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正常情况下,成人颅内压一般为≤15 mmHg,当颅内压≥20 mmHg时,认为发生了病理性颅内高压。当颅内压持续≥20 mmHg超过5到10分钟时,则需要要采取干预手段,此时目标是将颅内压降至20 mmHg以下。
颅内压升高可能由很多原因引起,常见原因包括颅内肿块压迫(包括肿瘤、血肿)、脑水肿、脑脊液产生增加、脑脊液吸收减少、梗阻性脑积水、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等。对于发生颅内高压的患者,最重要的一点是对病因治疗以防止颅内压进一步升高。
除了治疗病因外,“脱水疗法”也十分重要。所谓“脱水疗法”,即通过高渗溶液或利尿剂减少脑脊液,降低颅内压。目前,国内外的一线治疗推荐甘露醇,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应用,高渗盐溶液有取代甘露醇的趋势。此外,我国临床上常用的还有白蛋白和甘油果糖。
20%甘露醇
甘露醇用于降低颅内压、治疗脑水肿,目前是指南推荐一线用药,也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脱水剂。其用法为每剂0.25~1 g/kg静脉注射,可以按照患者实际情况每4~6小时重复一次。
根据《甘露醇治疗颅内压增高中国专家共识(2019)》,专家推荐用法为0.25 g/kg 小剂量脉冲式给药,首剂为 10~20 min静脉输入,其后每 4~6 小时 0.25~0.5 g/kg 维持高渗透状态。需要注意的是,甘露醇若连续使用 5 次可能会导致血-脑渗透压梯度逆转。因此推荐甘露醇联合其他降颅内压的药物,以减少甘露醇用量,防止血-脑渗透压梯度逆转。
禁忌:
严重肾损伤者、严重低血容量、脑内活动性出血(正在进行开颅手术除外)、严重肺血管充血或肺水肿、无尿的患者禁用甘露醇。
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1、血管外渗:当浓度大于5%时,甘露醇为发疱剂。
医务人员应确保针头、导管位置正确,推荐使用中心静脉。
2.、液体/电解质紊乱:甘露醇可能导致血容量过多和电解质紊乱;同时甘露醇还有利尿作用,可能导致体液和电解质丢失。
医务人员应监测心脏或肺是否充血,同时监测电解质,并调整剂量以防脱水。
3、肾毒性:高剂量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检测基础肾功能,若伴有肾功能不全需小心使用,若严重肾功能不全禁用。
若出现急性肾小管坏死,立即停药。保持血清渗透压<320 mOsm/L以减少肾毒性。
4、超敏反应:若出现超敏反应,立即停用甘露醇并处理过敏反应。
5、反跳现象:反跳现象是指甘露醇通过血脑屏障,从血中进入脑中,吸引水移向脑,引起颅内压升高。
甘露醇引起反跳现象并不常见,应尽量控制输注速度,且连续不要超过5次,则反跳现象大大减小。
高渗盐水
随临床证据越来越多,高渗盐水的优点逐渐被发现,其推荐使用的地位也逐渐超过甘露醇。例如,高渗盐水降低颅内压幅度、持续时间均优于甘露醇,同时其不良反应也更少。
然而,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给出最佳推荐剂量。目前来看,被接受的浓度及剂量主要有三种:3%高渗盐,首剂30~50 ml/hr,调整剂量使血钠维持在145~155 mEq/L;23.4%高渗盐水在2~20 min内中心静脉注射15~60 ml;7.5%高渗盐水,当颅内压超过25 mmHg时给2 ml/kg注射时长为20 minutes。其中,3%高渗盐临为床上最常用的。
禁忌:
高渗尿、高钠血症、体液潴留的患者禁用。
肝硬化、水肿、心衰、高血压、肾功能异常患者慎用。
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1、血管外渗:浓度>1%时有血管刺激作用,浓度更高时有类似发疱的作用,该不良反应呈浓度相关。
医务人员应确保针头、导管位置正确,推荐使用中心静脉。
2、渗透性利尿剂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尤其当输注过快、周期过长时。例如,肾前性肾功能障碍、充血性心功能障碍、渗透性脑病。
监测肾功能、心功能,观察是否出现脑部疾病。
3、高钠血症
医务人员应监测电解质。
人血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在临床上也是常用的脱水治疗药物,《中国重症脑血管病指南(2015)》、《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2019)》、《脑出血后脑水肿管理专家共识(2017)》都推荐了白蛋白单独或联合其他脱水剂用于减轻脑水肿,但目前仍缺乏强有力的实验证据。国外关于脑水肿的指南尚未提及白蛋白。国内指南中推荐其用法为:急性期20%白蛋白10~20mg/d。
禁忌:
严重贫血、心衰、体液潴留风险(例如肾功能不全导致血容量增加)者禁用。
肝功能、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因为蛋白质可能会加重氮质血症、脑水肿等。
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1.超敏反应
若出现超敏反应,立即停用白蛋白并处理过敏反应。
2.凝血异常
监测凝血指标
3.电解质紊乱
监测电解质、纠正紊乱
4.循环系统衰竭:心衰、呼吸衰竭
监测相关指标
5.人血白蛋白属于血液制品,有疾病传染的风险。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血液制品相关规定,筛查献血者是否有传染性疾病
甘油果糖
甘油果糖主要成分为甘油、果糖和氯化钠,也属于渗透性脱水剂。相比于甘露醇,甘油果糖降脑内压的起效慢、幅度小,但其优点为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少。且果糖可以为脑代谢供能,又不影响血糖水平。甘油果糖用法为250~500 ml/剂,滴速250 ml/1-1.5hr,每日1~2剂,共1~2周。
禁忌:
遗传性果糖不耐受、高钠血症、心功能不全、无尿和严重脱水者禁用。
妊娠及哺乳期用药安全性尚不明确,不推荐使用。
不良反应:
甘油果糖总体来说不良反应较少,且轻微。其体液、电解质紊乱发生率相对较低,药物对静脉刺激小,无反跳现象。
但当快速、大量静脉输注时,可能产生乳酸中毒。
来源:神经新前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