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FAP)是一种以肛门直肠部疼痛为主诉的功能性疾病。Rao等介绍根据疼痛的持续时间及指诊是否有压痛,此症可分为三类:肛提肌综合征(LAS)、非特异性肛门痛和痉挛性肛门痛。LAS和非特异性肛门痛有慢性或间歇性疼痛,每次发作持续30 min或更长,且LAS指诊向后牵拉耻骨直肠肌时有疼痛;相比之下,痉挛性肛门痛发作时仅持续几秒至几分钟,且发作间期无疼痛。Bharucha与Lee指出,诊断本病时需排除能够引起肛门直肠部疼痛的器质性原因,如炎性肠病、脓肿、肛瘘、血栓性痔、前列腺炎、尾骨痛、盆底主要结构畸形等。FAP患者的疼痛表现为隐痛或钝痛,或持续的直肠压迫感。陆铤等认为盆底肌张力增高、边缘系统障碍及脑-肠轴调节异常等是FAP发病的原因。由于现有研究对于FAP的病因机制并不十分明确,导致临床上对本病的治疗方法多样。
包括温水坐浴、肛提肌按摩、扩肛治疗、肌肉电刺激等。
Chiarioni等对53例LAS患者进行肛提肌按摩治疗,治疗师以手指按摩患者肛提肌,以患者能够耐受的最大力度为限,9次治疗后嘱患者自行按摩并于按摩前温水坐浴,每次按摩30~45 min,2次/d,随访1个月28.3%的患者症状充分缓解。
温水坐浴、肌肉按摩及扩肛疗法均是通过缓解肛门部肌肉痉挛而减少疼痛的发作,因其易于操作,在临床应用中多作为综合治疗的辅助手段或补充治疗。
龙再菊与关露春将红外低频综合治疗仪应用于功能性肛门痛的治疗,治疗仪探头在扩肛和按摩的同时对肛管部位进行热疗和磁疗,能够提高总有效率,可作为一种补充疗法与其他治疗联合使用。
二、药物疗法
慢性疼痛患者常伴有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因此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有效。
王丹丹等对FAP患者53例采用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flupentixol and melitracen tablets)20 mg,每日2次,治疗3个月以上,总有效率为98.11%,该药物作为抗焦虑/抑郁药物,能调节中枢神经、降低内脏器官敏感性。闫卫军与韩振国对FAP患者28例单纯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1、2、3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32%、75%、79%。Eckardt等曾对痉挛性肛门痛患者16例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表明应用沙丁胺醇(salbutamol, 0.2 mg气雾剂)吸入相较于安慰剂能够加速患者疼痛的减轻和消失。Sheikh等曾报道1例26岁的LAS患者在接受口服环苯扎林(cyclobenzaprine, 5 mg, 3次/d)治疗3 d后症状消失,治疗7 d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
三、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BF)是运用视觉或听觉反馈方法训练患者,使其能够有意识地控制盆腔及肛门部肌肉的收紧和放松,从而协调盆底肌肉,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国外的BF治疗以居家治疗为主,目前国内应用BF多配合其他疗法同时进行。
张大景等应用BF对FAP患者42例治疗共计20次,其间配合3次/周的心理干预,随访3个月,总有效率69%。李纯良对FAP患者60例行BF治疗20次,辅助温水坐浴每日早晚1次,随访3个月有效率为68.3%。Mao等应用BF治疗FAP并随访6个月,治疗有效率55.2%(53/96例),但该研究未明确BF的应用频次。
2015年美国神经胃肠病学与动力学会(ANMS)联合欧洲神经胃肠病学与动力学会(ESNM)发布了肛门直肠疾病的BF疗法指南,推荐使用BF治疗伴有排便障碍的LAS。
四、神经阻滞疗法
1.局部注射
肉毒杆菌毒素(BTX)作为一种肌肉松弛剂,可降低肛门内括约肌压力,注射后引起肌肉松弛性麻痹从而缓解疼痛。
Ooijevaar等对保守治疗失败的FAP患者113例行BTX-A注射治疗,其中肛门括约肌高张力者注射2次各30单位(U)BTX-A(3点位及9点位),肛提肌高张力患者注射2次40 U(4点位及8点位),两组肌肉均高张力者则同时接受上述两种治疗,有47%的患者注射后疼痛完全缓解且疗效持续3个月以上。刘士溱等用BTX-A治疗FAP患者11例,在肛门3、6、9点位注射共计100 U,随访1个月有效率为72.7%,12个月后有3例复发。Grigoriou等报道1例痉挛性肛门痛患者,于3个月内接受2次(分别为80 U和100 U)BTX-A肛门内括约肌内注射后症状消失,疗效持续8个月以上。BTX疗法通常需要反复注射,一旦产生抗体则会导致重复注射无效,但对于难治性LAS的治疗,BTX注射治疗比肌肉电刺激疗法的短期疗效更优。
2.神经丛阻滞
通过在肛周神经丛或神经节周围注射局麻药物,抑制冲动传导,使神经支配区域麻醉。
崔孝生以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5 mg、维生素B1(vitamin B1)100 mg、维生素B12(vitamin B12)0.5 mg、2%利多卡因(lidocaine)5 ml与生理盐水稀释至20 ml行骶管阻滞,治疗FAP患者24例,隔周注射1次共4次,总有效率为79.2%。吴喜华等采用硬膜外药物注射治疗FAP患者,方法为:定位L4~5后,于硬膜外注射药物[维生素B12注射液1 mg,醋酸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 acetate)40 mg,盐酸利多卡因5 ml],每10日1次,共注射2次后总有效率为76.56%。孔垂霖等采用双侧阴部神经阻滞治疗FAP效果满意,药物配伍为0.75%罗哌卡因(ropivacaine)5 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compound betamethasone injection)1 ml、甲钴胺(mecobalamin)1000 µg、维生素B12 2 mg和生理盐水,双侧阴部神经内各注射10 ml,疗效满意。王祥等对顽固性会阴部疼痛患者18例在CT引导下行阴部神经脉冲射频术,频率2 Hz、脉宽15~20 ms、输出功率80~100 W、脉冲温度42 ℃、持续720 s;另一组行奇神经节毁损术,采用1%利多卡因(lidocaine)3 ml加无水乙醇(absolute ethanol)3 ml,治疗后随访6个月共计16例有效,且无神经损伤、感染、出血等并发症。阻断阴部神经可以更好地调控肌肉,降低盆底张力,显效快,短期疗效与长期疗效均有明显优势。
五、骶神经电刺激疗法
骶神经电刺激(SNS)是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对骶神经进行连续低频电刺激,以降低盆底的压力,刺激运动神经增强括约肌收缩,促使其转为耐疲劳型肌肉,提高感觉神经对疼痛的耐受。此法的机制推测是通过纠正盆底肌群的异常松弛,减少肛门直肠部肌肉的不稳定收缩,帮助重建患者盆底功能。因其可以在脊髓节段发出刺激性电信号,打断部分疼痛传导,同时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从而减轻骶神经支配区的慢性顽固性疼痛。
王志民等对FAP患者32例行单侧S3神经孔电刺激治疗,刺激频率2 Hz、脉冲宽度0.10 ms、预设电流1.50 mA,隔日1次,共治疗5次,3个月后复查总有效率为96.9%。迟玉花等应用双侧S3神经电刺激治疗FAP,刺激频率1 Hz/2 Hz、脉冲宽度0.05~1.00 ms,并根据患者自身应答情况增减电流,1周2次,连续3个月,治疗12次后,患者疼痛症状、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均有明显改善。但Dudding等研究表明SNS对于合并抑郁症的FAP治疗效果差。目前国内应用SNS多是经皮治疗,因其治疗操作相对简便且安全性更高。Gumber等曾报道植入骶神经刺激器引发骶前脓肿的不良反应,因植入刺激器时要求严格无菌,术后需患者定期护理,且费用昂贵,国内应用植入式SNS的报道较少。
作者:郭梦雯 武鹏飞 薛洪峰
内容节选自《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治疗现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