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妊娠并发症——流产
导读:自然流产是妊娠期的常见并发症。早期流产病因复杂,特别是复发性流产给女性身体及精神健康造成损害,是临床诊治的难点,也存在不少的误区。 |
概述
(一)定义及分类
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 000g而终止妊娠者,称为流产(abortion)。发生在妊娠12周前者,称为早期流产;据报道,50%~70%的早期自然受孕会发生丢失,多数发生于末次月经后第1个月。而发生在妊娠12周及之后者,称为晚期流产。
流产又分为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临床上能识别的自然流产发生率为15%~25%;第1次妊娠时,自然流产发生率为11%~13%。有1次自然流产史者的流产率为13%~17%。2次自然流产后,流产的复发风险约为第1次的3倍,发生率达38%。本节将讨论自然流产。
(二)病因及影响因素
1.胚胎因素 胚胎染色体异常是早期流产最常见的原因,占50%~60%;在晚期流产中仅占5%。染色体异常包括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除遗传因素外,感染、药物等因素亦可引起胚胎染色体异常。
2.母体因素
(1)全身性疾病:孕妇患全身性疾病,如严重感染、贫血或心力衰竭、血栓性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慢性肝肾疾病或高血压、生殖道感染等,均可导致流产。TORCH感染虽对孕妇影响不大,但可感染胎儿导致流产。
(2)生殖器官异常:为晚期流产的主要原因。子宫畸形,如子宫发育不良、单角子宫、子宫纵隔等;子宫肌瘤,如黏膜下肌瘤及某些壁间肌瘤;以及子宫腺肌瘤、宫腔粘连等,均可影响胚胎着床、发育,而导致流产。分娩、人工终止妊娠造成的宫颈裂伤,一些宫颈手术可能损伤宫颈括约肌功能,均可导致宫颈功能不全而流产。
(3)内分泌功能异常:女性内分泌功能异常,如黄体功能不足、甲状腺功能减退、高催乳素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等,均可导致流产。
(4)妊娠期应激与不良习惯:妊娠期无论严重的躯体(手术、创伤、性交过频)或心理(过度紧张、焦虑、恐惧、忧伤等精神创伤)的不良刺激,均可导致流产。孕妇吸烟、酗酒、吸毒等不良习惯,均可导致流产率增加。
(5)免疫功能异常:若夫妇的HLA位点相同频率高,相容性过大,可以造成母体封闭性因子不足,胎儿受到免疫排斥而发生流产。母儿血型不合、孕妇抗磷脂抗体产生过多、抗精子抗体的存在,亦是自然流产的高危因素。
3.环境因素 过多接触放射线和砷、铅、汞、镉、苯、甲醛、环氧乙烷、杀虫剂等化学物质,均可能引起自然流产。
临床表现
(一)临床症状
自然流产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停经后阴道流血和腹痛。早期流产时,妊娠物排出前胚胎多已死亡,绒毛与蜕膜剥离,血窦开放,出现阴道流血,剥离的胚胎和血液刺激子宫收缩,产生阵发性下腹部疼痛,胚胎及其附属物完全排出后,子宫收缩,血窦闭合,出血停止。晚期流产临床过程与早产相似,胎儿娩出后胎盘娩出。
(二)妇科检查
先兆流产可见阴道内血性分泌物或积血。难免流产可见宫颈口扩张,或有羊膜囊膨出;不全流产可见妊娠物堵塞于宫颈口。子宫不同程度长大。合并感染者子宫、双侧附件有压痛,附件区有增厚或包块。
(三)临床类型
按自然流产发展的不同阶段,分为以下临床类型:
1.先兆流产(threatened abortion) 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常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无妊娠物排出,随后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妇科检查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经休息及治疗后大多数症状消失,可继续妊娠。
2.难免流产(inevitable abortion) 在先兆流产基础上,阴道流血量增多,阵发性下腹痛加剧,或出现胎膜破裂。妇科检查宫颈口已扩张,有时可见胚胎组织或胎囊堵塞于宫颈口内。流产不可避免。
3.不全流产(incomplete abortion) 难免流产继续发展,部分妊娠物排出宫腔,还有部分残留于宫腔内或嵌顿于宫颈口处,影响子宫收缩,容易导致大量出血,甚至发生休克。
4.完全流产(complete abortion) 妊娠物已全部排出,阴道流血逐渐停止,腹痛逐渐消失。妇科超声提示子宫腔内无组织残留。
此外,流产还有以下3种特殊类型:
1.稽留流产(missed abortion) 又称过期流产。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但是仍滞留于宫腔内未能及时自然排出者。
2.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 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3次及以上的自然流产。
3.流产合并感染(septic abortion) 以上各种类型流产过程中,若阴道流血时间长,有组织残留于宫腔内,有可能引起宫腔感染,常为厌氧菌及需氧菌混合感染,严重感染者可扩展为盆腔炎、腹膜炎、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
诊治
(一)辅助检查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多能作出流产的初步诊断。尚需进一步辅助检查明确诊断。
1.超声检查 超声观察妊娠囊大小、有无胎心搏动,宫腔内有无液性暗区等。超声检查同时需观察有无附件占位及盆腹腔积液,以利于与异位妊娠等疾病鉴别。
2.妊娠试验 连续测定血β-hCG的水平,有助于妊娠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正常妊娠6~8周时,血β-hCG应以每天66%的速度递增,若48小时增长速度<66%,则提示妊娠预后不良。
3.孕激素测定 测定血孕酮水平,能协助判断先兆流产的预后。
防治要点
(一)预防措施
通过详细询问既往流产病史、妇科查体、遗传学筛查及诊断、内分泌检查、免疫学检查等,对有RSA病史妇女进行病因筛查及治疗,是避免发生再次流产的关键。
1.遗传学检测 对夫妇进行外周血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必要的基因检测,检测结果异常者需进行遗传咨询,评估再次妊娠风险。
2.激素监测 对RSA患者妊娠后每周检测β-hCG水平1~2次。有研究显示,RSA者常规补充黄体酮可显著降低流产的发生率。已经确诊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RSA患者均需接受甲状腺激素治疗,建议当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3个月后再考虑妊娠。妊娠期坚持服用甲状腺激素,使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控制在正常水平,并可适当补充碘剂。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未得到控制之前应采取避孕措施,于计划妊娠前3个月尽可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3.RSA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筛查及治疗
(1)RSA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筛查常用于检测血栓前状态的指标包括:①血小板聚集试验、D-二聚体、蛋白C、蛋白S、FⅫ、抗凝血酶Ⅲ、凝血时间等。②相关自身抗体,如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A)、抗β2-糖蛋白1(anti-β2-glycoprotein Ⅰ,β2GPⅠ)抗体、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LA)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
(2)RSA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治疗:治疗血栓前状态的方法包括低分子量肝素单独或联合阿司匹林用药。低分子量肝素一般用法为5 000U皮下注射,1~2次/d。检测血β-hCG确诊妊娠即可开始用药,在终止妊娠前24小时停止使用。在治疗过程中需监测胎儿发育、血栓前状态相关的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对于获得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通过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可对治疗患者血栓前状态取得一定疗效。
4.宫颈环扎术预防晚期流产 内容详见早产章节。
5.抗凝治疗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可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有RSA病史及有1次及以上妊娠10周后流产者,在确诊妊娠后可给予肝素抗凝治疗,直至分娩前停药;对于有血栓病史的RSA患者,应在妊娠前就开始抗凝治疗。抗凝治疗应持续至产后6~12周,既往有血栓病史者,产后可改用华法林。
6.其他不良影响因素 避免其他不良因素影响,如有害化学物质的过多接触、不良心理因素、过重的体力劳动、吸烟、酗酒、饮用过量咖啡、滥用药物及吸毒等不良嗜好。
(二)治疗原则
根据临床类型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1.先兆流产 黄体功能不足者,可给予孕激素制剂治疗。可选用口服孕激素或肌内注射黄体酮;阴道流血的患者应谨慎使用黄体酮阴道制剂。若治疗过程中,临床症状加重、血β-hCG水平持续不升或者下降,复查超声检查显示无胎心或胎心消失,考虑流产不可避免,应停药并终止妊娠。此外,休息、禁性生活、稳定情绪等,均有利于先兆流产的治疗。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者,需及时补充甲状腺素治疗。
2.难免流产 一旦确诊,应尽早使胚胎及胎盘组织完全排出。对妊娠物应仔细检查,如有可能争取做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这有助于明确流产原因。
3.不全流产 由于部分组织残留宫腔或堵塞于宫颈口,易引起子宫大量出血。应尽快行刮宫术或钳刮术,清除宫腔内残留组织。阴道大量出血伴休克者,应同时输血、输液,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4.完全流产 流产症状消失,超声检查证实宫腔内无残留物,若无感染征象,不需特殊处理。
5.稽留流产 应及时终止妊娠。需警惕流产稽留时间过长,发生凝血功能障碍,造成严重出血。处理前应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并作好输血准备。伴凝血功能异常者,需纠正凝血功能后再终止妊娠。
6.流产合并感染 治疗原则为控制感染的同时尽快清除宫内残留物。若阴道流血不多,先选用广谱抗生素,待感染控制后再行刮宫术。若阴道流血量多,静脉滴注抗生素及输血的同时,先用卵圆钳将宫腔内残留大块组织夹出,使出血减少,不可用刮匙全面搔刮宫腔,以免造成感染扩散。术后应继续采用广谱抗生素,待感染控制后再行彻底刮宫。若已合并感染性休克者,应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病情稳定后再行清宫术。
专家点评:胚胎染色体异常及黄体功能不全是早期流产的常见原因;子宫异常是晚期流产的常见原因。不同临床类型流产的处理原则不同。对有RSA病史妇女进行病因筛查及治疗,是预防再次发生流产的关键。 |
来源:人卫妇产科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