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读懂化验单——尿糖

2022-01-26作者:壹声资讯
糖尿病非原创
尿 糖


尿糖即尿液里出现葡萄糖。但尿糖阳性并不代表就一定是得了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也有可能出现尿糖阴性。


常用化验检查



尿糖定性试验


尿糖阳性为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轻度糖尿病患者空腹或饭前可呈阴性,饭后尿糖常阳性,故可查饭后2小时尿糖;老年糖尿病患者尿糖检查均可阴性。


尿糖定量测定

24小时尿糖定量测定可观察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影响尿糖的三个因素


(1)血糖水平;

(2)肾小球滤过率(肾脏对血糖的滤过能力);

(3)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


尿糖阳性的种类及病因


按照血糖水平划分,尿糖阳性可分为两大类:


一、 高血糖伴尿糖阳性


这类患者肾糖阈正常,由于其血糖水平较高,超过了「肾糖阈」(指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从而导致尿糖阳性。这种情况最常见于:


1、各种糖尿病:如 2 型糖尿病、1 型糖尿病以及各种继发性糖尿病等等。

2、应激性糖尿:当机体遭遇急性心脑卒中、重症感染、严重创伤、大手术等急性应激反应时,体内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糖暂时性显著升高及尿糖阳性;随着应激状态解除,血糖下降,尿糖转阴。

3、类固醇性糖尿:常见于接受激素治疗的病人。特征是空腹血糖正常,白天(主要是激素药效高峰这一时间段)血糖高,糖尿是可逆的,停药后大多可以消失。

4、饥饿性糖尿:较长时间的饥饿使机体血糖偏低,胰岛素分泌保护性减少;若此时突然大量进食,胰岛功能不能马上恢复,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从而导致血糖暂时性升高、尿糖阳性。鉴别时应注意询问近期饮食史,必要时可给足量的主食(每日 250 克以上),三日后复查糖耐量试验即可鉴别。

5、滋养性糖尿:也称「食后糖尿」,正常人短时间内吃进大量糖类食物后,导致血糖迅速升高超过肾糖阈而发生一过性糖尿,但其空腹血糖及糖耐量试验正常。


此外,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生长激素瘤等,也可引起糖代谢紊乱及尿糖阳性。


需要说明的是:血糖与尿糖并非始终一致。有些情况下,血糖虽高于正常, 但尿糖却呈阴性。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肾动脉硬化,出现肾糖阈增高,血糖升高而尿糖阴性。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抽血与留尿时间不同步而导致结果自相矛盾。例如,餐前测血糖正常而餐后查尿糖可能阳性。


二、正常血糖伴尿糖阳性    


其特点是尿糖阳性但血糖不高。患者无论空腹或饭后,任何一次尿液标本均含有尿糖,但空腹血糖及葡萄糖耐量试验均正常,其病因与肾小管缺陷导致近端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功能降低有关,也称肾性糖尿。临床分为原发性肾性糖尿、继发性肾性糖尿、生理性肾性糖尿。


1、原发性肾性糖尿:


(1)“良性家族性肾性糖尿”:多为显性遗传,常常是亲子共患。一出生即可查出尿糖阳性(注:尿常规无其他异常),但其他各项检查(如血糖、肾功等)均正常,患者通常无症状,也不影响生长发育,预后良好,通常不需要治疗。但少数患者可能存在低血糖倾向,为了预防低血糖,可给患者足够的碳水化合物,避免长时间饥饿,妊娠期注意加强营养,多餐饮食。也有少数患者日后会发展成真正的糖尿病,故建议对这类患者随访观察。


(2)范可尼综合征(Fanconi综合征):患者也是血糖正常但有糖尿,不同的是,这种患者有多种肾小管功能障碍,尿液中除了葡萄糖以外,还有大量氨基酸、磷酸盐、重碳酸盐等,患者往往有肾小管性酸中毒、骨痛、病理性骨折、佝偻病及生长发育落后等,预后欠佳。


2、继发性肾性糖尿:指继发于某些疾病或是某些肾毒性物质损害所致。


(1)肾病性肾性糖尿: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有时可因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功能障碍而出现糖尿。


(2)其他原因:如多发性骨髓瘤以及某些重金属(如汞、镉、铅等)中毒也可导致肾性糖尿。


3、生理性肾性糖尿:也称“妊娠期肾性糖尿”,少数(约10%~15%)妇女在妊娠中晚期,可因暂时性肾糖阈降低而出现糖尿,其机制可能是由于细胞外液容量增加而抑制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功能,致使肾糖阈下降所致,分娩后可恢复正常。


来源:综合整理自人卫健康、检验星空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