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安化县人民医院 邓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李娟
什么是骨髓抑制?
化疗药物会引起很多不良反应,其中骨髓抑制很常见。骨髓抑制是指骨髓中的血细胞前体的活性下降,不能及时生成新的血细胞。骨髓抑制最先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严重时血小板减少,而红细胞寿命较长,其减少多见于长期化疗。
化疗为什么会引起骨髓抑制?
化疗药物针对的是生长活跃的细胞。除恶性肿瘤细胞外,骨髓造血干细胞、消化道黏膜、皮肤及其附属器、子宫内膜和卵巢等器官或组织的细胞更新亦较快,这是化疗药物导致相应不良反应的原因。很多化疗药物都具有骨髓抑制作用,差别仅在于程度而已。
常见的化疗药物对骨髓抑制的程度可参看下表:
那出现骨髓抑制后该怎么处理呢?
1
化疗后血红蛋白减少的处理
①补充铁,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 加强营养。
含铁量丰富的食物有动物肝脏、虾米、蛋黄等动物性食品,以及芝麻、海带、黑木耳、紫菜、香菇、黄豆、黑豆、大枣等植物性食品。
②保持充足的睡眠、减少运动
在起身时应缓慢站起,防止站起过快而致头昏眼花。
③输入浓缩红细胞
在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下降至 70 g/L或 80 g/L 之前,原则上不应考虑输血治疗。而当Hb<60 g/L 或临床急需纠正缺氧状态时,或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无效的慢性症状性贫血以及在没有时间和机会接受 EPO治疗的严重贫血可考虑输血治疗。输血治疗的优点是能迅速提高贫血患者的携氧能力,缺点是存在输血相关的风险。
④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
当患者 Hb≤100 g/L时,应使用EPO治疗。用法为促红素150 u/kg 皮下注射,每周三次,使用的同时应该补充铁剂和维生素B12、叶酸等。
02
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处理
Ⅰ度(3~3.9×109/L)白细胞减少可用一些辅助药物:鲨肝醇、利血生等。
Ⅱ度以上(<2.9×109/L)白细胞减少可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需注意的是:预防性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应于化疗后次日或最长至化疗后 3~4 d内开始。
03
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处理
①一般处理
血小板< 50×109/L时,可引起皮肤或黏膜出血,同时患者不能承受手术治疗和侵袭性操作检查。
1)应减少活动, 预防损伤, 避免搬运重物, 防治便秘;
2)维持收缩压在18.7 kPa (140 mmHg)以下, 预防颅内出血;
3)避免使用非甾体消炎药或含有阿司匹林的药物;
4)避免肌肉注射等创伤性操作, 操作后必须局部按压5~ 10 分钟以上。
②应用血小板生长因子
当血小板25×109/L~75×1109/L时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和(或)白介素-11(rhIL-11)。rh-TPO的用法为于化疗给药结束后6~24 h皮下注射,剂量为300 U·d-1·kg-1,1次/d,连续应用14 d。rhIL-11的剂量为25~50 ug/kg,皮下注射,1次/d,至少连用7~10 d,血小板≥100×109/L或至血小板较用药前升高50×109/L。
③输血小板
当血小板≤10×109/L时,需预防输注血小板。特别是有出血危险的肿瘤,如白血病、恶性黑色素瘤、膀胱癌、妇科肿瘤和结直肠肿瘤等,当患者的血小板≤20×109/L时,应考虑输注血小板。
药师提醒
骨髓抑制是化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患者不必过度惊慌,应积极配合进行化疗后的血象检查,根据骨髓抑制程度积极治疗,同时注意日常防护:
1、白细胞较低的患者,出门要戴口罩,尽量避免去人流较多的公众场所;家人出现感冒症状时,应注意与其隔离。
2、血小板计数较低的患者,要避免用牙签剔牙,防止齿龈损伤;避免摔倒及外伤。
3、中重度贫血患者,多有乏力症状,应多休息,站立时应缓慢,可减轻头晕及直立性低血压的症状。
来源:瑞金药师讲用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