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慢性腹泻的防治及用药选择 | 诊疗干货

2022-05-20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其他消化疾病非原创


腹泻

是指排便次数增多(>3次/日),粪便量增加(>200g/d),粪质稀薄(含水量>85%)。腹泻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病史短于3周者为急性腹泻,超过3周或长期反复发作者为慢性腹泻,腹泻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


为何会发生腹泻?


在病理状态下,进入结肠的液体量超过结肠的吸收能力,或结肠的吸收容量减少时便产生腹泻,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机制:


1.渗透性腹泻:渗透性腹泻是由于肠腔内存在大量高渗食物或药物,体液水分大量进入高渗状态的肠腔所致。重要的临床特点是,禁食48小时后腹泻停止或显著减轻。摄入难吸收物、食物消化不良及黏膜转运机制障碍均可致高渗性腹泻,以糖类吸收不良较多见。当肝胆胰疾病导致消化不良时,常伴有脂肪和蛋白质消化吸收不良,亦可致腹泻。


2.分泌性腹泻:由于肠黏膜受到刺激而致水、电解质分泌过多或吸收受抑所引起的腹泻。其特点:每日大便量>1L(可多达10 L);大便为水样,无脓血;粪便的pH多为中性或碱性;禁食48小时后腹泻仍持续存在,大便量仍大于500 ml/d。


3.渗出性腹泻:是由于肠黏膜的完整性受到炎症、溃疡等病变的破坏而大量渗出所致。主要为炎症渗出,但因肠壁组织炎症及其他改变而导致肠分泌增加。此外,肠吸收不良和动力增强等病理生理过程在腹泻发病中亦起很大作用。


渗出性腹泻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前者的病原体可是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后者导致黏膜坏死、渗出的疾病可为自身免疫、炎症性肠病肿瘤、放射线、营养不良等。


渗出性腹泻的特点:粪便含有渗出液和血液。结肠特别是左半结肠病变多有肉眼脓血便,小肠病变渗出物及血液均匀地与粪混在一起,除非有大量渗出或肠蠕动过快,一般无肉眼脓血,需显微镜检查发现。


4.动力异常性腹泻:由于肠道蠕动过快,使肠内容物过快地通过肠腔,与肠黏膜接触时间过短,从而影响消化与吸收,水、电解质吸收减弱,发生腹泻。


由肠运动加速引起腹泻的常见疾病有:肠易激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倾倒综合征、类癌综合征等。


肠道动力异常性腹泻的特点是:排便急、粪便稀烂或水样,不带渗出物和血液,往往伴有肠鸣音亢进或腹痛。



有些疾病也能导致腹泻

(1)消化系统疾病  

  • 胃源性

慢性缩性胃炎、胃大部分切除后;

  • 肠源性

肠道细菌感染:如结核、慢性细菌性痢疾;

肠寄生虫病:如阿米巴痢疾、钩虫病、蠕虫病等;

原因未明的肠炎:如局限性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吸收不良综合征;

肠恶性肿瘤;

  • 胰源性

如慢性胰腺炎、胰腺癌;

  • 肝胆源性

如肝硬化、阻塞性黄疸。


(2)全身性疾病

  • 内分泌代谢障碍疾病:甲亢、类癌综合征、糖尿病性肠病;

  •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腺垂体功能减退等;

  • 药物不良反应:药物过敏,如利舍平、胍乙啶等作用;

  • 其他原因:如尿毒症、低丙球蛋白血症、硬皮病、放射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


慢性腹泻的诊断

粪便检查对腹泻的诊断非常重要,一些腹泻经粪便检查就能作出初步诊断。


检查方法有:


1.实验室检查:


①粪便检查,有大便隐血试验,涂片查白细胞、红细胞、脂肪滴、寄生虫及虫卵,大便细菌培养等。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及血电解质、血气分析,以及血浆叶酸、维生素B12浓度,肝肾功能等检测,有助于慢性腹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③小肠吸收功能试验:粪脂测定、右旋木糖吸收试验、维生素B12吸收试验和胆盐吸收试验。④血浆胃肠多肽和介质测定:对于各种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引起的分泌性腹泻有重要诊断价值,多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2.器械检查:包括超声(了解有无肝胆胰疾病)、X线(腹部平片、钡餐、钡灌肠、CT等)、内镜检查(对于消化道的肿瘤、炎症等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各医院可根据医院的现有设备及条件进行诊断。


腹泻的临床表现

大便次数增多,便稀或不成形,有时伴黏液、脓血。小肠病变引起腹泻的特点是腹部不适,多位于脐周,并于餐后或便前加剧,无里急后重,大便量多,烂或稀薄,可含脂肪,黏液少,臭,色浅,次数可多可少,体重减轻常见;结肠病变引起腹泻的特点是腹部不适,位于腹部两侧或下腹,尤其是左下腹,常于便后缓解或减轻,排便次数多且急,粪便量少,常含有脓、血及黏液;直肠病变引起者常伴有里急后重,泻下次数更多。因导致腹泻的病因不同,伴随症状各异,例如发热、消瘦、腹部包块等。


临床最后诊断主要是原发病(病因)诊断,依靠病史、体征以及上述检查所见,综合分析做出诊断。


病因治疗

感染性腹泻需根据病原体进行治疗。乳糖不耐受症和麦胶性肠病需分别剔除食物中的乳糖或麦胶类成分。


高渗性腹泻应停食高渗的食物或药物。胆盐重吸收障碍引起的腹泻可用考来烯胺吸附胆汁酸而止泻。治疗胆汁酸缺乏所致的脂肪泻,可用中链脂肪代替日常食用的长链脂肪。


慢性胰腺炎可补充胰酶等消化酶,过敏或药物相关性腹泻应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停用有关药物,炎症性肠病可选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对症治疗

1.纠正腹泻所引起的水、电解质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2.对严重营养不良者,应给予营养支持。


3.严重的非感染性腹泻可用止泻药治疗。


药物治疗

药用炭: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能有效地从胃肠道中吸附肌酐、尿酸等有毒物质,使这些毒性物质不在体内循环,而从肠道中排出体外,使体内肌酐、尿酸积存量降低。


用法用量:口服解毒,成年人30~100g,混悬于水中服下;肠道病1~3g/次,3次/d。饭前服用。与其他药合用,需隔开2小时。禁止长期用于3岁以下小儿。不宜和维生素、抗生素、生物碱、乳酶生及各种消化酶同时服用,因能吸附上述药物,影响疗效。


蒙脱石:本品具有层纹状结构及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固定、抑制作用;对消化道黏膜有覆盖能力,并通过与黏液糖蛋白相互结合,从质和量两方面修复、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


用法用量:口服,成年人,1次1袋,3次/天;儿童,1岁以下,每日1袋,分2次服用;1~2岁,1次1袋,1~2岁,1~2次/天;2岁以上,1次1袋,2~3/天,均分3次服用。急性腹泻服用本品治疗时,首次剂量加倍。服用蒙脱石散剂,治疗急性腹泻,需同服肠道杀菌药。


碱式碳酸铋:铋剂有收敛作用,内服后可附着于肠道黏膜表面起保护作用。用于胃肠功能不全及吸收不良引起的腹泻、腹胀等。亦用于高酸性的慢性胃炎和溃疡病。


剂量与用法:口服,0.5~2g/次,儿童,5岁以下,0.2~0.6g/次,5岁以上,0.6~1g/次,以上均为3次/日。细菌感染的肠炎腹泻,应先控制感染后再使用碱式碳酸铋。


复方樟脑酊:内含有少量阿片,能增强肠平滑肌张力,减低胃肠推进性蠕动,使粪便干燥而止泻。但长期使用有耐受和成瘾的危险。腹泻早期或腹胀者不宜使用。多用于较严重的非细菌感染性腹泻。成人每次2~5ml/次,3次/日。 


盐酸地芬诺酯:为人工合成品,是哌替啶同类药,对肠道蠕动的影响类似阿片类,可用于急、慢性功能性腹泻,亦可用于药物及慢性结肠炎的腹泻,如果是细菌性痢疾要和相关的抗生素合用,以帮助控制腹泻症状。


临床应用复方地芬诺酯片,含盐酸地芬诺酯2.5mg及硫酸阿托品0.025mg。口服,成人一次1~2片,一日2~4次,腹泻得到控制后可减少剂量。


不良反应较少见,偶有口干、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思睡、烦躁及失眠等,减量或停药可消失。长期服用仍可成瘾。


大剂量40~60mg可致欣快感,过量可导致严重呼吸抑制和昏迷。肝病病人慎用。禁用于青光眼。服后可多日不解大便。一般用量为2mg/次,4~6小时服用1次。


盐酸洛哌丁胺:为长效抗腹泻药物,作用于肠壁的阿片受体,有阿片样作用,能抑制肠蠕动,延长内容物的滞留时间,增加水和电解质的吸收。尚可增强肛门括约肌的张力,因此可抑制大便失禁和便急。它的阿片样中枢作用很弱。适用于各种原因的急、慢性腹泻,对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疗效较好,亦可用于肛门直肠手术的病人。


剂量与用法:成人首次口服4 mg,以后每腹泻1次重复服用2 mg,直至腹泻停止或用量达16~20 mg/日,连续5日,若无效则停服。儿童首剂服2 mg,最大用量为8~12 mg/日。空腹或饭前半小时服药。慢性腹泻等显效后每日给予4~8 mg(成人)长期维持。


不良反应:偶有口干、胃肠痉挛和皮肤过敏,也可引起头晕、头痛及乏力等。


孕妇及婴儿禁用,哺乳期妇女慎用;严重中毒性或感染性腹泻慎用,以免止泻后加重中毒症状;肝功能障碍者慎用;因用抗生素而导致的伪膜性大肠炎病人不宜用。感染性腹泻用药时应加用抗菌药。


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类药物是以扶植肠道正常菌群为目的,通过生物抗菌用,抑制病菌的生长,间接达到杀死病菌的效果。


研究表明,补充益生菌能使原籍菌重新成为优势菌群,提高肠黏膜对致病的免疫应答,保护和稳定黏膜屏障。


微生态制剂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益生菌。


益生菌通过改善宿主黏膜表面的微生物菌群来保持肠道内菌群平衡,是对宿主有益的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适宜治疗:(1)腹泻:微生态制剂可以预防和治疗腹泻,包括小儿病毒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旅游者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放射相关性腹泻、HIV感染者的腹泻等。此外,微生态制剂对真菌性肠炎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2)炎症性肠炎: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肠炎,这两种疾病可能与肠道微生态菌群紊乱有关。此外,在缓解期给予患者口服微生态制剂,可与5-氨基水杨酸一起防止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发。(3)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属于运动分泌障碍的功能性紊乱,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及排便异常,而系统检查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尚未阐明,50%~60%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服用微生态制剂可以很快改善症状,恢复正常。(4)幽门螺杆菌感染:微生态制剂可减少治疗幽门螺杆菌金标准药物所引发的不良反应,结合乳酸杆菌可明显减轻腹泻、恶心味觉障碍等不良反应。


微生态制剂为活菌制剂,不宜与抗生素、活性炭、小檗碱、鞣酸蛋白同时服用。以免降低效价。如必须合用,至少也要间隔3个小时。


鞣酸蛋白:也是临床应用多年的一种止泻药。服用后在胃内不分解、至小肠分解出鞣酸,使蛋白凝固,有收敛、止泻作用用于急性肠胃炎。也要注意的是非细菌性腹泻方可应用。口服,成人一次0.9~1.8g,一日3次。


小檗碱:本品是一种抗菌药,对细菌只有弱的抑菌作用,不过它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金葡菌引起的肠道感染最为有效性肠胃炎时即使是细菌感染,服用小檗碱0.1~0.4g,亦可奏效。几乎无副作用,安全可靠。


作者:张兴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纯干货.gif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