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外科手术是早期肺癌的治疗首选,对于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可采用肿瘤热消融和立体定向放射等治疗方式。其中,肿瘤热消融作为一种精准的微创技术已应用于早期肺癌的治疗,并显现一定优势。由于热消融技术在肺部结节治疗领域仍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为推动其合理运用,领域专家共同制定《热消融治疗肺部亚实性结节专家共识(2021年版)》,以期为热消融治疗肺结节的临床实践和规范发展提供参考。
在本期内容中,我刊有幸邀请到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成伟教授接受专访,立足肺部结节的诊疗现状和研究共识,介绍肺部结节及早期肺癌消融治疗的应用,并展望未来发展前景,诚邀您共赏。
周成伟 教授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宁波市拔尖人才,浙江省医坛新秀
宁波市胸腔镜学会副主任委员
宁波市肿瘤专委会秘书、青委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浙江省外科学会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微创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肿瘤冷冻治疗联盟常务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全国青年理事会常务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与人工智能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疑难肿瘤专委会委员
欧洲胸外科医师学会(ESTS)会员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
周成伟教授访谈视频
Q1: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体检中的广泛应用,我国肺部结节的检出率显著升高,引起广泛关注。请您谈谈目前我国肺部结节的诊疗现状。
周成伟教授:从筛查层面看,仍有相当一部分肺癌高危人群未得到规范化的胸部CT检查。如对于年龄≥40岁,且有吸烟、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既往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等危险因素的人群,应积极行胸部CT以筛查肺部结节。
从诊断层面看,影像学结果是协助专科医生进行疾病诊断的重要工具,因此要以客观描述为主,目前已经有描述结节的结构化要求;另外,还应建议患者到专业科室(优先胸外科)进行更加规范且全面的疾病诊治。
从治疗层面看,大部分肺部结节需长期观察随访,不建议过早干预,应尽量减少过度医疗。
从认知层面看,部分群众由于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知,使得其对肺部结节的重视程度不足,或是过度焦虑,因此急需推进患者教育,帮助民众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念,并督促其规范就医。
Q2: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高位,筛查与早诊早治是降低其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多项里程碑式的研究证实低剂量CT筛查可降低肺癌死亡率,能否请您对相关研究进行简要解读?
周成伟教授:谈及肺癌筛查的里程碑式事件,一定要提到NLST研究和NELSON研究。NLST研究(2002年启动,纳入患者53454例,随访时间6.5年)结果显示,与胸部X线片相比,采用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DCT)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使肺癌死亡率下降20%,支持将LDCT进行更大范围的实际应用推广。NELSON研究(2003年启动,纳入患者15822例,随访10年)结果显示,与胸部X线片相比,采用LDCT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使男性肺癌死亡率下降26%,女性肺癌死亡率下降39%~61%,说明LDCT筛查肺癌女性获益更大。
另外,我国单次LDCT筛查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2013 年启动,纳入患者1016740例,其中3581例在中位随访3.6年后诊断为肺癌)经逆概率加权后,筛查组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未筛查组(增加47.0%),肺癌死亡率明显低于未筛查组(降低31.0%),全因死亡率显著低于未筛查组(降低32.0%)。
以上证据均提示,践行肺癌的早期筛查,能够显著改善肺癌患者的生存。
Q3:近年来,多部权威指南/共识的更新完善了肺结节的诊治与管理策略。结合相关指南/共识,请您谈谈肺部结节的管理策略。
周成伟教授:综合原发性肺部结节的中外指南共识管理策略,总结有以下五个要点:
第四,关于外科手术的时机。外科手术是处理疑似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肺结节的首选手段,但应用时机应综合考虑患者情况,以及是否符合适应证,并非所有结节都要切除。
Q4:热消融技术在肺部结节治疗领域正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为推动其合理运用,领域专家讨论并制定了《热消融治疗肺部亚实性结节专家共识(2021年版)》(以下简称《共识》)。请您对《共识》的要点进行解读。
周成伟教授:局部热消融术具有创伤小、疗效明确、安全性高和可重复性强等特点,但在肺部结节治疗领域仍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因此《共识》旨在为热消融治疗肺结节的临床实践和规范发展提供参考。个人认为,《共识》对热消融治疗肺磨玻璃结节的适应证界定值得关注。
对于周围型磨玻璃结节患者,如存在以下任一情况:①因心肺功能差或高龄不能耐受手术;②拒绝行手术切除;③外科切除后又新出现病灶或遗留病灶,患者无法耐受再次手术或拒绝再次手术;④多发磨玻璃结节;⑤各种原因导致的重度胸膜粘连或胸膜腔闭锁;⑥单肺;⑦重度焦虑,经心理或药物治疗无法缓解。上述患者需经活检病理证实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腺癌(AIS)、微浸润腺癌(MIA),可考虑行热消融术。
Q5:目前,肿瘤消融术在早期肺癌的临床实践中已显现一定优势。能否请您结合诊疗经验,分享一下不同能量方式消融治疗的应用体会?
周成伟教授:热消融术,是肺癌的补充治疗手段之一,能够为无法行外科手术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热消融术的作用机理为,通过生物学效应,使肿瘤细胞发生不可逆损伤或凝固性坏死,常用手段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和激光消融等。
在实际临床诊疗中,针对不同情况,我们在消融能量方式的选择上也略有不同:
④对于直径<3 cm的肿瘤,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射频消融。
Q6:随着消融技术的快速发展,您对于其未来应用前景有何展望?
周成伟教授:虽然热消融术在肺癌、特别是肺部磨玻璃结节上具有较好的应用优势,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当下仍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我对其未来前景有以下几方面期待:
第四,精准定位是未来工作方向之一,应借鉴先进技术,普及电磁导航等辅助定位手段,以提高热消融术的治疗效果。当然普及的前提是解决当下价格昂贵的问题。
第五,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并形成针对肿瘤热消融术的统一标准,以提高治疗的规范性。
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与探索的深入,会有更多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热消融术的广泛应用,最终让安全可靠的治疗选择惠及更多肿瘤患者!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