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较差且无标准治疗,因此在诊断时筛查高危无症状患者的软脑膜受累极其重要。
根据相关指南,所有 CNS 受累高风险的神经系统无症状 DLBCL 患者都应该在诊断时通过细胞学检查和脑脊液 (CSF)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 (MFC) 分析进行筛查。
对于检测 CSF 中的淋巴瘤细胞,MFC的灵敏度优于细胞学检查。与无 CNS 受累的患者相比,单独通过 MFC 检测到的 CSF 受累与无 CNS 复发和总生存期较差相关。
而同步颅脊柱影像学并非诊断时的标准治疗,通常适用于有神经症状的患者。
目前尚不清楚哪种标准可准确识别诊断时软脑膜受累风险最高或未来 CNS 复发风险最高的 DLBCL患者。
CNS-IPI 评分可识别 CNS 复发风险增加的患者亚组,但该评分并未包括其他公认的风险因素,包括存在双打击基因重排或累及高风险部位(例如乳房或睾丸)。
尚未确定包括静脉注射大剂量甲氨蝶呤 (HD-MTX) 在内的 CNS 预防策略是否会显著降低 CNS 复发率,因为相关研究的结局相互矛盾,并受到使用多模态(即同时鞘内和静脉内)CNS预防的混淆。
而且关于CNS预防的当代研究均未进行常规 CSF 分析(作为新诊断 DLBCL 患者诊断检查的一部分)主动排除诊断时存在隐匿性软脑膜受累的患者,如果检测到软脑膜受累,这些患者可能从更强化的 CNS 治疗而非 HD-MTX 预防中获益。
因此,CNS复发的发生率是否由诊断时未识别的 CNS 软脑膜受累进展所引起,这一问题也尚不清楚。
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近日刊发的一篇文章介绍了接受或未接受 HD-MTX CNS预防治疗的高危DLBCL 患者的 CNS 复发率和生存结局,还分析了首次就诊时被诊断为软脑膜受累的系统性高危 DLBCL 患者的生存结局。
结果发现,对于诊断时 CSF 检测未累及软脑膜的高危DLBCL ,HD-MTX 预防未降低 CNS 复发风险;与无 CSF 受累的患者相比,基线 CSF 累及软脑膜的无症状患者发生进一步 CNS 疾病事件的风险增加,且生存期较差。
作者回顾性确定 CNS 受累高风险的所有连续新诊断 DLBCL 患者,纳入根据 WHO 2016 标准组织学诊断为DLBCL-NOS或高级别 B 细胞淋巴瘤 (HGBL)-NOS或 HGBL 伴MYC、BCL2和/或 BCL6 重排的≥18岁患者。
患者均接受R-CHOP或R-CHOP样方案治疗,HD-MTX 预防包括2-4个周期的 3g/m2静脉给药;排除接受化学免疫治疗联合 CNS 穿透剂(例如HyperCVAD或R-CODOX-M/R-IVAC)或替代/额外 CNS 预防药物(例如鞘内甲氨蝶呤)的患者。
高危标准包括高危CNS-IPI(4-6分);MYC和 BCL2 和/或 BCL6 重排;累及≥2个结外部位;累及特别关注的结外部位(即睾丸、乳腺、肾脏、肾上腺、硬膜外、鼻咽和子宫内膜)。
根据 ESCCA/ISCCA 指南进行CSF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解释和报告。
结果表明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危 DLBCL 中使用静脉 HD-MTX 进行 CNS 预防未产生获益,与类似回顾性研究的结果一致。
总的来说,这强调了需要对 CNS 预防策略进行当代前瞻性评估。
在缺乏此类评估的情况下,作者建议CSF 分析未累及软脑膜的新诊断 DLBCL 患者不应接受 HD-MTX 预防治疗,但原发性睾丸大细胞淋巴瘤除外(根据现行指南的建议)。
尽管同样需要进行前瞻性验证,但在无症状高危 DLBCL 患者(尤其是伴有任何结外疾病的患者)中进行流式细胞 CSF 分析的常规方法,可能会识别出可从强化 CNS 治疗中获益的患者,从而改善患者结局。
来源:聊聊血液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