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六大专场,场场精彩丨2021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大会拉开帷幕!

2021-04-26作者:cmt佳玲资讯
原创 会议



2021年4月23日~24日,为期两天的“2021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大会”在北京正式召开,来自全国各肿瘤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交流学术研究成果,讨论行业发展动向,见证多部指南更新。此次大会包括肺癌、头颈部肿瘤、乳腺癌、妇科肿瘤、泌尿系统肿瘤、黑色素瘤及肉瘤、消化道肿瘤、肿瘤营养治疗、肝胆胰肿瘤、免疫毒性及肿瘤相关疾病管理、血液肿瘤共计11个指南发布专场,各肿瘤领域的与会专家、学者将围绕各指南更新及首次发布要点进行解读和讨论。


指南大会新闻发布会现场报道:聚焦临床、推陈出新——2021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大会在京开幕


大会首日,将相继进行2021 CSCO肺癌诊疗指南发布专场、头颈肿瘤诊疗指南发布专场、乳腺癌诊疗指南发布专场、妇科肿瘤诊疗指南发布专场、泌尿系统肿瘤诊疗指南发布专场、黑色素瘤及肉瘤诊疗指南发布专场共6场会议,现场专家将就诊疗指南更新、发布要点及肿瘤治疗管理给出现场解读。本报记者团队在现场将大会首日精彩内容呈现如下,以飨读者。





开幕式



CSCO指南大会开幕式由CSCO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江泽飞教授主持。


李进教授作为理事长代表北京市希思科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致辞,并对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欢迎与感谢。他指出,近年来,中国学者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贡献了很多中国声音,CSCO指南的制定充分考虑了这些具有中国特色且被国际认可的研究内容,将其融入指南的各个部分,同时,这些中国专家的研究结果与意见观点也成了CSCO指南更符合中国国情的有力保障。随着肿瘤慢病化的不断演变和CSCO指南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未来,CSCO指南的更新和发布的氛围和维度也将更加广阔。最后,李教授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002.jpg


江泽飞教授对2021年CSCO常见恶性肿瘤诊疗指南的历年出版情况、进行了整体介绍。他表示,自2016年,CSCO系列指南的更新与发布已经走到了第六个年头,五年间,CSCO系列指南已经累计发型了近百万册,参与编写专家逾800位。因受到了临床医生广泛的关注和好评,CSCO系列指南已成为中国临床医生日常工作的重要参考书籍。今年共有33部CSCO指南发布,其中更新的指南23部,首次发布指南10部,CSCO指南一如既往地充分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与我国医疗国情,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适性指南。未来,CSCO系列指南将继续出版指南合订本、电子版以及更新部分CSCO AI辅助决策系统。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010.jpg





肺癌专场



肺癌专场是本次大会的第一个专场,由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以及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共同主持。此次专场更新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预计7月正式更新。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017.jpg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021.jpg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019.jpg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023.jpg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

因2021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预计7月出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志杰教授、上海市肺科医院任胜祥教授就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疗进展做了系统梳理。


王志杰教授和任胜祥教授结合2020年指南内容及过去一年的行业研究进展,对早期及驱动基因阳性NSCLC的诊疗进展进行梳理和展示。对于可手术的早、中期原发性NSCLC的治疗,王志杰教授肯定了奥希替尼辅助治疗对早期EGFR突变NSCLC的作用和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在NSCLC新辅助治疗中的作用。同时,他盘点了Ⅳ期驱动基因阳性NSCLC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EGFR、ALK、ROS1、RET、HER2、KRAS等。任胜祥教授表示,对于不可手术的晚期NSCLC,度伐利尤单抗可作为同步放化疗后的巩固治疗。最后,他对驱动基因阴性的非鳞癌NSCLC和Ⅳ期鳞癌的一线、二线治疗的多个研究进行了相关盘点。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026.jpg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028.jpg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

吉林省肿瘤医院柳影教授从小细胞肺癌(SCLC)的诊断和内科的角度对《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进行了解读。她指出,随着免疫治疗和多靶点抗血管药物在SCLC中取得突破性进展,SCLC分子分型初步显现,并开始建立新的治疗格局。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031.jpg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毕楠教授从局部期SCLC放疗、广泛期SCLC前期治疗、放射治疗角度对2021年SCLC指南进行了解读。她表示,放疗是SCLC的重要治疗方式,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1年指南更加注重了对于术后患者的辅助化疗和纵隔淋巴结放疗,对于化疗+同步/序贯放疗的认同也有所提升。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034.jpg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段建春教授该指南的支气管肺/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部分内容进行了解读。段教授对不同时期的Ⅰ级和Ⅱ级推荐治疗方案进行逐一介绍,强调了应当更加支气管肺/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内容。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036.jpg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基巍教授复合型SCLC和转化性SCLC的概念讲起,结合临床特点和发生机制对复合型SCLC和转化性SCLC的治疗更新内容进行再次分析,并入多项中国学者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将具有“中国制造”和“中国特色”的SCLC指南内容。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038.jpg





头颈肿瘤专场



头颈肿瘤专场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郭晔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林岩松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共同主持。本专场更新发布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鼻咽癌诊疗指南》,首次发布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分化型甲状腺癌诊疗指南》。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043.jpg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045.jpg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047.jpg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孙艳教授就此次指南首次添加的原发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阴性鳞癌(SCCUP)相关章节进行介绍。因SCCUP的定义及特点,指南就其诊断方式问题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将检查方式分为不同级别的专家推荐增加指南的应用性。孙教授指出,SCCUP与吸烟、饮酒、HPV都具有强相关性,PET-CT对于发现其隐匿原发病灶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指南也同各大指南一样,肯定了诊断性扁桃体切除术的价值。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050.jpg


郭晔教授就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的免疫治疗的话题发表了相关报告。对于非鼻咽癌来源的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本次指南推荐在一线治疗时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或帕博利珠单抗+顺铂/卡铂+5-FU。对于鼻咽癌来源的此类鳞癌,在一线治疗中增加了卡瑞利珠单抗联合GP方案作为Ⅲ级推荐,以及在二线晚期挽救治疗中增加了特瑞普利单抗作为Ⅱ级推荐方案。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053.jpg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分化型甲状腺癌诊疗指南》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陈立波教授对首次发布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分化型甲状腺癌诊疗指南》进行了解读。他指出,该指南作为国内首部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诊疗指南,内容涵盖外科学、核医学、肿瘤学、内科学、病理学、影像医学和检验医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充分遵循多学科协作和规范化诊疗原则。参考国内外文献,结合我国国情,以表格形式对诊疗方案进行清晰推荐,并对所涉及的关键点给予必要的注释,本指南有望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相关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055.jpg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鼻咽癌诊疗指南》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唐玲珑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杨坤禹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方文峰教授分别从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化疗、晚期鼻咽癌的综合治疗三个方面对《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鼻咽癌诊疗指南》的更新要点做出了解读。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057.jpg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100.jpg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101.jpg

综合三位教授的演讲内容可以看出,2021年鼻咽癌指南在2020年指南的基础上,对许多细节部分进行了扩展,更贴近了我国临床工作。例如,2021指南中将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诊治划分为了转移性鼻咽癌与复发性鼻咽癌两个章节进行针对性的推荐,同时,对于鼻咽癌的手术、免疫治疗等前沿领域单独设立章节进行阐述,并在晚期鼻咽癌的全身治疗推荐中结合我国本土免疫治疗相关药物的试验发表情况进行了相应更新,既为临床医生提供合理用药的依据,又能促进我国创新药物的研发。


整个上午的大会在程颖教授的总结发言后顺利结束。她指出,越来越多的中国研究被纳入指南的制定证据,这标志着我国临床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好。最后,程教授对所有参与研究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并预告了下午会议的内容。





乳腺癌专场



下午的大会内容由乳腺癌专场开启,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王海波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清媛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晓稼教授(从左至右)共同主持了该专场。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104.jpg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

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郝春芳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王坤教授分别从HER2阳性乳腺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和三阴性乳腺癌三类乳腺癌的诊疗进展和推荐方案入手,对此次《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进行了多维度展示和解读。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107.jpg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110.jpg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112.jpg


总的来看,2021版指南在既往的基础上,继续秉承基于证据、兼顾可及、结合专家意见的原则进行了更新,保证了指南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更新亮点就是在病理诊断方面有多项内容加入,同时,增加了HER2低表达的概念,希望为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多治疗手段。2021版指南新增了PD-L1评估标准这一章节,这将有助于确立PD-L1病理检测标准,为后续免疫治疗提供基础。同时,新增了肿瘤残余负荷(Residual Cancer Burden,RCB)评估体系。与MP分级相比,RCB分级更加注重肿瘤的整体的退缩,可以更好地评估疗效。最后,2021版指南新增了真实世界研究模块,以期更为接近真实临床现状,解决临床实践实际问题。





妇科肿瘤专场



妇科肿瘤专场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令英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王莉教授联袂主持。本次专场发布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卵巢癌诊疗指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子宫内膜癌诊疗指南》。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116.jpg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卵巢癌诊疗指南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宁教授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卵巢癌诊疗指南》的更新要点做了相应解读。李教授指出,卵巢上皮癌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病死率居首位,近年来研究进展多、更新快,因此有必要对指南诊疗规范进行进一步更新和推广。她指出对于临床可疑为早期癌患者应该避免穿刺活检,考虑是否需要保留生育能力,晚期则要判断能否实现满意切除肿瘤等。对于卵巢上皮癌患者,遵循规范化诊疗指南十分重要,鼓励更多患者参加临床研究,改善临床模式和患者预后。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118.jpg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子宫内膜癌诊疗指南》

《中国临床肿瘤学(CSCO)子宫内膜癌诊疗指南》目前还未出版,因此,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李力教授根据子宫内膜癌概况、治疗概况、指南更新和临床指南时间四个方案的内容做了演讲汇报。李教授指出,根据国内外常用的NCCN指南和ESGO指南,国内制定了《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临床实践指南》和《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临床实践指南》。此次CSCO诊疗指南也将根据证据等级和推荐级别进行制定,以更准确地应用到临床实践中。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121.jpg





泌尿系统肿瘤专场



泌尿系统专场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何志嵩教授共同主持。本专场更新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肾癌诊疗指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尿路上皮癌诊疗指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123.jpg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肾癌诊疗指南》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盛锡楠教授就本次《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肾癌诊疗指南》更新与要点进行了细致解读。盛教授分别就晚期肾癌的一线治疗、晚期肾癌的二线治疗、肾癌的术后辅助治疗三个层面进行了阐述。通过列举国内、国外包括KEYNOTE-581研究等多项临床试验,他指出,免疫联合治疗已成为晚期肾癌的主要选择,新时期的二线推荐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同时,免疫治疗在肾癌辅助及新辅助治疗中的前景广阔,包括PROSPER研究、IMmotion010研究、RAMPART研究等都为临床实践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可用素材。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126.jpg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尿路上皮癌诊疗指南》

何志嵩教授就本次《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尿路上皮癌诊疗指南》的更新内容进行整体介绍。他表示,本版指南在2020版指南的基础上,新版指南的修改主要集中于围手术期的辅助与新辅助治疗,及晚期肿瘤的辅助治疗。随着多项大型临床研究的揭晓及旧款药物新型适应证的获批,不同类型、不同机制、不同组合的治疗有效性得以证实,如辅助性免疫治疗、免疫联合化疗、抗体偶联药物等,这些在新版指南中均得以体现。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129.jpg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崔传亮教授对此次2021版指南的更新内容进行了进一步解读。他指出,新版指南体现了医学指南的时效性、可靠性与可读性,并纳入了较多国内临床研究数据,体现了我国疾病人群的独特特征,并在专家共识基础上对一些临床实践进行相应修订。结合近一年国际国内在尿路上皮癌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以患者获益最大化为原则,筛选高等级可靠证据或高共识性较低等级证据纳入新版指南,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工作。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134.jpg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

叶定伟教授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的更新内容做了介绍和解读。他表示,本次指南强调了前列腺癌的多学科治疗(MDT)诊疗模式中网络、远程MDT和临床研究的重要性、经会阴活检的优势并推荐了感染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特别值得注意是,本次对于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基因检测、样本类型治疗方案和理念等均进行了修改。同时,指南修改了局部性前列腺癌的适应证以及去势抵抗性患者的分层策略。基于比以往更多的中国学者或基于中国人群的高质量研究,相信2021版指南将为广大泌尿外科医生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并进一步的推动我国前列腺癌诊疗工作更上一层楼!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136.jpg





黑色素瘤及肉瘤专场



黑色素瘤及肉瘤专场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牛晓辉教授共同主持。该专场更新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软组织肉瘤诊疗指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黑色素瘤诊疗指南》。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140.jpg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软组织肉瘤诊疗指南》

北京积水潭医院徐海棠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坚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陈静教授分别从诊断与外科治疗、病理学检查、药物治疗三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此次2021年软组织肉瘤指南的更新内容。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144.jpg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146.jpg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148.jpg


综合三位专家的报告,软组织肉瘤虽然发病率占比较低,但病情相对危急,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明显增加。2021版指南增加了"局部肿瘤“的概念,包括外科治疗前的原发肿瘤和外科治疗后的复发肿瘤两种情况。同时,2021版指南新增了病理学诊断策略,并附录了第五版软组织肉瘤WHO分类(2020)、ICD编码和软组织肉瘤病例规范化报告内容。最后,在横纹肌肉瘤、尤文肉瘤、非特指型软组织肉瘤等特殊类型的肉瘤中,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都在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黑色素瘤诊疗指南》

牛晓辉教授刘基巍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斯璐教授分别就外科进展、辅助治疗进展和晚期治疗进展的内容介绍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黑色素瘤诊疗指南》。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150.jpg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154.jpg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156.jpg


综合来看,2021版CSCO黑色素瘤诊疗指南按照黑色素瘤亚型(皮肤、肢端、黏膜、眼)分类制定,注重遵循美国癌症医学网络(NCCN)指南与中国研究结果相结合的理念,尤其是肢端亚型和黏膜亚型。2021版指南中,在皮肤亚型、肢端亚型和黏膜亚型的术后辅助治疗和晚期治疗的治疗推荐等级方面都做了一定的改动。例如,在黏膜亚型的术后辅助治疗部分将“大剂量干扰素”从Ⅱ级推荐降为Ⅲ级推荐,并删除了PD-1单抗的推荐。


最后,郭军教授进行了总结陈词,并对与会的所有同道表示了真挚的感谢。


微信图片_20210426173158.jpg

整场大会在一片浓厚的学术气氛中顺利结束。大会第二天的精彩实录也已经同步推出,请在资讯列表中查阅。


中国医学论坛报  王淳  撰写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