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0年11月12~15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东省抗癌协会承办,国际抗癌联盟(UICC)、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协办的2020中国肿瘤学大会(CCO)在广州隆重召开。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邀请多名国内肿瘤领域专家学者亲临直播间,解读前沿进展,梳理临床思路,分享实践经验,共谋发展未来。本期带来河南省肿瘤医院刘莺教授的访谈精粹,以飨读者。
刘莺教授:晚期肠癌的治疗是临床医生和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控制症状、延长生存、改善生活质量是晚期肠癌治疗的整体目标。肠癌经初步诊断后,制定诊疗策略时应重点考虑以下三个因素:第一,分析肿瘤本身的特点,包括原发肿瘤的部位和肿瘤的分子分型,完善RAS基因、BRAF基因、MMR/MSI状态的检测等以指导精准治疗的方向;第二,评估患者的身体素质、一般状况、治疗意愿和经济条件;第三,兼顾治疗药物的疗效和临床可及性。
通过合理实施诊疗策略,进行一系列转化治疗后尽可能使晚期肠癌患者达到切缘阴性(R0切除)或无疾病状态(NED),减少患者肿瘤负担,延长患者生存。对于不可手术的患者,在解救治疗阶段,应从全程管理的理念出发,通过多学科团队协作(MDT)制定个体化临床诊疗方案,合理排兵布阵,完善一线、二线及后线治疗,推进局部联合系统治疗,使患者获益最大化。
刘莺教授: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晚期结直肠癌的三线治疗取得诸多进展,以瑞戈非尼为代表的药物生存获益显著,已成为国内外众多指南一致推荐的晚期肠癌三线治疗标准方案,使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晚期肠癌的后线治疗无论使用单药还是联合化疗,总体有效率均未达到15%,获益相对有限;此外,晚期肠癌患者进行有效的多线治疗后,生存获益可达40个月,然而针对结直肠癌的化疗药物主要局限于奥沙利铂、伊立替康和5-氟尿嘧啶,在多线治疗中有限的化疗药物“轮番上阵”,导致药物毒性的蓄积,不仅影响患者的健康,降低生活质量,而且引发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抵触情绪。因此,Chemo-break在晚期肠癌三线治疗的需求日益凸显。
以瑞戈非尼为代表的TKI类药物实现了晚期肠癌三线治疗Chemo-break的新格局,不仅安全可控,提供了良好的疾病控制率,而且口服给药便利,切实延长患者生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此外,瑞戈非尼已进入我国医保目录,极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使更多的晚期肠癌患者能够实现全程获益。
刘莺教授:目前已有的TKI类药物不良反应与生存获益之间相关性研究的数据大多来源于随机对照试验(RCT)的亚组分析,或真实世界数据的搜集。二者之间的正相关性并非前瞻性研究的结论,因此不具有很高的论证强度。
与传统的化疗药物相比,以瑞戈非尼为代表的TKI类药物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可控。且瑞戈非尼口服给药,使患者能够居家治疗,避免长期住院,大大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
在肠癌患者居家治疗中,首先,临床医生应熟悉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并积极干预;第二,医患之间应建立有效的院外管理体系,通过沟通和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确保治疗的可持续性;第三,加强患者健康宣教,提升疾病治疗的科学理念,助力患者重塑信心。通过不断推进医患之间良好的沟通与配合,使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从而切实提高患者的生存获益。
(本文由刘莺教授审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