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可怕!非小细胞肺癌竟能转化成小细胞肺癌!这类患者尤需注意!

2021-04-29作者:cmt佳玲资讯
支持护理和治疗的相关问题非原创

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其中,NSCLC占了超过八成,包括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等。SCLC患者数量较少,但相比NSCLC,其进展迅速,治疗手段有限,生存期短,即使在靶向、免疫治疗兴起的今天也算得上是个“噩梦”。

确诊患上NSCLC的患者或许会暗自侥幸,特别是服用靶向药的患者,虽然不幸患上癌症,但万幸是相对较好的病理类型。

然而,NSCLC和SCLC的界限并没有那么绝对,甚至,在服用靶向药的患者中,NSCLC也可能转化成SCLC!也称“转化型SCLC”。

转化型SCLC与经典的SCLC在病理形态、分子特征、临床表现及药物敏感性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但又不能完全被归类为经典SCLC,因此,有的学者也认为其是为一种新的SCLC亚型。

转化是如何发生的?

近年来,NSCLC的治疗以EGFR抑制剂靶向治疗为主,却始终绕不开耐药问题!几乎所有接受EGFR靶向药治疗的患者最终都不可避免地发生耐药,其中耐药的机制多种多样,大部分是发生了其他基因突变。


然而,存在大约5%~14%的患者,他们在耐药之后却检测不出耐药突变,在苦苦寻找原因后发现,原来是病理形态由NSCLC转化成了SCLC!

 

虽然转化后的肿瘤组织大多仍然带有EGFR基因突变,但EGFR基因却不再主导蛋白质的产生,因而作用于蛋白质的靶向药就失去作用了。


为什么靶向治疗耐药后会发生亚型的转变呢?目前还没有准确的说法。


  • 有人认为,在原发腺癌中混杂少量SCLC成分,在经过多次治疗和疾病发展过程中,SCLC转化成了优势克隆;

 

  • 也有人认为可能是SCLC和腺癌来源于共同携带EGFR突变的多能干细胞,或至少部分SCLC来源于携带EGFR突变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阳性的腺癌。

确诊1年半后发生转化,预后较差

Nicolas Marcoux在JCO上发表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大约3%~10%的EGFR突变型NSCLC会转化为SCLC。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67例带有EGFR突变的SCLC患者,其中58例患者在肺癌初始诊断时患有NSCLC,SCLC转化前接受过一种或多种EGFR靶向治疗;其余9例为新发SCLC或混合组织学类型。

 

研究结果显示,


  • SCLC转化的中位时间为17.8个月(95% CI:14.3~26.2);

  • 肺癌诊断后的中位总生存期为31.5个月,而SCLC转化后的中位总生存期仅为10.9个月


转化后患者对化疗(铂-依托泊苷和紫杉烷类药物)有高反应率,但17例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无治疗反应。


此外,目前报道的发生SCLC转化的患者大部分为不吸烟的女性,且该类患者发生SCLC转化的时间更晚。

这类患者尤其需要注意!

虽然NSCLC靶向治疗后转化为SCLC很少见,但是对于靶向药物耐药后新增大的、新出现的病灶,有必要进行二次穿刺病理活检,看看是否转化为SCLC。


Lee等研究发现,RB1和TP53同时突变的肺腺癌患者有42.8倍更高的可能性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病理转化为SCLC。


Lee研究了21例EGFR突变、经治疗后转化为小细胞癌的晚期肺腺癌病人,并对其中4例患者不同时期的不同病灶进行基因检测。研究发现小细胞和腺癌细胞的基因分化早在初次靶向药治疗之前就发生了;这些患者在仍为腺癌时期就同时存在RB1和TP53基因的完全失活。

 

RB1和TP53的同时失活在肺腺癌发生的概率为5%,与靶向治疗后转SCLC的概率类似。


研究人员进而对210份肺癌组织的RB和TP53失效情况进行对比,在17例发生转化和58例没有转化的病人中,在初始腺癌状态下这两个基因同时失活的人数分别为14和2。除了这两个基因失活外,转小细胞和未转小细胞对比组没有明显区别。

 

因此,同时带有EGFR、TP53、RB1三种突变的患者相比于其他EGFR突变患者更容易在治疗中出现SCLC转化,在治疗过程中发生耐药时需高度怀疑SCLC转化。

SCLC转化后如何治疗?

对于NSCLC经过EGFR靶向药治疗耐药转化为SCLC的患者,目前大多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虽然转化后的肿瘤组织大多仍然带有EGFR基因突变,但EGFR基因不再主导蛋白质的产生,因而作用于蛋白的靶向药失去效力。因此对于SCLC转化的患者应当采取SCLC的标准治疗方法。


  • 对于广泛期SCLC的标准治疗,一线治疗主要以含铂双药化疗为主,主要为依托泊苷+顺铂/卡铂、伊立替康+顺铂/卡铂;

  • 二线治疗为拓扑替康;

  • 另外也可选择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2019年3月18日,美国FDA批准阿替利珠单抗与卡铂和依托泊苷联合用于广泛期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

 

对于转化型SCLC的治疗,在最近的2021CSCO指南大会上,也有相关内容的更新,科普君将在下期内容中为大家讲解。


尽管NSCLC转化为SCLC的发生率很低,但是,谁能保证不会发生呢?


因此对于转化型SCLC的高危人群,需要更频繁的监测,在进展的初期就应及时重取组织做病理。当治疗过程中出现困难,多次换药效果都不好的时候,就需要及时穿刺活检,看是否有NSCLC转化为SCLC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肺癌康复圈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