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点击阅读往期:
一、血浆检查 肠结核约50%病例出现贫血,常出现血沉增快但是无特异性。
二、粪便检查 可见脓细胞或血细胞。
三、结核菌检查 粪便脓液培养结核菌阳性率低,还须注意排除是否由肺结核患者咽下带菌痰液所致。
四、结核菌素皮肤试验、聚合酶链反应检查可做参考。
一、X线检查
X线表现分三个阶段。初期主要是功能障碍的变化,肠管痉挛,蠕动亢进,分泌增多,黏膜增粗紊乱,肠管轮廓皱襞失去正常排列走行,僵硬。中期溃疡形成,广泛浅溃疡或有深溃疡。充盈不佳有缺损或龛影。肠有激惹现象。增殖性肠结核时肠壁增厚狭窄。黏膜皱襞消失,肠腔缩短或有肠管缩短或有肠管梗阻。
结肠双重造影对肠结核细微诊断更有优点,更能反映病理学特征,如溃疡的不同形态及溃疡所致的纤维化变形和萎缩带。回盲部是肠结核的最好发部位,可见盲肠不同程度的缩短呈圆锥样变形,尤其回盲瓣对侧更显著缩短而形成切迹。严重时盲肠收缩受牵扯、回盲部形成直线状而盲肠明显缩小或完全看不到。回盲瓣功能受损往往为闭锁不全。回肠末端的狭窄致使升结肠的界限不清,回盲瓣也可以出现溃疡。
腹腔CT检查有较高的诊断意义。对可疑腹腔结核患者更有价值。
二、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有一定的协助作用,对腹水、腹部肿块有很大的价值,对肠梗阻、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的诊断很有价值。
一、结肠镜检查
肠结核侵犯乙状结肠或直肠时可行乙状结肠镜直观检查,并可行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纤维结肠镜及电子结肠镜更可直观检查整个结肠和回肠末端,对肠结核的诊断非常有用,溃疡边缘不整,可见多样化炎性息肉,肠腔可见狭窄。活检可见干酪样坏死肉芽肿或发现结核杆菌。
二、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对肠结核诊断意义很大,可以发现肠壁的改变,狭窄、肠管僵硬、缩短变形、粘连扭曲。同时也可见腹膜和肠系膜的改变。组织活检可发现结核病理改变。
一、诊断
肠结核患者根据临床表现、体征和X线的典型改变,结合实验室检查一般可以做出诊断。如有下列情况应高度考虑肠结核:①慢性腹痛、腹泻、腹胀以及腹泻便秘交替、脐周或右下腹疼痛,可触及包块、索状物又伴有结核中毒症状;②肺结核患者出现腹胀、隐痛、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等肠道症状者;③不完全肠梗阻或肠梗阻、肠穿孔及类似阑尾炎的急腹症患者;④X线检查有典型肠结核改变者。
通过内镜检查或手术检查活检发现下列一项者可以诊断:①肠壁和肠系膜淋巴结发现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②组织病理切片发现结核杆菌;③活检组织培养结核杆菌阳性;④病变取材接种有结核病变。
二、鉴别诊断
(一)溃疡性结肠炎 与肠结核临床表现相似容易混淆。溃疡性肠炎疼痛较轻,以脐周右下腹为主。病变主要在直肠和乙状结肠。主要依靠X线检查和纤维结肠镜做出诊断。其肠黏膜表现为弥漫性炎症,可见充血、水肿和灶性出血。但无结核性环型溃疡和瘢痕狭窄。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是直肠的变形。
(二)Crohn病 与肠结核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十分相似,常造成误诊,即使做活检也有误诊的可能,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两病的主要区别:①肠结核患者常并发肺结核;②Crohn病引起的不完全肠梗阻、肠瘘、器官脓肿比肠结核更常见;③Crohn病病程长、抗结核治疗无效;④肠结核与Crohn病都以回盲部最常见,但X线检查肠结核多见回盲部的缩短,而Crohn病少见。内镜检查肠结核多见环形溃疡,而Crohn病多见纵形溃疡;⑤肠结核组织活检可见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或结核菌,Crohn病可见肉芽肿改变而无干酪样坏死性及结核菌。
(三)结肠癌 发病年龄高,无结核中毒症状,而消瘦贫血的症状严重,腹块为主要发现。早期肿块可以活动,无明显压痛,质地硬,表面不光滑,常发生肠梗阻。X线检查造影有无充盈缺损,肠腔狭窄,黏膜破坏,累及范围较局限。不侵犯回肠。纤维结肠镜检查和手术探查为诊断手段。
(四)肠恶性淋巴瘤 一般状况恶化迅速,腹块出现较早。常见潜在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胸内淋巴结也可肿大。抗结核治疗无效。纤维结肠镜活检可以确诊。有时需要需剖腹探查明确诊断。
一、一般治疗
根据病人是否有肠梗阻选择饮食情况,注意营养均衡,卧床休息,对症治疗结核中毒症状。
二、抗结核治疗
详见肺结核一节。抗结核治疗的原则同样适用于肠结核,一线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或链霉素)为首选药物,选用3~4种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疗程9~12个月。当对一线药物产生耐药时,应以药敏结果为依据,选择敏感药物治疗。耐药病人疗程要延长至16~24个月。
三、对症处理和外科治疗
不完全性肠梗阻常见,腹痛可用颠茄、阿托品或其他抗胆碱能药物,有时需要胃肠减压以缓解梗阻近端肠曲的潴留,同时需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合并成梗阻、肠穿孔、肠瘘、大量肠出血患者应该选择手术治疗,不完全肠梗阻经内科治疗不能缓解病例应手术治疗。
肠结核的早期病变是可逆的,病灶内血供丰富,结核菌生长旺盛,机体抵抗力强,抗结核药物能够充分发挥作用,避免组织大量破坏,促进病灶完全吸收。但是出现肠梗阻、肠穿孔、肠出血等并发症时对预后有较大的影响。
男,31岁。1989年5月发现右耻区肿块,纤维肠镜检查病理诊断为“克罗恩病”,切片未作抗酸染色检查。以偶氮磺胺吡啶治疗,肿块反而增大。1991年8月改用泼尼松治疗,包块仍未缩小。11月27日出现发热、乏力、盗汗,改为地塞米松治疗。12月20日出现右耻区绞痛、弥漫性腹膜炎,做回肠造瘘、病灶旷置术,病理检查示肉芽肿性结节,部分中央有不典型干酪样坏死,抗酸染色检出大量抗酸杆菌,诊断为肠结核、多发溃疡形成、肠穿孔。开始用三联抗结核治疗,但高热不退,相继出现肺粟粒结核及结核性脑膜炎,病情危重。经加强抗结核治疗,终获痊愈。
讨论:肠结核与克罗恩病从临床症状、好发部位、影像检查等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容易混淆误诊。本例由于误诊,错误地使用糖皮质激素,造成结核播散,后果严重,其教训应予吸取:①克罗恩病的病理改变并无特征性,为了与结核病相区分,切片必须作抗酸染色检查;②克罗恩病用偶氮磺胺吡啶多有一定疗效,该例在2年治疗过程中不见好转,病变扩大,应考虑诊断存在问题;③腹部肠管穿孔前20余天已出现发热、盗汗症状,提示结核病的可能大,再加用地塞米松,直到出现肠管穿孔及结核血行性播散,应吸取教训;④两者鉴别确有困难时,可先行抗结核治疗较用糖皮质激素安全、稳妥;⑤病理检查两者有所区别,病理的误导使临床误诊,故出病理报告应当慎重。
作者: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肺病医学部主任 卢水华
本文授权转载自结核病东方论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