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临终关怀 | 当“孝道”遭遇生命末期

2024-11-08作者:CMT琳资讯
非原创

俗话说“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承老也。”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关爱和赡养视为孝道。孝道是维护家庭伦理,社会稳定的基石,它始终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古有二十四孝甚至化为封建社会道德标准。


今有新版“二十四孝”行为标准《新老人权益保障法》。它的意义在于适应现代社会的特点,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社会参与度和权益保障,促进子女父母之间的互动理解,促进社会和谐。


现代社会的子女更提倡重视“孝生”,淡化“孝死”的新理念。然而,人们往往忽视生命末期的临终患者。临终时,要让孝道在生命末期医疗决策中体现出来,不断探索孝道的广义并达到侍亲善终。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孝道与生命末期医疗决策的关系。


一、生命末期医疗决策的复杂性


01
 临终患者的特殊性


临终患者的身体状况已经限制了各种医疗手段的实施,可能逐渐走向生活不能自理、失去尊严。


患者的就医体验的不同,表达意愿时,也决定了医疗决策的实施方向会与家属的意愿相冲突。


患者对病情认知的不同,期待疾病预后不同。有些患者倾向于生命末期,保持舒适、减少身心痛苦、避免过度医疗;而有些患者希望积极配合治疗来延长生命。


02
 家属的特殊性

家属对临终患者病情的认知程度不同。是否保持理智,提供安全的情感支持因人而异。总是期待“奇迹的结局”、幻想能够“顺利康复出院”逃避死亡话题。


对患者的爱、不舍、内疚、无力感等情感因素,都不能阻止生命末期的到来。倾向于逃避医疗风险,却无限扩大获益的成分。不能做出适合患者意愿判断或采取更舒适的方式,让患者不能走向善终,追求生命质量,反而增加患者身心双重痛苦。


家属恐惧、焦虑、绝望等负面情绪,阻碍患者获得病情知情权,从而采取过度无效治疗行为,以寻求心理安慰。


生命末期医疗决策涉及生命的尊严。尊重患者的自主权、知情权;平衡家庭责任、共同承担决策后果。综合各方面对生命意义思考,对死亡教育思考,这无疑是一个复杂的伦理问题。


二、平衡孝道与生命末期医疗决策


01
 尊重患者意愿,维护患者尊严

患者是医疗决策的核心主体,他们的意愿应该得到充分尊重。特别是家属要敢于面对现实坦然听取患者意愿,互相理解和支持。家庭成员可共同讨论对于生命末期治疗的期望、创造和家庭和谐氛围,做出更有益于患者的决策。

02
 合理利用社会资源

①医生、护士、康复师和社工等专业人员为患者和家属,从各自的角度提供客观的医疗信息和建议,帮助他们了解不同治疗的利弊;咨询伦理委员会或专业的医疗决策咨询机构,可让患者和家属获得更多力量增强信心缓解心理压力。


②家庭共同决策做出的医疗方案适用于医疗保险政策。最大限度地减轻医疗费用负担。个人或家庭对生命末期医疗决策态度、理念、做法有可能不符合社会舆论和理念相冲突时,更多考虑患者的意愿。


03
 家庭共同决策重要性

①家庭成员面对临终患者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需要共同承担医疗决策后果。


②家庭背景不同,注重家庭完整性和个人尊严。家属选择信任专业医疗团队希望在医院得到专业护理照顾,或转入安宁疗护病房得到心灵抚慰。


③患者和家属勇于尝试临终话题的不同体验。有利于家庭关怀方案可行性的实施,帮助患者舒适安详地离开,使亲善终得到圆满。


综上所述,观念意识、有效沟通、医疗决策等都是对亲人的照顾陪伴的一种方式。它们作为孝道的载体贯穿于父母生命中临终末期。是医疗决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希望每个载体的行为结果都能适合患者意愿,“孝”到最后!


生者善别,死者善终。孝道不是放下、放弃,而是我们曾经一起走过!


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综合科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