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胸科大咖谈 | 周成伟教授:立足肺部结节诊疗现状,分享热消融术在早期肺癌的应用经验

2023-12-05作者:四时景资讯

外科手术是早期肺癌的治疗首选,对于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可采用肿瘤热消融和立体定向放射等治疗方式。其中,肿瘤热消融作为一种精准的微创技术已应用于早期肺癌的治疗,并显现一定优势。由于热消融技术在肺部结节治疗领域仍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为推动其合理运用,领域专家共同制定《热消融治疗肺部亚实性结节专家共识(2021年版)》,以期为热消融治疗肺结节的临床实践和规范发展提供参考。


在本期内容中,我刊有幸邀请到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成伟教授接受专访,立足肺部结节的诊疗现状和研究共识,介绍肺部结节及早期肺癌消融治疗的应用,并展望未来发展前景,诚邀您共赏。




专家简历

周成伟 教授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宁波市拔尖人才,浙江省医坛新秀

宁波市胸腔镜学会副主任委员

宁波市肿瘤专委会秘书、青委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浙江省外科学会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微创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肿瘤冷冻治疗联盟常务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全国青年理事会常务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与人工智能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疑难肿瘤专委会委员

欧洲胸外科医师学会(ESTS)会员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


video

周成伟教授访谈视频



Q1: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体检中的广泛应用,我国肺部结节的检出率显著升高,引起广泛关注。请您谈谈目前我国肺部结节的诊疗现状。



周成伟教授:从筛查层面看,仍有相当一部分肺癌高危人群未得到规范化的胸部CT检查。如对于年龄≥40岁,且有吸烟、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既往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等危险因素的人群,应积极行胸部CT以筛查肺部结节。


从诊断层面看,影像学结果是协助专科医生进行疾病诊断的重要工具,因此要以客观描述为主,目前已经有描述结节的结构化要求;另外,还应建议患者到专业科室(优先胸外科)进行更加规范且全面的疾病诊治。


从治疗层面看,大部分肺部结节需长期观察随访,不建议过早干预,应尽量减少过度医疗。


从认知层面看,部分群众由于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知,使得其对肺部结节的重视程度不足,或是过度焦虑,因此急需推进患者教育,帮助民众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念,并督促其规范就医。



Q2: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高位,筛查与早诊早治是降低其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多项里程碑式的研究证实低剂量CT筛查可降低肺癌死亡率,能否请您对相关研究进行简要解读?



周成伟教授:谈及肺癌筛查的里程碑式事件,一定要提到NLST研究和NELSON研究。NLST研究(2002年启动,纳入患者53454例,随访时间6.5年)结果显示,与胸部X线片相比,采用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DCT)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使肺癌死亡率下降20%,支持将LDCT进行更大范围的实际应用推广。NELSON研究(2003年启动,纳入患者15822例,随访10年)结果显示,与胸部X线片相比,采用LDCT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使男性肺癌死亡率下降26%,女性肺癌死亡率下降39%~61%,说明LDCT筛查肺癌女性获益更大。


另外,我国单次LDCT筛查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2013 年启动,纳入患者1016740例,其中3581例在中位随访3.6年后诊断为肺癌)经逆概率加权后,筛查组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未筛查组(增加47.0%),肺癌死亡率明显低于未筛查组(降低31.0%),全因死亡率显著低于未筛查组(降低32.0%)。


以上证据均提示,践行肺癌的早期筛查,能够显著改善肺癌患者的生存。



Q3:近年来,多部权威指南/共识的更新完善了肺结节的诊治与管理策略。结合相关指南/共识,请您谈谈肺部结节的管理策略。



周成伟教授:综合原发性肺部结节的中外指南共识管理策略,总结有以下五个要点:



第一,及时进行规范化的诊疗。无论患者以何种方式发现肺部结节,都应尽快到专业科室就诊,并由专科医生对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和明确诊断。

第二,定期随访。事实上,部分肺部结节会在随访复查中出现吸收消散,因此要根据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等参数结果制定复诊计划,首次复诊时间多在3~6个月之间,后期可延长至1年一次,应避免过度检查。

第三,关于PET-CT。肺部磨玻璃结节在PET-CT上的标准化摄取值较低,价值有限,一般不予推荐。PET-CT主要用于≥8 mm的实性结节或实性成分≥5 mm的部分实性结节,但需要与肉芽肿和结核球等相鉴别。

第四,关于外科手术的时机。外科手术是处理疑似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肺结节的首选手段,但应用时机应综合考虑患者情况,以及是否符合适应证,并非所有结节都要切除。


第五,关于多发结节。临床医生应综合评估,并统筹安排治疗方案。



Q4:热消融技术在肺部结节治疗领域正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为推动其合理运用,领域专家讨论并制定了《热消融治疗肺部亚实性结节专家共识(2021年版)》(以下简称《共识》)。请您对《共识》的要点进行解读。



周成伟教授:局部热消融术具有创伤小、疗效明确、安全性高和可重复性强等特点,但在肺部结节治疗领域仍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因此《共识》旨在为热消融治疗肺结节的临床实践和规范发展提供参考。个人认为,《共识》对热消融治疗肺磨玻璃结节的适应证界定值得关注。


对于周围型磨玻璃结节患者,如存在以下任一情况:①因心肺功能差或高龄不能耐受手术;②拒绝行手术切除;③外科切除后又新出现病灶或遗留病灶,患者无法耐受再次手术或拒绝再次手术;④多发磨玻璃结节;⑤各种原因导致的重度胸膜粘连或胸膜腔闭锁;⑥单肺;⑦重度焦虑,经心理或药物治疗无法缓解。上述患者需经活检病理证实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腺癌(AIS)、微浸润腺癌(MIA),可考虑行热消融术。



Q5:目前,肿瘤消融术在早期肺癌的临床实践中已显现一定优势。能否请您结合诊疗经验,分享一下不同能量方式消融治疗的应用体会?



周成伟教授:热消融术,是肺癌的补充治疗手段之一,能够为无法行外科手术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热消融术的作用机理为,通过生物学效应,使肿瘤细胞发生不可逆损伤或凝固性坏死,常用手段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和激光消融等。


在实际临床诊疗中,针对不同情况,我们在消融能量方式的选择上也略有不同:



①当结节靠近胸壁,由于胸膜异常敏感,热能量消融将引发患者明显疼痛,此时选择冷冻消融效果更佳,因其疼痛不明显。

②当结节靠近重要脏器或周围有重要血管时,为保护组织器官,推荐冷冻消融。

③对于较大的实性肿瘤,微波消融能够增大消融范围,可作为姑息治疗的选择之一。

④对于直径<3 cm的肿瘤,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射频消融。



Q6:随着消融技术的快速发展,您对于其未来应用前景有何展望?



周成伟教授:虽然热消融术在肺癌、特别是肺部磨玻璃结节上具有较好的应用优势,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当下仍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我对其未来前景有以下几方面期待:



第一,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为热消融术的应用有效性与安全性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

第二,由于尚缺乏对比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因此需将热消融术与手术等传统治疗手段对比疗效和安全性,得到针对早期肺癌患者的一致性结果,以便支持热消融术的临床广泛应用。

第三,需进一步提高活检的阳性率和局部的完全消融率。

第四,精准定位是未来工作方向之一,应借鉴先进技术,普及电磁导航等辅助定位手段,以提高热消融术的治疗效果。当然普及的前提是解决当下价格昂贵的问题。


第五,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并形成针对肿瘤热消融术的统一标准,以提高治疗的规范性。

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与探索的深入,会有更多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热消融术的广泛应用,最终让安全可靠的治疗选择惠及更多肿瘤患者!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