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全新‘协和经验’助力,
30天强化神经科基本功”系列文章
持续更新中~~~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朱以诚教授团队
精心总结临床干货,报名更可解锁多重福利。
周围神经超声的临床应用
作者&审稿专家:
北京协和医院 胡南 牛婧雯 周立新
周围神经超声是超声技术在周围神经中的应用,通常需要使用高频探头(≥12 mHz)来对周围神经走行浅表区域的形态学特征进行测定,又称为高频神经超声。
与神经传导速度技术着重于神经功能测定不同,周围神经超声是一种简便、实时、无创的神经结构评估工具,二者从不同维度对周围神经病变进行评估,为相互补充的作用。
高频神经超声主要从两个角度对周围神经进行评估,包括垂直于神经走行的横截面和平行于神经走形的纵切面,以前者应用较多。在正常周围神经,横截面通常表现为蜂窝样结构,包括低信号的神经纤维束和高信号的神经束膜,以及高信号的神经外膜(图1):
图1 健康人群正中神经示意图
目前临床关注的周围神经超声指标主要为周围神经横截面积(CSA),即通过估测高回声神经外膜内神经的横截面积来评价神经是否增粗。国内外各大医疗机构已建立正常人各根神经测量点及相应正常值,因测量方式、人口学因素影响存在差异。
除此之外,其他可观察的内容包括周围神经形态变化的分布、神经束结构回声和形态、神经内外血流信号变化、神经自身或邻近占位病变、神经弹性改变等。
本文详解了周围神经超声在周围神经卡压征、炎性周围神经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的临床应用。
活动页面累计3天签到打卡,可获得《中国医学论坛报》2023年半年数字报
活动页面累计7天签到打卡,可获得《中国医学论坛报》2023年全年数字报
活动页面累计12天签到打卡,可获得电子学习证书
每3天限时解锁一篇“协和神经科基本功”第一季热文
第30天解锁40部神经领域指南/共识资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