的患者不能获得良好神经功能预后。因此,研究AIS患者再通治疗后的预后危险因素,对早期识别危险人群、及时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2002年,一项队列研究分析探索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收缩压(SBP)与功能结果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基线SBP与卒中预后之间存在U形关系;SBP每增加10 mmHg,14天内缺血性卒中的复发风险增加4.2%。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压过高或过低,均与不良预后相关。对于颅内血管狭窄的患者,2007年一项WASID试验事后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度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中,较高的平均SBP和DBP与缺血性卒中的复发风险增加相关;在重度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中,较高的平均DBP与缺血性卒中的复发风险增加相关。
取栓治疗(EVT)后血压升高与出血转化风险增高和不良功能结局有关, 2022年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纳入816例大血管闭塞取栓后成功再灌注且收缩压持续≥140 mmHg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强化降压(SBP<120 mmHg)患者90天功能预后更差,相较于中等强度降压(SBP 140~180 mmHg),强化降压更容易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90天严重残疾发生率(mRS 3~5)更高;而在症状性颅内出血、严重不良事件及死亡率方面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
此外,一项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侧支循环不良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成功机械取栓术后更高的收缩压与更差的90天功能结局有关;侧支循环不良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成功机械取栓术后血压变异增加与90天死亡率升高相关。侧支循环良好的LVO患者成功机械取栓术后血压变异与90天mRS3-6分、90天死亡率、sICH无关。
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
颅内大动脉重度狭窄时,溶栓前基线SBP与3月不良神经功能预后呈U型关系,最佳SBP范围在120~160 mmHg左右;颅内大动脉非重度狭窄时,溶栓前基线SBP与3月不良神经功能预后呈线性关系。
溶栓前基线DBP与3月不良神经功能预后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并且该相关性在颅内大动脉非重度狭窄亚组中更显著。颅内大动脉重度狭窄时,溶栓前基线SBP与3月死亡风险呈负相关,即SBP越高,死亡风险越低;溶栓前基线DBP与3月死亡风险、溶栓后24小时NIHSS评分、出血转化的关系不受颅内大动脉狭窄程度的影响。
取栓前基线SBP、DBP与预后的关系受侧支循环状态的影响,在良好侧支循环状态下,更高的基线SBP与3月mRS评分及出院NIHSS评分增加相关,更高的基线DBP与出血转化风险增加相关;而在不良侧支循环状态下,更高的基线DBP与出血转化风险降低相关。
取栓后72小时DBP变异与预后的关系受侧支循环状态的影响,在良好侧支循环状态下,取栓后72小时更高的DBP平均值与3月死亡风险降低相关,CV(变异度)增加与3月死亡风险增加相关。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脑血管病专业组专家撰稿,21篇脑梗死临床诊疗干货文章,精准提升脑血管临床诊疗能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杨渊教授团队撰写17篇神经心理疾病临床干货文章,神经内科医生需要了解!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程忻教授团队亲赴德国慕尼黑,带回ESOC 2023独家报道,解析20余项大会重磅研究!
洞察秋毫、知药善用—常用抗抑郁药的特点丨17天神经心理疾病诊治突破⑫
神经影像解剖及血供范围分布图-颅脑CT【轴位】
神经影像解剖及血供范围分布图-颅脑CT/MR【矢状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