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这个结直肠癌早筛,在家就能做,每个家庭都应该有

2020-06-13作者:论坛报琪琪资讯
结直肠癌 早筛
到了45岁,一定要去做结直肠镜检查!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居于恶性肿瘤第3位,死亡率高居第2位。随着我国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结构的西化,结直肠癌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消化系统发病率第2位、患病率第1位的恶性肿瘤。
 
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做好结直肠癌早筛符合肿瘤防治的基本原则。但中国人群结肠癌筛查开展不佳,很多是源于对筛查的知晓度低及对结直肠镜检查的恐惧感。为此,“医学界”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邹多武教授为我们解答结直肠癌筛查与防治的相关问题,加强大众对结直肠癌筛查的认识和了解
 

警惕!20岁开始就可能得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作为我国仅次于肺癌、胃癌的第三大高发癌症,根据2018年《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策略专家共识》的统计数据显示,其每年新发病例42.92万人,死亡病例28.14万人。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结直肠癌发病也越来越年轻化。
 
2019年5月发表在JAMA上的一项研究对1975~2015年40年间美国9个地区在40~49岁诊断结直肠癌的3万例患者进行了分析,发现1995~2015年间,该年龄组的结直肠癌患者显著增加,特别是远处转移的患者,年增长2.9%。
 
Gut杂志上一项对1990-2016年欧洲20个国家超过1.4亿20~49岁人群数据的分析发现,2004-2016年,20~29岁的人群结直肠癌发病率增加最多,达7.9%;30~39岁人群发病率增长4.9%,40~49岁人群发病率增长1.6%。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同样呈现出年轻化趋势,有专家指出,以往我国大肠癌高发年龄在50岁以后,但近年来临床上30岁以下的青年白领罹患大肠癌的比例逐渐升高,约占总患病率的10%。
 
研究显示,2004~2009年我国30~39岁年龄组增高趋势较明显,2009年与2004年相比增加了19.8%,其中男性发病率增加了2.75%,女性增加了7.09%。
 
表1:2004~2009年我国20~29期30~39岁人群大肠癌发病率(1/10万)

微信图片_20200613203414.png


对此,邹多武教授表示:


近年来出现的一些结直肠癌年轻病例,可能与大家筛查意识加强有一定关系,但根本原因不在这里。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显著上升与饮食西方化,生活节奏改变有一定关系。具体年轻化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但是现在我们观察到这个现象,给我们结直肠癌的防控带来很多问题,以往我们在做结直肠镜检查的时候,年纪在40-50岁才做,现在,临床上发现消化道症状,就应该马上做结直肠镜检查



在中国,85%以上的人发现即晚期

 
结直肠癌从癌前病变(腺瘤)发展到恶性病灶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是少数能通过筛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恶性肿瘤之一。韩国作为胃癌、结肠癌的高发国家,自1996年首个癌症防治计划启动以来,癌症筛查就被全面推广,有效提高了癌症的早期诊断率和5年生存率——2000年以来,结直肠癌的生存率已经提高了10%,2010-2014年已跃居全球首位。
 
邹多武教授表示,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获益是非常大的。1980年,美国癌症协会首次发表了结直肠癌的早筛推荐,于2008年更新了对平均风险人群的早筛推荐,在几十年间,50岁以上人群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发生了下降,从2000年开始下降得尤为明显。
 

微信图片_20200613203418.png

图1:美国50岁以上人群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发生了下降
 
但是,邹多武教授也坦言,“目前我国结直肠癌筛查还未提上议事日程,大多数人都是感觉不舒服了才去做,往往发现就偏晚了。”

目前我国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远低于美国、日韩,85%以上的结直肠癌发现即已属晚期。
 

到了45岁,一定要去做结直肠镜检查


邹多武教授强调,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做结直肠癌筛查非常重要。
 
高危因素:
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群;
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族史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
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两周肛肠症状指有以下任意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便血、黏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邹多武教授指出,存在以上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尽早做结直肠癌筛查;而对于存在如便血、黏液血便、排便习惯改变、不明原因贫血、体重下降等报警症状的个体,则不做年龄限制,应及早去做结直肠镜检查。
 
邹多武教授表示,不少人会把痔疮引起的便血和结直肠癌引起的便血混淆,肠道肿瘤引起的大便出血是果酱样的,与粪便混合在一起;而痔疮因为离肛门口很近,往往出现肛门滴鲜红色血的症状。
 


即便平时是有痔疮的,也不代表这次的出血一定就是痔疮引起的,大便颜色变暗,血液和粪便混合在一起,一定要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非常方便!粪便隐血试验在家就能做


结直肠癌的筛查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 粪便隐血试验或粪便DNA检测:隐血试验包括愈创木脂粪便隐血检测(Guaiac FOBT)和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FIT),分子标志物检测即FIT与粪便DNA检测结合(FIT-DNA);

  • 内镜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和结肠镜检查;

  • 影像学检测:CT;

  • 其他:血浆Septin9(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粪便丙酮酸激酶(M2-PK)检测等。



微信图片_20200613203423.png

图2:共识推荐结直肠癌筛查流程
 
2019年《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指出,结直肠癌人群筛查建议将50~75岁作为目标年龄段;同时应密切关注40~49岁甚至更年轻人群的结直肠癌流行病学趋势。
 
邹多武教授表示,粪便隐血试验具有价格低廉、检测便捷等优点,人群筛查参与率相对较高。


目前市面上有售粪便隐血试验盒,普通人自己在家就能做,一年一次,发现有问题了及早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微信图片_20200613203429.png

图3:粪便隐血试验盒的使用(源自航海消化)
 
对于大多数人纠结的“结直肠镜做无痛的好还是普通的好”这个问题。邹多武教授指出,无痛结直肠镜和普通结直肠镜的区别在于是否接受了镇静/麻醉,相对来说,无痛结直肠镜的费用更高一些,但在风险和效果上,两者是差不多的。
 


不过,普通结直肠镜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有些患者可能无法耐受疼痛,依从性较差,完成率较低。



注意!这些人不一定能做结直肠镜


结直肠镜检查绝对禁忌证: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处于休克等危重状态者、不能合作者、内镜插入途径有严重急性炎症和内脏穿孔者。
 
结直肠镜检查相对禁忌证:心肺功能不全,出血倾向伴血红蛋白低于50g/L,高度脊柱畸形,食管或十二指肠巨大憩室,肠梗阻,中毒性巨结肠,对肠道清洁剂成分过敏等情况。


对此,邹多武教授表示:
 


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就诊时应向医生交代清楚目前用药和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听从医生安排是否进行结直肠镜检查。



预防结直肠癌,这3点很重要!


既往调查显示,70%的散发性结直肠癌与生活习惯有关,66%-78%的结直肠癌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那么生活中应如何预防结直肠癌?邹多武教授给出了具体建议。



从生活习惯来讲,预防结直肠癌要保持生活规律、心情舒畅、均衡饮食。均衡饮食就是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红肉、少吃油炸食品。




专家简介


微信图片_20200613203434.jpg

邹多武教授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主任

  •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

  •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食管疾病协作组组长

  •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ERCP学组副组长

  • 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常委

  •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常委

  • 上海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



参考来源:

[1]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2019,上海).中华医学杂志,99(38).

[2]Reinier G. S. Meester, et al., (2019). Trends in Incidence and Stage at Dia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Adults Aged 40 Through 49 Years, 1975-2015. JAMA, 10.1001/jama.2019.3076

[3]Fanny ER Vuik,et al.Increasing incidence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young adults in Europe over the last 25 years, 1975-2015.GUT,(2019). 10.1136/gutjnl-2018-317592

[4

[5]姜艳芳, 魏志, 孙自勤. 中国青年大肠癌发病趋势分析[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6, 25(9):982-987.

[6]Yoo, K. Y. (2008). Cancer control activities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Japa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8 May;38(5):327-33. doi: 10.1093/jjco/hyn026.

[7]Claudia Allemani, Tomohiro Matsuda, Veronica Di Carlo, Rhea Harewood, Melissa Matz, & CONCORD Working Group, et al. Global surveillance of trends in cancer survival 2000–14 (CONCORD-3): analysis of individual records for 37 513 025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one of 18 cancers from 322 population-based registries in 71 countries. Lancet, published online Jan 30, 2018. doi:10.1016/ S0140-6736(17)33326-3.

[8]Andrew M. D. Wolf, Elizabeth T. H. Fontham, Timothy R. Church, et al.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for Average-Risk Adults: 2018 Guideline Update From th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CA CANCER J CLIN. 2018, 00: 00-00. doi: 10.3322/caac.21457.

[9]上海市抗癌协会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2019版).

[10]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策略专家共识(2018).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来源: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200 评论

查看更多