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结核病是伴随人类历史最长,造成人类死亡最多的慢性传染病。患上肺结核的病人常常面色惨白,身体消瘦,因而在还无药可治的十九世纪的欧洲,肺结核被称为“白色瘟疫”,而在中国古代,这可怕的疾病则被称为“痨病”。鲁迅笔下的“人血馒头”正是被迷信认为可以治疗痨病的“良药”,毫无疑问,浸满人血的馒头当然治疗不了结核,只是民间的迷信与愚昧,随着医学的进步,结核不再是绝症,已是有药可医的可治之症。那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治疗结核病的药物的合理应用。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以肺结核最为常见。尽管结核病现在已经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但仍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的重大疾病。
一线抗结核药物常用的有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有杀菌能力强,治疗效果好,耐药性佳,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低。
服用方式:
(顿服是指一日量在同一时间一次服用)
二线抗结核药主要用于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治疗,主要有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等。
科学合理用药是治愈结核病关键,使用不当,不仅会影响治疗疗效,还可能会导致耐药的产生。无论是初治还是复治,抗结核药的应用和治疗方案的选择都应该遵循五大基本原则。
早期。一旦确诊,应尽早尽快实施治疗,因早期结核菌生长活跃、代谢旺盛对药物敏感,抗结核药能发挥最大的杀菌作用。早期结核病变以炎性细胞浸润和渗出为主, 组织结构尚完整, 可复性大。
联合。利用抗结核药物间的交叉杀菌作用,发挥较强的杀菌、灭菌能力,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防止产生耐药性。联合用药能产生协同作用,增强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适量。抗结核药物的用量以能达到抑菌杀菌作用,发挥最大的治疗作用,患者能够耐受,又不产生毒副反应为适量。剂量过小不能达到杀菌效果并易导致耐药的产生,剂量过大则容易产生毒副作用。
规律。在规定的疗程里规律用药、不间断用药。规律用药可以减少耐药性和药物不良反应、保持相对稳定的血药浓度,以达到杀灭结核菌的目的。不规律用药,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会诱发细菌的耐药性。
全程。按规定方案完成全疗程的治疗。若疗程未满停药会造成治疗失败或造成复发。
结核病属于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我们应遵循合理的治疗方案,坚持有规律的用药,足够的用药时间,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作者: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李洪范
审核: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林斯瑾
本文首发自中山六院药学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