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发热伴肌痛,“源头”从何来?|今日病例

2023-07-20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非原创

一、病史简介

   

男性,67岁,上海人,2023-06-05入中山医院感染病科。

主诉:发热伴四肢肌肉疼痛3周。

现病史

  • 2023-05-15 无诱因出现发热,T 39 ℃,伴四肢酸痛、乏力,无寒战,无咽痛、咳嗽咳痰、腹痛腹泻,尿急尿频尿痛。自服退热药物效果不佳。

  • 2023-05-29 外院查WBC 23.76×10^9/L,N 88.2%,CRP 187.6 mg/L,PCT 0.5 ng/ml,肝肾功能正常,胸腹部CT未见异常,予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抗感染,体温可降至37.3 ℃,仍反复发热。

  • 2023-06-03 至我院急诊就诊,查白细胞26.46×10^9/L,N 89.7%,Hb 122 g/L,CRP>90 mg/L, PCT 0.7 ng/ml,白蛋白29 g/L,肌酐60 μmol/L,Na 127 mmol/L,K 3.9 mmol/L,D-二聚体1.37 mg/L,ANA、ANCA及肌炎抗体谱阴性,予厄他培南1 g qd+多西环素0.1 g q12h抗感染。为明确发热原因2023-06-05收入中山医院感染病科。

  • 自患病以来,精神、胃纳一般,夜眠差,二便无殊,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及个人史:有2型糖尿病,目前口服二甲双胍+伏格列波糖治疗。否认高血压、冠心病。否认结核、乙肝等。否认手术、药物过敏等。


二、入院检查(2023-06-05)

【体格检查】 

  • 39.2 ℃,P 110次/分,R 20次/分,BP 125/77 mmHg

  • 查体:神志清,精神尚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率110次/分,律齐,未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轻度水肿。上肢近端肌力V级-,远端肌力V级,下肢近端肌力V级-,远端肌力V级,四肢活动不受限,无法下地行走,脑膜刺激征阴性,病理征阴性。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WBC 24.58×10^9/L,N 88.9%,Hb 118 g/L,Plt 451×10^9/L;

  • 炎症标志物:hsCRP 392 mg/L,ESR 110 mm/H,PCT 0.58 ng/ml;

  • 生化:ALT/AST 30/24 U/L,Alb 31 g/L,SCr 50 μmol/L,LDH 150U/L,CK 13 U/L;

  • IgG 7.34 g/L,D-二聚体1.35 mg/L,BNP 368 pg/ml,铁蛋白>2000 ng/ml;

  • T-SPOT.TB 抗原A/B  0/0;G试验 99,GM试验、隐球菌荚膜抗原、EBV-DNA、CMV-DNA阴性;

  • 糖化血红蛋白7.0%,自身抗体、肿瘤标志物阴性,甲功正常;

  • 细胞免疫:CD4/CD8 2.1,CD4 418 cells/μl,CD8 202 cells/μl;

  • 血气分析(不吸氧):pH值 7.45,PaO2 68 mmHg,PaCO2 38 mmHg。

【辅助检查】

  •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

  • 心脏超声:未见异常。


三、临床分析


病史特点:患者老年男性,亚急性病程,主要表现为发热、四肢肌肉酸痛、乏力,T 39 ℃,查白细胞、中性比、CRP明显升高,常规抗细菌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考虑如下

  1. 风湿性疾病:老年男性,有高热伴肌肉酸痛,以近端外侧肌肉为主,影响下地行走,炎症标记物明显升高,CK及自身抗体阴性,需考虑风湿性多肌痛可能,可进一步完善PET/CT、肌电图等进一步鉴别。

  2. 肿瘤性疾病:患者年龄较大,以高热、乏力起病,予抗菌药物治疗不佳,虽肿瘤标志物均正常,CRP明显升高,且胸腹部CT未见异常,仍需考虑血液系统肿瘤的可能,可进一步完善影像学检查以及活检等以明确。

  3. 感染性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多为亚急性起病,抗生素治疗后体温反复波动,PCT轻度升高,需警惕该病可能,经体表心脏超声未见明显瓣膜赘生物,必要时行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查以排除。其他隐匿部位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深部(肝或肾周)脓肿,患者无明显头痛,腹部CT未见异常,可行头颅及腹盆部MRI以排查。


四、进一步检查、诊治过程和治疗反应
  • 2023-06-06 予美罗培南1 g q8h静滴抗感染。

  • 2023-06-06 行PET/CT:四肢肌肉多发糖代谢异常增高灶,炎性病变可能。


图片


  • 2023-06-08 血mNGS(06-06送检):阴性。

  • 2023-06-08 颞动脉超声:双侧颞动脉内中膜增厚(右侧IMT 0.5~1.3 mm,左侧IMT 0.5~1.2 mm)。

  • 2023-06-09 请整形外科会诊,行右侧颞动脉活检。

  • 2023-06-10 血培养(06-05送检):阴性,予停用美罗培南。

  • 2023-06-10 病理:(颞动脉)活检动脉壁,部分区内膜增厚,肌层及外膜层可见到较多的淋巴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形态学提示动脉炎症性病变。


图片


  • 2023-06-10 考虑巨细胞动脉炎(颞动脉炎),予甲泼尼龙40mg qd静滴治疗。


图片


  • 2023-06-13 体温逐渐降至正常,肌肉酸痛较前好转,复查CRP 39 mg/L,血沉25 mm/H。

  • 2023-06-14 肌电图:右侧C5/6节段慢性神经根损害电生理表现。

  • 2023-06-16 可自主坐起行走,胃纳改善,体温平,予出院,嘱风湿科和感染病科门诊随访。


图片


出院后随访

  • 2023-06-30 患者无发热、肌痛,复查CRP 0.7 mg/L,血沉14 mm/H,继续口服甲泼尼龙治疗。


五、最后诊断与诊断依据

最终诊断

巨细胞动脉炎(颞动脉炎),合并风湿性多肌痛可能

诊断依据

患者老年男性,以发热伴四肢酸痛起病,以近端外侧肌肉为主,影响下地行走,炎症标志物CRP及血沉明显升高,血培养阴性,PET/CT示四肢肌肉多发糖代谢异常增高灶,颞动脉超声见双侧颞动脉内中膜增厚,颞动脉活检病理见动脉壁部分区内膜增厚,肌层及外膜层可见到较多的淋巴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结果提示动脉炎症性病变。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体温平,症状明显好转。结合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及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故明确诊断。


六、经验与体会
  1. 巨细胞动脉炎(Giant cell arteritis,GCA)又称霍顿病和颞动脉炎,是一种累及中动脉和大动脉的慢性炎性疾病,是最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衰老是发生GCA的最大的危险因素,该病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其中70~79岁达到峰值,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2/1~3/1),主要累及主动脉弓发出的动脉分支,临床表现与受累动脉炎症有关,可有头痛、发热、视力下降/黑矇等,严重者可发生不可逆的视力丧失。颞动脉活检仍是诊断巨细胞动脉炎的主要方法,需取一段颞浅动脉用于组织病理学检查。病理表现为动脉壁炎症,主要由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可形成肉芽肿和多核巨细胞。该患者老年男性,以发热伴肌痛起病,炎症指标升高,通过颞动脉活检病理以确诊。

  2. 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a,PMR)的特征为肩部、骨盆带、颈部和躯干疼痛和晨僵。PMR与GCA密切相关,有40%~50%的GCA患者存在PMR。PMR临床病程的任何时间点,包括起病时、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或治疗停止后,均有可能出现GCA。故对于疑似或确诊为PMR的患者,须通过临床评估判断有无GCA,如新发头痛、视力障碍或咀嚼时颌痛。该患者亚急性起病,以近端外侧肌肉受累为主,影响下地行走,自身抗体阴性,故需考虑合并PMR的可能。

  3. 既往使用最广泛的GCA分类标准是由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于1990年制定。2022年,ACR和欧洲风湿病协会联盟(EULAR)对GCA分类标准进行了更新,其采用了包含临床、实验室、影像学和活检标准在内的加权算法。应用该分类标准时,应先排除类似血管炎的其他诊断。诊断的必要条件:确诊时年龄≥50岁。最终的标准项目和权重包括:颞动脉活检显示血管炎或超声上有晕征(5分);血沉≥50 mm/H或C反应蛋白≥10 mg/L、突然失明(各3分);肩部或颈部晨僵、下颌或舌头活动不利、新发颞部头痛、头皮压痛、血管检查颞动脉异常、影像学上双侧腋窝受累、PET/CT显示主动脉代谢增高(各2分)。确诊标准:上述10项累计得分≥6分。该标准的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94.8%。




作者:骆煜 金文婷 马玉燕

审阅:胡必杰 潘珏

来源:SIFIC感染视界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