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朝阳耳鼻咽喉头颈平台 发布
一提到“瘤”字,大多数人都认为是肿瘤、是不治之症,禁不住谈“瘤”色变。今天要和大家说的是长在鼻腔里的瘤子——内翻性乳头状瘤。
鼻腔鼻窦内翻乳头状瘤是鼻科最常见肿瘤之一,发病率为0.74/10万,约占全部鼻腔鼻窦肿瘤的0.5%~4%。主要临床特征是具有较高的复发倾向和恶变倾向,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破坏周围解剖结构以及骨质增生或者吸收等表现的骨质重塑特征。
由于其上述的叵测生物学特征,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受到医生的重视。
病因
发病原因至今不明,研究认为内翻性乳头状瘤可能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相关。肿瘤生长可破坏周围组织,根据肿瘤有局部侵蚀破坏力、易复发且有恶变的特点,属上皮组织边缘性肿瘤或交界性肿瘤。
临床表现
多见于50-60岁男性,男性多见。表现为慢性病程,单侧发病,一侧鼻腔出现鼻塞,渐进性加重,合并细菌感染引起阻塞性鼻窦炎时可伴脓涕、头痛和嗅觉障碍等,偶有脓血性涕,或反复鼻出血,伴有出血时,要注意肿瘤是否发生恶变。偶有头痛和嗅觉异常。肿瘤扩大和累及周围结构时可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流泪、牙齿和鼻面部麻木等。有时伴发鼻窦炎和鼻息肉。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好发于以下结构:鼻腔外侧壁、上颌窦、筛窦,其次为额窦和蝶窦、鼻中隔,多数具有1个原发部位。
检查
鼻内镜下检查可见外观呈息肉样或成分叶状,粉红或灰红色,表面不平,触之易出血。鼻窦CT检查表现为单侧鼻窦软组织密度影,鼻腔外侧壁可有骨质破坏,鼻窦间隔模糊。
影像学检查以鼻窦CT和鼻窦增强MRI为主。鼻窦CT检查表现为单侧鼻腔鼻窦软组织密度影,可有骨质增生或者骨质吸收等改变。骨质增生处提示肿瘤根蒂部所在,部分患者因肿瘤长期压迫出现骨质吸收,骨质吸收的部位多发生在筛房间隔或者上颌内侧壁,部分患者可不伴有典型的骨质改变。
在MRI上,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脑回征”这一特征性改变,在T2WI和T1WI增强的图像上脑回征较为明显,同仁鼻科团队的研究结果认为MRI“脑回汇聚”的地方同时也提示肿瘤跟蒂部所在。
治疗
该肿瘤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目前国内外学者认为该肿瘤的复发除了肿瘤自身特性外,还和肿瘤切除部彻底有关,因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强调的是尽可能彻底切除肿瘤,同时要处理肿瘤根基部位的骨质。
当前,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以鼻内镜手术为主,根部肿瘤位置,部分患者需同时配合眉弓入路等外切口。手术方式和入路的选择根据肿瘤所在位置和肿瘤根基部来定,比如:位于上颌窦的肿瘤,肿瘤根基部位于上颌窦前壁时需要泪前隐窝入路,如果肿瘤位于内侧壁可选择保留或者不保留鼻泪管及下鼻甲的鼻腔外侧壁切除手术。
总之,手术原则是彻底切除肿瘤病变,避免复发,而其关键点就在于对肿瘤根基部的处理,各种手术路径的选择也都是围绕着如何优化暴露和处理肿瘤的根基部为中心而实施。
鼻内镜下右侧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手术过程图
预后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按照目前的病理学认识仍属于良性肿瘤,但是,其具有较高的复发倾向,还有一定的恶变倾向,强调早发现,发现后应尽早切除,术后需要终生随访。
常见问题解析
1.病因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相关,那会不会传染给家人呢?
答:很多疾病都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有关,部分人群对人乳头状瘤病毒有易感性。与家人之间没有明显的互相传染风险。
2.内翻性乳头状瘤与鼻息肉的区别在哪里?
答:鼻息肉多见于双侧病变,内翻性乳头状瘤多为单侧发病。当然最终定性还需要靠病理诊断。
3.内翻性乳头状瘤会复发吗?
答:此病易复发,手术彻底清楚病变可降低复发率,还要坚持定期复查。即使有复发,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4.手术需要多长时间?需要住院多长时间?
答:是在全麻下行手术,手术时间大概需要1-2小时,具体时间要根据术中情况。从入院到出院大概需要一周的时间。
5.术后有哪些可能的不适?
答:术后可能有鼻面部胀痛,牙齿和上唇麻木感,鼻腔出血和感染等。术后要避免弯腰低头用力、避免用过热的水洗澡以预防出血,术后早期进食软的食物,酌情使用鼻面部冷敷或者药物等镇痛措施。
6.术后饮食注意些什么?
术后全麻清醒后,予以温凉半流质低盐清淡饮食; 2天后予以高蛋白质、低脂肪、高纤维、易消化饮食。忌食坚硬、辛辣以及过热和易产气的食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