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5年4月25日—30日,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于美国芝加哥盛大召开。本次年会上,头颈部肿瘤研究亮点纷呈,多种创新性免疫疗法崭露头角,为头颈部鳞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其中,KEYNOTE-689研究的首次中期分析结果在会议上首次展示,证明围术期免疫治疗策略给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生存获益,引发全球关注。值此学术革新之际,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特邀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郭晔教授,深入解读AACR年会头颈肿瘤领域的前沿进展,剖析创新疗法的临床转化前景,为国内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与创新思路。
在本次AACR年会中,您对哪项头颈肿瘤的相关研究印象最为深刻?
郭晔教授:
AACR年会是极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始终聚焦创新治疗策略,涵盖诸多早期研究。今年AACR年会公布了许多临床研究的结果,其中KEYNOTE-689研究引发业内高度关注。
KEYNOTE-689研究1设计针对局晚期可切除头颈部鳞癌患者,对比围手术期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相较于传统治疗方案(手术+术后放疗)的疗效。结果显示,围手术期帕博利珠单抗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无事件生存(EFS)。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公布的仅为首次期中分析结果,总生存期(OS)数据及各亚组分析结果仍需等待后续数据的成熟与披露。
您认为KEYNOTE-689研究对于局部晚期头颈鳞癌围术期的临床实践有哪些影响?
郭晔教授:
KEYNOTE-689研究对局部晚期可切除头颈鳞癌的治疗策略演进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既往针对这部分患者通常采用根治性手术联合术后辅助放疗的方案,临床实践中会根据淋巴结包膜外侵、切缘阳性等术后高危因素,决定是否在放疗期间联合化疗。需要注意的是,既往多项研究尝试在新辅助治疗阶段引入化疗方案,但很多因未能完成入组或未达到主要研究终点而宣告失败。
相比之下,KEYNOTE-689研究采用围术期免疫治疗策略:术前两周期帕博利珠单抗新辅助治疗、术后放疗(±顺铂)联合帕博利珠单抗辅助治疗以及后续9个月帕博利珠单抗单药辅助治疗。该方案不仅显著改善了CPS≥1人群的EFS,更在全人群分析中展现出EFS获益,达到主要研究终点,这一成果令人备受鼓舞。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此研究入组患者中约75%为ⅣA期患者,这类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大约为30%~40%,而本研究中全人群的3年EFS率接近60%(中位随访时间38.3个月),这标志着治疗效果的实质性提升。
此外,该研究入组的患者中约60%为口腔癌,约20%为喉癌。尽管国内临床实践中下咽癌占比相对更高,但是此研究与我国局晚期头颈鳞癌的疾病分布基本吻合。随着未来该研究全文的正式发表及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适应证获批,该方案将对我国局晚期可切除头颈鳞癌的围手术期免疫治疗格局产生积极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转化价值。
本次会议还有哪些您感兴趣的创新药物临床研究?
郭晔教授:
首先值得关注的是新型凋亡抑制蛋白(IAP)拮抗剂Tolinapant联合放疗的Ⅰ期研究2。值得注意的是,此前IAP抑制剂联合同步放化疗的临床研究因未达主要终点而终止,使得这一曾被寄予厚望的放疗增敏策略遭遇挫折。此研究采用新型IAP抑制剂,初步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其放疗增敏效应及生存获益仍需后续临床研究验证。我们期待这类药物能够克服第一代药物的传统弊端,在临床研究中打破瓶颈,取得更好的结果。
另一项值得关注的VELOCITY-HNSCC研究3是针对复发/转移性头颈鳞癌患者(R/M HNSCC)的随机Ⅱ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TIGIT抑制剂Domvanalimab联合PD-1抑制剂Zimberelimab及化疗的疗效与安全性。尽管TIGIT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领域屡遭折戟,但其在头颈部鳞癌的疗效仍然值得期待,业界密切关注其数据的后续公布。
第三项研究则是针对CPS≥1的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患者的Ⅰb期剂量扩展研究4,旨在评估当前标准治疗方案——帕博利珠单抗与靶向CD137和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的双特异性抗体联用的初步疗效。
CD137(即4-1BB)作为共刺激受体可激活T细胞功能,是被广泛研发的免疫检查点激动剂,但其在临床研究中常伴随明显毒性反应,此研究则通过构建双特异性抗体结构降低抗体亲和力,从而优化其安全性特征。FAP在头颈部鳞癌中扮演重要角色。多项研究显示,在联合免疫治疗期间,FAP高表达所介导的免疫抑制效应会促使免疫微环境朝着不利于免疫治疗的方向转变。因此,同时靶向CD137和FAP的双重作用机制不仅能调节免疫微环境,还能进一步激活T细胞功能,进而在与传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用时,形成协同增效的治疗格局。
总之,小样本随机研究的研究结果值得期待,但最终疗效验证仍需通过后续Ⅲ期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系统性评估,以全面确认该治疗策略在头颈部鳞癌领域的转化价值。
总体而言,当前头颈鳞癌免疫治疗的研发呈现出多维突破、精准探索的蓬勃态势。KEYNOTE-689研究通过围术期免疫治疗策略,在Ⅲ期临床研究中验证了帕博利珠单抗对局晚期可切除头颈部鳞癌患者的生存获益,为临床实践注入了免疫新动能。此外,新型IAP拮抗剂的放疗增敏潜力、TIGIT抑制剂联合PD-1抗体的协同效应,以及CD137/FAP双抗的免疫微环境重塑机制,共同勾勒出多维突破的科研图景。展望未来,头颈肿瘤免疫治疗将进入精准调控与联合创新的新纪元。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不断深化、联合治疗模式的大胆探索以及新型靶点的积极拓展,治疗模式将持续纵深发展。随着更多数据的成熟披露,我们期待更多创新药物和治疗方案能在克服现有挑战后,取得卓越的临床疗效,为患者带来更显著的生存获益和更优质的生存体验。
专家简介
郭晔教授,主任医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新药一期临床试验中心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前任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医促会鼻咽癌防治分会副主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参考文献:
1.2025 AACR,Abstract CT001.
2.2025 AACR,Abstract CT037.
3.2025 AACR,Abstract CT213.
4.2025 AACR,Abstract CT110.
声明:
本资讯由默沙东医学团队编辑提供,旨在用于医学专业人士间的学术交流,请勿随意转发或转载。文中相关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治疗建议。医学专业人士对文中提到的任何药品进行处方时,请严格遵循该药品在中国批准使用的说明书。默沙东不承担相应的有关责任。
文字审批码:MI-PD1-7293-CN
Exp.date 2025.5.31
本文由郭晔教授审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