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关于患者自备药品管理的文献调研

2018-11-05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合理用药患者自备药

患者自备药品是指患者在院外获得的、在入院时带入医院的药品。国外有研究显示,35%~64%的患者入院时带有自备药品,平均每人3~7种。《医院药学未来发展的巴塞尔共识(修订版)》要求,医院药师应协助完善患者在院内使用自备药的政策,包括评估使用补充和替代治疗药品的合理性。

在10月26~28日召开的“全国医院药学学术年会”的分论坛中,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学部张抗怀主任药师在报告中介绍了其团队对患者自备药品的文献调研结果。

1.png

张抗怀主任药师

据张抗怀主任药师介绍,患者自备药品通常来自其他医疗机构、药店和家人,使用人群以老年人为主(53.6%~80%),口服剂型占到90%,主要包括慢性病、常见病的治疗药物,如心血管系统药物、胃肠道系统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和中药。丹麦一项基于3家医院313名患者1985种

自备药品的研究显示,58.6%的自备药品来源和质量可靠,可以使用;41.4%的自备药品不可使用;22.8%的自备药品没有原始包装或有效期标识;还有少数自备药品存在药品过期、储存方法不正确或药品被污染等问题。

关于医院对自备药品的管理制度,一项来自加拿大的调查显示,89%的医院只允许在有需要的时候使用自备药品,8%的医院以积极的态度鼓励患者使用自备药品,2%的医院不允许使用自备药品。而美国一项研究显示,90.9%的药学部门负责人允许患者使用自备药品。

医院允许使用的自备药品通常包括非处方集药品(类似国内的医保药品)、非库存药品、预包装药品(prepackagedmedications)、临床试验药物、草药、营养类药物等;允许使用自备药品的情况包括药房下班、药品供应延迟、医院处方集中无合适的替代药物、患者要求使用等。医院不允许使用的自备药品通常有全肠外营养液、静脉输液、灌洗液、院外配置的混合药物等。

张抗怀主任药师介绍,允许患者使用自备药品,可以使医护人员准确获取患者药物治疗相关信息,协助快速完成药物重整,使入院后处方更准确,也便于对患者持续监护;同时,还可以减少急诊患者的给药延迟,避免不同品牌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差异,保证治疗稳定性,节约医院和医疗保健系统成本。此外,通过患者使用自备药品的情况,医护人员可以评估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是否存在相关用药设备使用困难或药物储存方法不正确等问题。当然,允许患者使用自备药品也存在一定弊端,例如存在给药差错风险(用药重复、药品过期)、需要制订评估标准和组织培训、耗费医务人员时间和精力、住院期间可能丢失、增加医院法律风险等等。

如果医院允许患者使用自备药品,通常要求有明确的医嘱,并要针对自备药品分发和管理的方式进行规定。来自加拿大的调查结果显示,75%的医院是由护士直接用自备药品原包装发药,21%的医院由药师重新对自备药品进行包装和贴签后再进行分发,19%的医院是保留自备药品原包装并由患者自行使用,10%的医院由药师对自备药品重新贴签但不重新包装。

张抗怀主任药师建议,医院应综合考虑安全有效性、伦理、法律以及经济等因素,对自备药品建立相应的管理政策、制度和流程,明确自备药品可以使用的情况和品种,明确药师和其他医务人员的职责,明确病历记录要求,对医务人员开展相关培训,同时医院也要严格执行自备药品管理制度并加以监督。

在自备药品管理方面,药师需要进行药物重整,通过外观、标签等信息对自备药品质量进行鉴别,可能还需要对其进行重包装和重贴签。此外,药师应积极与患者和医务人员沟通,推动相关政策制度的制订。

中国医学论坛报 刘金 报道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